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剧本拿过来不必演主角,风头先抢走五成,接下来凭演技,两波三波,四五六七八波,你不当主角又想办法超越主角风头。”
「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曾见这么几句有趣的话。
“我常跟行家讲,家辉是我的偶像。”
“剧本拿过来不必演主角,风头先抢走五成,接下来凭演技,两波三波,四五六七八波,你不当主角又想办法超越主角风头。”
“接下来跟编辑导演商量,追加三五场戏份,这部作品下来,我看你风头起码拿下七成 。”
“你分给其他演员就这么一点点机会,你还有良心啊?”
这当然是翻版自电影《黑金》。
语意颇为不善。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大梁究竟何以如此“凶威赫赫”?
值得一探。
1984年。
梁家辉出道就当了金像影帝,凭的是大导演李翰祥的作品《垂帘听政》。
这件事说明两个问题,其一有天赋,其二有运势。
此处的天赋,指的是常态意义上的天赋、领悟速率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而运势则包括“得遇贵人”,以及早年金像奖的并不“论资排辈”。
但以笔者所见。
尽管他出道就晋级影帝,此后一路,也甚少遭受过表演层面的质疑,但若渐次观察其在《情人》之前的逐年作品,会发现这么一个现象,表演或并无什么问题,却难免干瘪乏味。
甚至包括那部夺得影帝的《爱在别乡的季节》。
面对张曼玉的澎湃和浪浪交叠的情绪拔升,他这种情感贫瘠的弱点,就更是暴露无遗。
技法强悍,却疏于内里。
此前看过一个访谈。
张国荣、张曼玉和梁家辉三人一起,老友状很明显。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有段时间,基于担心绯闻伤害的可能性,梁家辉似乎还疏远过张曼玉,令张曼玉感觉颇为痛苦。
而梁家辉又曾经盛赞过梁朝伟,说他“表演自然、情感丰沛”。
这“双张”和“双梁”,不但皆是实力演技派,也各自捉对合作过不少次数,更同演过电影《东邪西毒》。
然相对另外三人的游刃有余,大梁似乎有所游离,并演得颇为“痛苦”。
后来他在一次访谈中,“吐槽”王家卫,说演他的戏太浪费时间,而且经常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真假自知。
这部电影名气极大。
王家卫以江湖、武侠为壳,见的却是人心。
欧阳锋、黄药师、盲武士、慕容嫣、洪七、大嫂、桃花、孤女、白丽,以主要角色而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也有自己的心事和远方。
换句话说,演员在其中,各自问心。
撇开新人杨采妮不谈,林青霞、刘嘉玲和张学友都很努力,但他们与梁家辉一样,并不合“问心”,而无论是张国荣、梁朝伟还是张曼玉,都在举手投足间,将心绪、心事与痛苦,若有若无,丝丝带出。
据说还有一位演员王祖贤,演了好久,却被删掉了所有戏份。
个人理解,或也与此缘由有关。
反而当这群人一起去拍《射雕英雄传之东成西就》,就看得出来,无论是梁家辉,还是张学友,会怕过谁来?
故强如大梁,也有弱点。
但撇开此节,他又当真“凶名”在外。
跨四个十年,分别以八十年代的《垂帘听政》、九十年代《92黑玫瑰对黑玫瑰》、零零年代的《黑社会》和一零年代的《寒战》,四夺金像奖影帝。
这是一个不可不见的奇迹。
因为通常来讲,演员拿奖的巅峰期都会相对集中。
比如周润发四年间三夺金像奖影帝、梁朝伟十年间五夺金像奖影帝,其后就要么淡出,要么偃旗息鼓。
而就从这几部拿奖作品来看,也能总结出来,其“亦庄亦谐”和“戏路多变”的特点。
纵观其职业生涯,自《情人》之后,从《新龙门客栈》、《棋王》、《黑金》,到《刮痧》、《黑社会》、《十月围城》、《寒战》和《智取威虎山》,其表演之精湛、多变和精彩,都颇受业内和影迷嘉许。
以此论之,他理当可以自傲。
话说回来。
所谓“凶威”与“凶名”,不过玩笑之词。
而前文所引,某些影迷改编自《黑金》台词的言论,笔者并不赞同。
以表演论,梁家辉虽然配戏颇多,但其风格、路数,和吴孟达、廖启智、刘洵等老戏骨全然相左,转而表现为“侵略性”十足。
这当然是一件好事。
表演本来就是一场“正奇相合”、“各出奇招”的对垒,如此才有精彩。
你不能指望对手的让、托与慈悲。
反应鼓勇而上。
来源:唐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