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毕竟,签约嘉禾后的第一部作品《师弟出马》大获成功。他也因此获得了嘉禾为他特批的无限开支权。因此,他带着剧组,在初冬的韩国耗费了上百万资金,结果只拍了几组毫无用处的废镜头,就打道回府,回到了香港。何冠昌居然都对他没有任何话说,相当宽容了。
本文作者:哈布斯堡的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大公
成龙拍摄《龙少爷》,是有野心的。
毕竟,签约嘉禾后的第一部作品《师弟出马》大获成功。他也因此获得了嘉禾为他特批的无限开支权。因此,他带着剧组,在初冬的韩国耗费了上百万资金,结果只拍了几组毫无用处的废镜头,就打道回府,回到了香港。何冠昌居然都对他没有任何话说,相当宽容了。
然后,整个剧组又信心满满地开到了台湾,继续进行拍摄。这就是《龙少爷》。
《龙少爷》,作为成龙作品,被称为史上最不像功夫片的功夫片。因为功夫元素几乎没有。
全片最大的两场戏看起来像是奥运会,分别是以足球运动规则开战的“踢毽子”,和传统岭南文化的“抢包山”,虽然抢着抢着最后变成了美式橄榄球运动(说明成龙去美国还是学了点东西回来的)。
这两场戏相当精彩,但那要看和谁比。《龙少爷》上映于1982年,票收1793万,位列年度票房亚军。按说,表现很不错了。但是,票房第一的是《最佳拍档》,新艺城出品,票收2604万。
第一名与第二名之间的差距肉眼可见。确实,旧式动作片面对新浪潮,那是被降维打击碾压的命。
这也让成龙看清了现实,他果断选择摒弃大场面,开始在之后的《A计划》里设计了小巷自行车追逐战等小场面动作戏,全面倒向好莱坞默片时期的动作风格。
那为什么不一开始就这么干呢?
还真不行。
这里我们就不得不穿越一下时空,来到《A计划》。这是成龙电影的爆款,一开场就是成家班阵容齐整的在酒吧里来了一场“水警陆警大战”,我们熟知的成家班人员,除了1986年才在《扭计杂牌军》里初入威禾的卢惠光之外,悉数登场。
这个班底,就是靠成龙在《龙少爷》的两场大戏里凑齐的。
在《龙少爷》开拍以前,成龙的手里,其实就没几个人。
一个是“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的冯克安。
这是成家班的初代大哥,成龙早期电影武术指导一栏里写的都是他。包括把成龙脑壳差点摔炸的《龙兄虎弟》。
有大V说他是“三姓家奴”。因为他在“”刘家班“洪家班”“成家班”都待过。这其实是恶意碰瓷吕布的一句调侃。
也太看不起“香港第一美女”冯宝宝的同胞哥哥了。
人家和袁家班也是合作过多次的好哇。之所以说他没待过袁家班,是因为袁家班的人辈分太低,见他都要喊叔,所以和他搭伙只能叫合作。(毕竟早期大多数都是袁和平的兄弟,姓袁的,晚期甄子丹那些,可不得喊叔伯咩。)
然后,就是火星了。
火星,原名蒋荣法,唐迪的东方戏剧学校出身。在胡金铨的《大醉侠》里,就有镜头了。当时还是个孩子。
《大醉侠》的武术指导是韩英杰,他是“中国戏剧学院”的班主于占元南下香港时带着的小弟,后来又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江湖上以讹传讹说当时《大醉侠》里那堆孩子是于占元手下的七小福。但火星这个熟脸显示这帮孩子明显是与于占元齐名的唐迪所开的“东方戏剧学校”的。这说明韩英杰这个戏曲界在电影圈的大佬对于各类戏曲门生也是雨露均沾一起提拔的,这也能解释董玮、火星这些唐迪、粉菊花的门生为啥会和洪金宝那么熟。
都是跟着韩英杰混出来的。因此来自北方的京剧在香港的市场很小,京剧武生韩英杰就进入了电影圈,做起了武术指导,并成为了大导演胡金铨的御用班底。也因为胡金铨及背后的邵氏,韩英杰笼络了一批戏剧学院出生的年轻一辈。
然后,李小龙横空出世后,韩英杰又成了李小龙前两部作品《唐山大兄》《精武门》的动作指导。李小龙与这个班底里的成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因此,当韩英杰再次去辅佐胡金铨拍戏时,李小龙反而将韩英杰手下的得力干将林正英、陈会毅等人留了下来,继续打造了《猛龙过江》。然后,又在大投资的《龙争虎斗》里,再次将曾经的班底全员聚集起来,并加入了更多来自四大戏剧学校的年轻人才。
可是,李小龙突然离世。而韩英杰又远在台湾,那一整套动作指导班底,于是就被洪金宝接手了过来。
因此,原属于韩英杰班底的火星,也就跟着三毛哥继续混。
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上,火星和冯克安有了不一样的选择。
冯克安面目可憎,身手好,辈分高,在洪金宝的电影里老是得到一些强奸妇女的角色。他也知道自己面目可憎,所以从来没往演戏这方面想,只努力地混上了武术指导。
等到和他一起演过多次戏,同样面目可憎,身形猥琐的石天混成小生的时候,丑角喜剧的时代来了,刘永这种帅哥都不吃香了。但冯克安已经事业有成,武术指导上已经混出名堂了,难道还放弃了重来么?
