摘要:暗无天日的地下室,被圈养的“宠物”们跪趴、仰头、“朝圣”,向着一个身影祈求食物。
暗无天日的地下室,被圈养的“宠物”们跪趴、仰头、“朝圣”,向着一个身影祈求食物。
一束光洒下,清晰看见那个男人脸上写满“上帝”般的无上快感……
真正硬核的TVB刑侦剧,它来了!
10分钟,是被《刑侦12》的大胆画面和表达震撼到头皮发麻的时间。眼前的一幕幕,让我数次发出“这是我能看的吗?”的惊叹。
6集,港剧重新拿回定义大尺度的话语权——
不仅是夺人眼球的犯罪美学,更在于撕开每个人的假面,直视人心深处的欲念横生、暗潮涌动。
各部门注意,这回港剧跟咱们来真的!
探,尺度的极限
6集牵扯出案中案中案,单元+主线的双重叙事环环相扣。
0帧起手,《刑侦12》扑面而来一阵纯正港味:强情节、快节奏,以及招牌的大尺度!
少女失踪案,直接奠定“狠剧”基调。
17岁少女曾嘉仪,独自一人出现在人头攒动的大街,神情恍惚,衣不蔽体。
失忆?绑架?离家出走?
诸多可怕想法在脑子里打转,《刑侦12》选择尺度最大、弹幕最多的方式打开——
高能反转密密匝匝地砸下来,每一下都震得人心头发颤。
比如,曾嘉仪并不认为自己是受害者。
若非有人相救,曾嘉仪根本无意逃跑。
被圈养、被虐待,常人看来毫无尊严的18个月监禁生活,被她真切地总结为经典的那句,“他对我很好”。
又比如,傅一鸣认为自己在救人,而非害人。
富三代出身,傅一鸣获得快感的阈值被拉得无限高。
不为财、不为色,生活被他当成自由度拉满的大世界游戏,开发出隐藏支线任务——收集NPC,即挣扎生活的普通人,将他们PUA成毫无个人意志,只知一味服从的“动物”。
这样,他便可以自诩为将“弱者”带离苦海的上帝。
两者“共谋”,合奏出近期荧幕最细思极恐的一幕:
曾嘉仪像只小猫,眨巴着眼睛,趴在傅一鸣膝头讨好卖乖。
傅一鸣嘴角噙着笑,伸出手抚摸曾嘉仪的长发。
本该温馨甜蜜的画面,因时间地点条件的种种错位,透出一股变态阴湿味,看得人头皮发麻。
你看——早早剧透凶手是谁又如何?《刑侦12》有的是手段让人挪不开眼!
一方面,永远不会让你猜到案件中人的核心动机与最终结局,沉浸式跟随剧情推进,烧脑更揪心。
曾嘉仪死得惨烈而荒谬。
上一秒,警探好不容易让她敞开心扉,拿到关于犯罪嫌疑人傅一鸣的证词。下一秒,曾嘉仪就在医院跳楼自杀。
她被彻底异化,承担不起“背刺”傅一鸣的愧疚。
傅一鸣同样死得猝不及防,凶手秒变受害人。
警方终于拿到可以将他定罪的证据,全力追捕,却只找到他的尸体。
码头,船上,装满冰块的木箱,躺着本该被家里安排出逃的傅一鸣。
是谁杀的他?为什么杀他?这桩凶杀案的背后还藏着什么真相?
瞬间,无数疑问席卷我的脑海。
另一方面,极致的犯罪美学带来极度生猛的张力。
昆虫被赋予特殊意义,串联起几桩看似毫不相干的命案。
红背蜘蛛毒性极强,意指欺凌。
蜘蛛卵寄生在傅一鸣尸体之上,对上了——他作恶的本质不过是利用钱权吞咽普通人真实的痛苦,滋养他枯竭空虚的灵魂。
白蚁分工明确,从不停止破坏,明喻贪婪垄断。
陈以达、刘亚威蛀虫两只,暗通款曲,身为企业管理层却向底层商贩收取高额“保护费”。
前者被绑架全网直播认罪后,遭割喉而亡;后者被塞进泰迪熊玩偶,打开头套,眼睛嘴巴都被铁丝缝起。
死法各有各的可怖,共同点是胃里都有白蚁啃食
与昆虫一起,匕首以正义之名,九十度垂直刺入他们的心脏,构成极具仪式感的杀人签名。
由此,一个名叫saturn1115的网络游戏浮出水面——
欺凌、垄断、污染、虐儿、虐畜、贩毒、不义。
七个谜题,七个答案,七种罪恶,直指人性与社会之殇。
“新七宗罪”的脉络逐渐清晰。
一个训练有素的犯罪集团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审判罪恶。
线下,有人掩护,有人动手,有人清扫现场;线上,有人引导舆论,散播仇恨。
