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陈奕迅ins账号删掉有关其复活的帖子,引发网友热议和不安

好看影视 港台明星 2025-05-22 08:40 3

摘要:说真的,这事儿搁谁身上,谁都得头大:5月18号晚上,网传“陈奕迅因新冠并发症去世”的消息突然满天飞,短视频平台那是疯了一样转。关键是,这种话题传播速度堪比病毒,搞得粉丝半夜集体失眠,微博评论区一秒变灵堂。

陈奕迅“复活”了,又“复活”不了?

说真的,这事儿搁谁身上,谁都得头大:5月18号晚上,网传“陈奕迅因新冠并发症去世”的消息突然满天飞,短视频平台那是疯了一样转。关键是,这种话题传播速度堪比病毒,搞得粉丝半夜集体失眠,微博评论区一秒变灵堂。

好在第二天凌晨,叶晓粤站出来澄清,说她联系了陈奕迅的助理,人没事儿。这事儿看着就该翻篇了吧?陈奕迅本人也不含糊,直接发了张美食照,还幽默地来了句“复活后先吃肉”——这回应,简直稳得一批,不仅打脸谣言,还顺便秀了波肉,网友瞬间“心安啦”。

但你以为事情就这么结束了?图样图森破。

5月21号深夜,局势再变。有网友发现:他那张“吃肉复活照”居然没了!Instagram上的那条帖子悄无声息地删了!本来好好吃个肉的,怎么突然撤回?这下,又炸了——网友的想象力直接起飞:“是不是又出事了?”“是不是怕引起争议?”“是不是另有隐情?”

而且还有人说,这删帖动作不太像Eason本人的风格,搞不好是工作室删的,是不是有什么他们不敢说的事?甚至还有阴谋论横空出世,有人把这事儿扯到什么“耳环事件”上,说是不是在转移视线……

看得出来,这年头大家活得太焦虑了,艺人打个喷嚏都能被猜成“隐退信号”。陈奕迅只是吃了块肉,顺手删了个帖,结果被网友脑补成一场连续剧,还是多线并行、悬疑烧脑那种。

但说到底,这锅到底该谁来背?

先不说删帖动机有没有问题,陈奕迅团队这次的公关节奏确实不太行。你想啊,从头到尾,全靠一个选秀歌手叶晓粤先发声,然后是Eason自己发个图,接着就是沉默,连个正式声明都没有。就这回应方式,说实话,确实有点不上心。

吃肉照没了,陈奕迅人还没出现,哪怕再健康,你不出来说句话,网友难免就要胡思乱想。尤其是那张图本来就是“辟谣锤”,一删掉,效果立马打折——你这是自己把锤子扔了,还指望大家信你?也太考验网友的心理承受能力了。

当然,也不能一味怪Eason,他本身一向比较佛系,不喜欢回应这些破事儿也正常。可问题是,现在是网络时代,一条谣言半小时能传遍全国,咱们的注意力红利又低得可怜,热度不过夜,情绪不过秒。这年头,公众人物要是再用十年前那套“沉默是金”的思路回应舆论,恐怕早就被网民用放大镜解剖成十八段了。

另外这事儿还揭示一个现象:现在大家对艺人健康的关注,已经远远超出了“关心则乱”的范畴,简直是“半夜三更刷新微博确认他还活着”的水平。哪怕他只是删了条动态,都会被解读成“身体垮了”或者“团队在洗地”。

本来嘛,这种关注度在某种程度上算是粉丝对偶像的爱,可一旦缺乏透明的回应,爱就很容易变质成恐慌,变成阴谋论,甚至是网络攻击。而这种转变,只需要一次删帖,一次沉默。

回头来看,这场“乌龙事件”就像一出翻来覆去的网络悬疑剧:先是谣言起飞,然后“吃肉复活”,再然后删帖引爆第二轮猜测。情节比电视剧还紧凑,气氛比网文还悬疑。

但我们不能忽略背后的一个更大的问题:网络生态到底怎么了?一条假消息,能瞬间引发全国范围的恐慌;一张吃肉照,又能被解读成复活的信号;一个删帖动作,立马引发新一轮骂战和谣言。这不是偶像出了事,这是我们信息获取方式出了问题。

回归事件本身,陈奕迅当然有权选择回应方式,但作为公众人物,在危机时刻适度发声,不只是为自己辟谣,更是为公众的情绪负责。

而那些散布谣言的博主和账号,也该清醒点了,为了点播放量造这种“夺命乌龙”,真的是在消费大众的信任和情绪红利。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一条吃肉照删了而已,咱们是不是太容易“脑补过度”了?面对网络风暴,我们还能理智点吗?对此你怎么看?快来分享你的看法!

来源:小宋唠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