火星不一样,火星相比冯克安,就没有那么面目可憎了。虽然不能和顶级帅哥狄龙、姜大卫比,但是和吴思远手底下的陈星比,或者跟罗烈比,这张脸也不是不能混。
你说是吧?
“香港电影教父”吴思远也是那么想的。
火星还是小孩的时候就在胡金铨和张彻的电影里打杂,做龙虎武师,然后跟了洪金宝。
真的是跟了洪金宝,因为他在嘉宝的多部电影里都有出现,而不是仅仅在嘉禾的电影里出现,在嘉宝还得到了重用,比如刘家荣导演的《搏命单刀夺命枪》里饰演大番薯,演技还是不错的。
吴思远看在眼里。
当时他正在忙一个超级大的项目,就是李小龙的遗作。
李小龙去世时,他已经与嘉禾签了两部电影的合约,而且尚未拍摄,已经将版权卖了出去,东南亚市场已经将部分款项打进了嘉禾账户。
再加上,当时“李小龙剥削电影”实在是层出不穷。最后,嘉禾决定自己出手,以完成李小龙的片约,也好对已经买下版权的片商一个交代。于是,请来了《龙争虎斗》的导演罗伯特·高洛斯,以“李小龙遗作”的名义,以补拍的形式,将李小龙留下的镜头重新整合,拍摄了一部《死亡游戏》。
后来,随着李小龙版的《死亡的游戏》被整理出来,大家发现《死亡游戏》偏离了李小龙的本意,而且差别有十万八千里那么远。其实,嘉禾也对罗伯特·高洛斯补拍的这部电影不甚满意。
于是在努力完成李小龙签下的第二个片约时,嘉禾选择改弦易辙,找到了吴思远。问题是,吴思远面对的一无所有。罗伯特·高洛斯好赖还有李小龙拍摄的40分钟的电影片段。吴思远就啥也没有,只能凭空生造。最后,他讲了一个与李小龙有关,但实际上是另外一个故事的《死亡塔》。
票房嘛,马马虎虎,但是赚钱上还是没少挣。业界对于吴思远格外认可,无中生有也能打出上等的牌局,这可不是任谁都可以做到的。
而火星,就在《死亡塔》里。吴思远对他有了很深的了解,何况这个项目进展的时间还相当长。朝夕相处的时间也就更多了。
总之,在片场,吴思远和袁和平都觉得火星这小子不错,身手好,长的也不算差,和陈星比半斤八两。
于是吴思远和火星说:“你身手那么好,我捧你当主角啊!”
火星那会还不敢回,因为只是收工的时候闲聊,所以打趣说:开玩笑啦。到时候捧我再说吧。
结果袁和平上来鼓励:你行的,你能做到的。
那时候《蛇形刁手》《醉拳》已经拍过了,成龙已经红了,而且被嘉禾挖走了。显然,袁和平和吴思远都想在戏曲派小学弟里再挖掘一个新人出来。毕竟,从美国挖掘的李元霸,实在是太可怕了,差点要了吴思远的命。
那会火星没当回事,毕竟只是闲聊。他就剃了光头,跟着三毛哥去韩国拍了《四大门派》,时间都过去一年半载了,吴思远又一个电话打给火星。
上次跟你说的事,你考虑的怎么样了?
火星惊愕:哈,你说真的啊?
吴思远:真的啊!当然是真的啊!