罪恶被掀开一角,让人愈发好奇这个组织的源头在哪?如何成型?越想越脊背发凉……
可贵的是,《刑侦12》能够渲染高能案件的高潮迭起,也擅长捕捉冰山之下的暗影跃动。
它还指向难以察觉、无法界定,却又时时刻刻发生的平庸之恶。
庞杂网络处处是隐秘的角落。
有人还懵懂无知,有人已经自带一股小众优越感,用游戏社群的独创“语言”识别同类,交流信息。
saturn1115便如此悄无声息地建立起它的信息堡垒。解谜、凶案、复仇、审判……他们共享一个巨大的秘密。
以此为据点,负面情绪无成本高效率地蔓延,越来越多的人被拽下水,成为围观帮凶。
网线的另一头,连接、筛选、养成无数开口便要夺人性命的“无罪恶魔”。
当人们开始警惕时,它已发展成巨大的脓疮。
此时这句话用在此处尤为恰当:当你发现一只蟑螂的时候,那说明暗处的蟑螂已经多到容不下。
能将网络犯罪的可怖之处梳理得如此清晰透彻,足以证明,《刑侦12》并非罪案奇观的罗列,而是以罪案为切口,敏锐捕捉时代症候的先锋一笔。
尺度之余,更有广阔的视野,深度的表达。
最新剧情里,第三种昆虫蜈蚣已经出现。
坠楼身亡的是《反黑英雄》里的反派陈祖耀,案发现场已被大量剧毒蜈蚣占领,他似乎才是“新七宗罪”案的第一个受害人。
他的死又指向什么罪恶?拭目以待。
扒,人心的迷宫
人心的迷宫,是《刑侦12》的更深一重谜题。
谁懂预期不断被打破再重建的高维爽感?
越看越陷入剧中人物复杂立体、难以捉摸的内心世界。
警司丁洛风(林保怡 饰),不同寻“藏”。
干练身手、沉稳外表,手下人人信服,带团队的一把好手。
好想学丁sir的超强情绪管理能力。
胸怀广。刑凯多次不打招呼介入他手下的案子,丁sir毫不介意,反而欣赏刑凯办案时的敏锐执着,将他收入麾下。
脾气稳。隔壁组时不时来使绊子抢活,丁sir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决不让手下人承担破案工作以外的其他压力。
正义感强。邻居母女相依为命,却被混子前夫骚扰,丁sir仗义出手,直接将前夫扔进看守所。
永远平和,总在兜底,看到丁sir就是满满的安全感。
而当这样一个完美男人露出“瑕疵”,带感程度也是加倍!
面对许久未见,想和自己亲近的姐姐,丁sir应激般唤起立体防御机制、超绝反驳型人格。
老辣干练的一面消失,反而如少年般青涩叛逆。
他和姐姐究竟有什么心结?
回到黑白色的家,戴上耳机小憩,耳边传来的却不是音乐——听着邻居母女的私下交谈,他感到安心舒适。
监听她们的声音,是为了填补空洞寂寞的日常,还是另有隐情?
无意将主角塑造成伟光正的模板,隐藏的秘密、流动的人性、复杂的面向,构成《刑侦12》另一个勾人上瘾的漩涡。
刑凯(张振朗 饰)的塑造更是有意思极了。
因精神问题分外痛苦纠结的主角常见,像刑凯这样比正常人还自洽的少见。
解离型人格成就他的先天破案圣体。
主人格冷静专注,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从鞋上的泥土判断受害人的踪迹,从仰头的视线估计嫌疑人的身高……敏锐度拉满,执行能力也是MAX!
副人格阿贤善解人意,对每个受害者的深刻共情,是他爆棚正义感的源头。
情商低总让同事尴尬是他,偏要帮孤立无援的曾嘉仪妈妈寻女也是他。
双重人格和而不同,一体两面赤裸展现邢凯表面的不近人情与内心的柔软温情。
加强智斗可看性的同时,更埋下一颗定时炸弹,不知何时会引爆草蛇灰线的伏笔。
很庆幸的一点是,女性角色也没被塑造成花瓶背景板。
心理学家杨芷菲(傅嘉莉 饰)又飒又美,专业能力极强。
一句话,怼得渣男破防;三两剖析,听得刑凯也不得不服。
她似乎早就知道saturn1115这个游戏的存在,甚至有熟人参与其中。
而习惯旁观案件的杨芷菲在入局后,也被逼入梦魇的墙角。
她是何时被种下了心魔?
