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原来某平台突然疯传"陈奕迅因新冠并发症去世"的消息,配图竟然是他早年住院的旧照片。正当无数歌迷哭红眼眶时,环球音乐一纸声明直接打脸:"现在的造谣者都不讲基本法了吗?"
原来某平台突然疯传"陈奕迅因新冠并发症去世"的消息,配图竟然是他早年住院的旧照片。正当无数歌迷哭红眼眶时,环球音乐一纸声明直接打脸:"现在的造谣者都不讲基本法了吗?"
一、午夜惊雷:聊天记录掀起的血色狂欢
5月18日深夜,几张模糊的群聊截图像定时炸弹般引爆网络。某微信群声称"收到内部消息",说陈奕迅在尖沙咀某私立医院"急救失败"。更荒唐的是,还有自称"护士闺蜜"的爆料者绘声绘色描述:"戴着呼吸机进ICU时还在哼《十年》…"
这些漏洞百出的谣言却像长了翅膀。凌晨1点到3点间,相关话题新增了12.8万条讨论。有自媒体直接套用"突发!巨星陨落"的标题模板,配上陈奕迅黑白照收割流量。直到清晨7点,最早发布谣言的博主被发现IP地址竟在云南某县城,所谓的"消息源"根本经不起推敲。
二、官方重拳:环球音乐怒斥"低级造谣"
"这届造谣者的想象力简直突破天际!"环球音乐宣传总监王莉在接受笔者采访时气到发笑。她透露当天凌晨4点就接到数十家媒体求证电话,法务团队连夜调取了陈奕迅近半年的行程记录。
原来陈奕迅正在筹备6月份的北美巡演,最新动态是5月17日还在健身房撸铁。环球音乐官微上午10点直接甩出铁证:三张不同角度的实时练歌房监控截图,画面显示5月18日晚22:37陈奕迅正在和乐队排练《浮夸》。
"某些人为了流量连起码的底线都不要了。"王莉直言现在造谣成本太低,上周刚有营销号编造"陈奕迅婚姻破裂",这周直接升级到"病危去世","下次是不是要编外星人绑架了?"
三、谣言背后的黑色产业链
资深娱记李萌向笔者揭秘:这类明星假死谣言往往暗藏利益链。某水军头目在暗网明码标价:制造热搜话题5万元/小时,附带评论引导另加3万。去年某顶流小生"被去世"事件,幕后推手竟是其竞争对手的宣发团队。
更可怕的是AI技术的滥用。笔者在某灰色论坛发现,只需输入明星姓名,AI程序就能自动生成"病危通知书"、"抢救视频"。有技术派网友指出,这次谣传视频里的心电监护仪波形,明显是某医疗剧的剪辑素材。
四、七年七次"被死亡":明星成流量祭品
翻开陈奕迅的"被去世编年史",简直比他的金曲榜还精彩:
- 2018年:传滑雪摔成植物人(实际在筹备演唱会)
- 2020年:称感染新冠进ICU(当时他正在家直播做饭)
- 2023年:谣传抑郁症自杀(第二天他现身红馆彩排)
这不是个案。成龙曾被传片场意外身亡,刘德华"被死亡"次数高达9次,连91岁的李嘉诚都难逃"被重病"诅咒。某MCN机构前员工爆料:制造明星谣言已成为某些账号的固定KPI,"每月至少要策划三个爆炸性话题"。
五、谣言粉碎机:三招教你识破明星假新闻
面对层出不穷的假消息,资深媒体人教你见招拆招:
1. 查证源头:真新闻必有正规媒体背书,野鸡账号的"独家爆料"九成是雷
2. 时间佐证:注意视频里的季节着装、电子设备型号等细节是否对得上
3. 反常细节:越是夸张的"医护爆料""遗言截图",越可能出自AI生成
这次陈奕迅事件就有明显破绽:网传"抢救视频"里的医院走廊,墙上电子钟显示2023年日期;声称听到遗言的"护士"竟不知道香港医院多用粤语交流。
六、鲜血浇灌的流量之花何时凋零?
心理学专家指出,公众对明星猝死的猎奇心理,恰似古代围观刑场的集体狂欢。社交平台算法更是推波助澜——某平台内部数据显示,带有"去世""绝症"标签的内容,点击率比普通八卦高47%。
但这样吃人血馒头真的没有代价吗?2024年已有13起明星起诉造谣者的案例,最高判赔金额达82万元。更有律师提醒:转发超500次的造谣者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七、守护清朗:每个网民都是防线
陈奕迅本人在风波后首度发声:"多谢大家关心,我现在壮过头牛!"视频里他对着镜头狂做50个俯卧撑,最后还调皮地对着空气喊话造谣者:"要不要约个拳击赛?"
这场闹剧给我们敲响警钟:当我们在家族群转发"震惊体"文章时,当我们在评论区打出"一路走好"时,是否正在无意间成为谣言的帮凶?下次再见到类似消息,不妨多问一句:官方认证了吗?信息源可信吗?逝者照片有没有PS痕迹?
毕竟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我们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应当是真相的守护者。正如陈奕迅在《孤勇者》里唱的:"谁说污泥满身的不算英雄",在这个谣言遍地的战场,每个保持清醒的你我,都是对抗黑暗的无名英雄。
来源:暮春送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