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朋友,最近朋友圈是不是又冒出一堆“两道杠"?先别急着说“反正还会再阳",这次情况真的不一样!作为一个跟病毒斗智斗勇三年的老防疫人,今天咱们就唠点实在的。
朋友,最近朋友圈是不是又冒出一堆“两道杠"?先别急着说“反正还会再阳",这次情况真的不一样!作为一个跟病毒斗智斗勇三年的老防疫人,今天咱们就唠点实在的。
一、数据不会骗人:病毒正在"闷声发大财"
卫健委最新数据显示,现在每6个发烧门诊患者就有1个是新冠,比上个月直接翻倍。最要命的是什么?南方某三甲医院的朋友跟我说,现在住院部里60岁以上的阳性患者占了大半,很多人都是“以为没事"结果拖成肺炎的。
二、三大认知陷阱正在坑人
"症状轻=危害小"
新毒株NB.1.8.1就像个“隐形刺客",我同事上周还生龙活虎地加班,第二天直接高烧39度,最绝的是他同住的爸妈反而没症状——结果CT一查,老两口肺部已经出现毛玻璃影!
“阳过就能躺平
免疫专家直言“阳过就能躺平”,话语直白。其称自然抗体有效期仅为3 - 6个月。这表明“阳过”后并非就可高枕无忧,仍需保持警惕,积极应对可能的再次感染风险。我表姐去年12月阳过,今年五一旅游回来又中招,这次直接引发哮喘旧疾,现在还在吸氧。
"口罩随便戴戴就行"
实验数据啪啪打脸:错误佩戴N95的效果还不如正确戴医用外科口罩。重点在于捏紧鼻夹!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许多人将口罩戴成了“下巴装饰品”,这是极为不妥的,捏紧鼻夹才能让口罩发挥应有的防护作用。
三、聪明人的五月生存法则
早高峰地铁出行秘籍:应对之法周末聚餐,不如改骑共享单车前往?建议选取户外大排档。
最后说句掏心窝子的:防疫不是怕死,是怕折腾。那些说"早晚都要阳"的,就跟劝你“早晚都要死"一样耍流氓。咱不制造焦虑,但也别当鸵鸟,您说是不是?
来源:空气猫的老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