同时,芷菲心理侧写视角的引入,顺利点出《刑侦12》的核心议题——在罪恶的表面肌理之下,纵深剖开了为何如此的成因。
很难在《刑侦12》中找到一个扁平人物,包括罪犯。
回头来看,傅一鸣的恶是果而非因。
畸形的家庭早早写定傅家人的畸形人生。
希业集团创始人傅德善黑道出身,无恶不作,在外呼风唤雨,在内也不容任何人逃脱掌心。
超强控制欲,在两个儿子身上有不同的体现。
给大儿子傅洋山虚假的爱,只拿他当趁手工具。
傅洋山才回国,傅德善就利用他海外知名心理学家的名声,为希业集团做公益活动背书,理所当然把傅洋山的价值榨干。
难怪傅洋山要逃。
给小儿子傅成山真实的踩,培养他当听话傀儡。
给傅成山总裁的title,却架空他的权力,贬低他的能力;包办傅成山的婚姻,儿媳妇不像傅成山的妻子,更像他的秘书。
高压畸形的家庭氛围延续到第三代。
傅成山的私生子傅一鸣处于食物链底端,在永远无法得到回应的欲望和诉求中被逼疯,养成扭曲病态的性格。
习惯性媚上。
对于权力或武力高于自己的人,都不用怎么放狠话,傅一鸣便软了骨头,下跪求饶。
这是傅家生态在他DNA里深埋的脾性。
报复性欺下。
傅一鸣只有在无法反抗的普通人身上获得掌控的快感。
专挑弱者欺凌的底层逻辑,是他内心极度恐弱,阴险毒辣背后是一个人懦弱的底色。
探寻人心迷宫,聚焦心理病症,人为何会“心理变态”,是《刑侦12》追求的B面真相,也是让剧情有看头且有嚼头的本质。
执,港剧的坚守
等来《刑侦12》,是我们i港剧人士的有生之年。
看到林保怡熟悉的身影,就像吞下一把定心丸。
《珠光宝气》的高长胜、《金枝欲孽》的孙白飏、《妙手仁心》的黎国柱……无论什么年代、什么题材,林保怡教会了我什么叫“帅是一种感觉”。
那股温柔中带着疏离的气质至今也难寻代餐,更别说,他几乎构成了我对港剧的大半记忆。
林保怡时隔14年重回TVB再演阿Sir,就是我追剧的原始动力。
陈法蓉,是多少人童年回忆里越不过去的白月光?
是我!《天下第一》里的白月光祖师奶素心、《水月洞天》里骗走我无数崇拜与眼泪的尹天雪……许多经典剧集中都有她的身影,以温婉坚韧击中人心柔软。
《刑侦12》再见,时光在她身上淬炼出更从容优雅的知性美。
林保怡陈法蓉携手,化学反应1+1>2!
仿佛《鉴证实录》里的曾家原和《廉政追缉令》里的叶帼英,打破次元壁做了姐弟,带着口碑港剧的风呼啸而来,每一幕同框都引起极度舒适。
新面孔也没让人失望。
张振朗拥有传统港星的敢打敢拼。从《使徒行者》到《反黑英雄》,蹚出一条新人进阶路。
带着烟火气的生活化演技,精准塑造两个人格,却不流露一丝表演痕迹。
一个细节:擅长情感交流的第二人格阿贤,会在对话时直视对方的眼睛。
而更冷漠专注的第一人格说话时,即便身边有人,也像在自言自语,不会与对方发生过多眼神和肢体接触。
有太多细节,可以窥见一部剧的诚意与创新。
《刑侦12》是一次尝鲜——新鲜的概念与元素、大胆破格的表达,也是一场接力——新老面孔携手,写就港剧杀回来的宣言。
港剧重塑,从不背弃香港的本土气质。
时代元素融入剧情,港剧风情流于烟火。更灵魂的港味在于《刑侦12》仍旧相信小人物的力量。
前6集中最打动我的,其实是一个没有名字、早早下线的角色。
故事的开始,那个被视作“弱者”的男人打开潘多拉的魔盒。
他没有因傅一鸣的打压与虐待丧失人格的主体性。逆境中仍不放弃尊严与人性,能逃走,却想着多救一个是一个。
故事的转折点,是他在反抗中留下傅一鸣犯罪的证据——指甲里残留的DNA,让傅一鸣无法逃脱法律的审判。
在大尺度剧情里埋下更大尺度的表达,同时也于细微之处聚焦人性的光芒——这才是港剧,这就是港剧!
革新与颠覆,才是对港风最忠诚的还原。
看完6集,心更痒了。无数细节暗示剧情的走向更猛更野——
沙漏莫名变了位置,刑凯和阿贤都以为是对方乱放东西,难道刑凯第三人格即将觉醒?
丁洛风和姐姐约好看的老片《箱尸奇案》,是否提供了隐藏线索?
罪案表象下,更有人性的冷暖善恶,与正义的边界抉择。
林保怡在采访中说,不能只把《刑侦12》当作刑侦剧看。
他做前期功课时经也常感到“头疼”,反复和监制讨论:这场戏什么意思?
把演员都“骗”过去的《刑侦12》到底在挖什么惊天大坑?又要怎么圆回剧中人物身上的“瑕疵”?
好奇心已经被吊到嗓子眼,恳请《刑侦12》善待我们i港剧人士。
我已定好18:00的闹钟,在腾讯视频蹲蹲蹲蹲到厌倦。
饿太久了,吃上这么正宗的饭,真的等不及狂炫!
来源:汤圆的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