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杜联顺,你可能会先想到他的绰号——“尖东之虎”。这个称号不是媒体封的,是在那个年代,从黑白两道的嘴里自然传出来的。他的名字,在香港的尖沙咀、油麻地、九龙城这些地头,曾经响得震天响。
说杜联顺,你可能会先想到他的绰号——“尖东之虎”。这个称号不是媒体封的,是在那个年代,从黑白两道的嘴里自然传出来的。他的名字,在香港的尖沙咀、油麻地、九龙城这些地头,曾经响得震天响。
但很多人不知道,这位在江湖上横行的狠角色,最后却是因为站错了队,得罪了向家,一步错、步步错,最终“归隐”到另一个世界——信了教,淡出了江湖。
杜联顺的童年,说白了就是“底层中的底层”。那个时候香港虽然被称为“东方之珠”,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过得像港岛豪宅那样光鲜。他家里兄弟姐妹多,日子苦,吃不饱饭是常态。晚上连电灯都不舍得开,那会儿的电费是按照度数收的,穷人家孩子只能熬。
他没什么文化,书读得不多,但偏偏喜欢看书——特别是金庸。《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是他那个年代的精神食粮。别人白天在打工,他晚上就抱着一本书,钻到富人区的路灯底下看。
这事很多年后他自己都说过:“灯光不是我的,但那种世界,是我想进去的。”在金庸的世界里,有人讲义气,有人舍生取义,还有人行侠仗义——这对一个出身底层的少年来说,简直是希望的火光。
年轻时的杜联顺,脑子里有个江湖梦——不是当什么黑社会,而是想做那种能打的、有本事的人。所以他去学武了,进了“白鹤派”。那时候他没什么天赋,但人勤快,别人去吃饭、睡觉,他还在院子里练拳。有时练得浑身湿透,裤脚都裂了,别人笑他“发神经”,他还是照练。
可惜,天赋这个东西,光靠努力不一定就能换来。练了几年,杜联顺参加擂台赛,连输了三场。人一旦挫败,很容易怀疑自己当初坚持的意义。他当时就动了退意,觉得自己可能真的不适合。
偏偏这个时候,命运又安排了转机。
他遇见了苏龙。
苏龙这个人,不像电视剧里那些“老大”那样张扬。他是新义安里的一号人物,真正的大哥级人物。那时候香港黑道上,很多有名的打手、骨干都是他教出来的。他看人很准,一眼就觉得杜联顺是个好苗子。
他跟杜联顺说:“你不是不行,是没遇到对的人。”这句话听起来俗,但对当时的杜联顺来说,却是一种认可。
于是他退出了白鹤派,拜苏龙为师。
拜入苏龙门下以后,杜联顺的路就不一样了。苏龙对他很严,练拳不是打套路,而是真正为了“用”。杜联顺也争气,几年的功夫下来,拳头硬了,身手快了,心也稳了。
后来有一次,苏龙专门安排他和那几个曾经打败他的拳手再战。对方开始还不屑,说“一个败将,还想翻盘?”
结果呢?杜联顺拳拳见血,三人一个断指、一个下巴脱臼、一个小腿骨裂。这一战,他真的是一夜成名。
也正是这时候,苏龙把他带进了“新义安”。
进入新义安后,杜联顺一开始只是小头目,被派去尖沙咀管场子。那时候他底下几十号小弟,每天要处理各种“地头事务”——保护费、娱乐场所、安全问题,还有其他帮派来挑衅。
他不是那种靠拳头硬闯的人,更重要的是会做人。他尊师、护兄弟,上到“叔父”,下到跑腿的,都觉得他“有义气”。这在黑道圈子里,比会打更重要。
慢慢的,他一步步升上来,从“双花红棍”做到“尖东之虎”,手底下控制了四十多家娱乐场所。那时候的他,已经不是那个看路灯下金庸小说的少年,而是真正的“话事人”。
但江湖就是这样,当你走到一定位置,就不再只是你自己的事了。你背后站着谁、你帮谁做事、你跟谁不对付,都会变成问题。
新义安的结构说白了就是“向家天下”。老大一直是向氏家族,尤其是向华强、向华胜兄弟,在电影、娱乐、政治上都有一手,整个香港谁都知道。
而偏偏,杜联顺的师父苏龙,起了争大位的心思。
苏龙不认向家的“世袭制”,他想让有能力的人做老大。他不是没资本,但这条路,本身就太冒险。向华波当时是“二把手”,直接和苏龙闹翻,甚至带人把苏龙打了一顿。
苏龙咽不下这口气,找杜联顺出头。
结果,杜联顺带人去伏击向华波,把人砍到重伤。你说这事能善了吗?当然不能。
向华强彻底怒了,下令收拾苏龙。大局已定,苏龙溃败,杜联顺自然也被“清算”。往日的辉煌,几乎一夜之间归零。
失势之后,杜联顺很快被警方盯上。那时候香港已经不像七八十年代那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社会治安被列为重点。他被捕,坐了九个月的牢。虽然不算久,但出来后,什么都变了。
原来的兄弟有人避嫌,有人换边站,江湖上的话语权,他也再拿不回来了。
但最让人想不到的是——他没有再试图“东山再起”。
相反,他选择退出江湖,信了基督教。他说:“那个江湖,我已经看够了。现在这个更大,也更自由。”
这个转变看起来有点突然,但仔细想想也合理。一个人打拼多年,经历高峰也跌进低谷,最终想要的,不过是内心的安稳吧。
很多人问他为什么不再回去。杜联顺说:“江湖早就不是当年的江湖了。”
他不是怕什么,也不是退缩,而是真的看透了。他曾经也以为拳头和义气可以走天下,后来才发现,在一个权力游戏里,拳头大不如背景深。
他对得起师父,对得起兄弟,也没亏欠过谁。退出来,不是逃避,而是一种清醒。
而且,退出后他也没真“消失”——他还和几个老朋友保持联系,有时还去看望年老的小弟。有个曾经跟过他的兄弟说:“阿顺哥从没忘过我们,他还在,只是换了个活法。”
杜联顺的最终结局,没有戏剧性的翻盘,也没有落魄的悲剧。更像是一个走过风浪的人,终于找到了自己想过的生活——安静、平稳、不再争斗。
有人说他逃避了,有人说他清醒了。你怎么看?
来源:宇宙骑士林黛玉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