其实懂得都懂。真不真不知道,但这个电话打过来,肯定项目已经攒的七七八八了,起码已经到选主演的阶段了,而火星,肯定在候选名单上了。
为啥等了一年半才打,因为攒项目要时间的嘛,大佬。
火星答应吴思远说可以试一下。但他要去问问三毛哥。
毕竟如果三毛哥不放人,不给档期的话,他也跑不了嘛。
所以火星战战兢兢的去找三毛哥。
大哥,吴思远找我去做男主角。
吓!做男主角啊!赶快去,用心做,加油。
三毛哥虽然也吓了一跳,但他是不会拦着人家的前程的。还用心鼓励了火星。
火星还战战兢兢的问:真的给我去?
去吧!去吧!
于是火星离开了洪家班,去吴思远那边拍了《蛇猫鹤混型拳》(1980)。为此,还专门起了一个新的艺名“胜龙”。意思是要胜过成龙嘛。
这部戏票房还行,收了一百来万。不算失败,但也绝对算不上成功。
最大的原因不是火星的演技不行,是团队不行。
因为吴思远手底下走了一员大将,袁和平。
自成龙被嘉禾挖角,一去不复返之后。袁八爷,也离开了。
八爷带着整个团队过档嘉禾,和三毛哥一起拍的《林世荣》是1979年上的。
你说1980年才去思远影业的火星,没有八爷的指导,自己身手好有啥用。
独立制片就是留不住人。
后来,当时,《师弟出马》和《林世荣》一起拍,两边阵容高度重合,冯克安就在组里,那是和咏春高手李海生一起被成龙打的。
之后,成龙从好莱坞回来,组局《龙少爷》,冯克安就被调剂给了成龙。
而火星,就是冯克安摇进成龙团队的。
因为《龙少爷》是双男主一起追雪梨的剧情,需要一个男配和成龙搭戏。
而火星是在吴思远那边当过男主角的。演技绝对够。
于是,火星也来了。这就是成家班刚开始的时候。
其实火星早在《师弟出马》出马的时候,就已经来帮成龙了,亲眼见证了黄仁植踢飞众人的那场戏。
那是成龙最初的“创新”,把威亚绑在被踢的人身上,踢飞后猛拉。造成这一脚能把人踢飞很远的错觉。
现在成龙回来了,班底重组了,火星也终于因为他的演艺经历(当过男主角)而混上双男主了。
但是这时候的成家班。。。。。。
和《A计划》刚开始的“阵容鼎盛”是不是差好多?
这一切都是在台湾攒的。
成龙在自传《我是成龙》里提了三个人,是为第一代“成家班”。分别是王耀、彭刚、谢见文。
当时在香港,好的武行基本上不是刘家班就是洪家班,连袁和平自己的袁家班都只能靠自家兄弟起步。
所以成龙拿着嘉禾“无上限”的预算,瞄上了台湾。
用成龙自己的话说:基本上把全台湾所有的武行都找来了,不管是高阶的还是新人,全都来。
而且,待遇超级好。
工资超级高不说(因为真玩命),晋升的也超快,因为都是现场试,真刀真枪的玩,抢包山那场戏,安排了三辆救护车就等在现场,刚开戏一上午,午饭都没放呢,救护车已经拉上人奔医院了。
成龙是主角,多撑了一会,也因为跳弹床结果弹床爆了被送进了医院,一进去看,一间病房四张床,全是《龙少爷》的武行,隔壁那间呢?也都是。
“我自己就是从最基层的武行做起的,知道大家的不易,所以在我的剧组里,颠覆了很多传统的规矩,制定了全新的规矩,
以前如果有武行受伤,那是你自己倒霉,惯例就是“受伤了,别来了”,自己去住院。有些甚至还要被扣掉薪水。但《龙少爷》里所有受伤的武行,工钱每天照样拿,四个人住院,我会再派一个人去照顾这四个人,他的工钱也照领。
当时,有一个姓王的武行脚受伤了,不能动,我说没关系,还让他来。
我让剧组拿了个大声公给他,那之后他每天在现场负责喊工作口令,喊了一个多月,这样可以照领薪水。听说现在他已经成为导演了。
在现场,如果我看到谁表现真的很好,即使今天还是小武行,我也马上给他升大武行。地位瞬间提升,工钱也立刻翻倍。有一个小武行刚刚升级完,当天就摔伤住院了,到医院之后依然按大武行的标准领薪水。这种做法
给大家的荣誉感是很强的,所以当时大家都非常拼命,无怨无悔。
如果有人离开剧组,我会给遣散费,所有这些做法都属于破例,以往从未有过。那时候我还并不是多么有钱的人,但我会拿出自己的钱来贴补大家。电影预算必须要用在制作上,这方面我有我的原则,不能因为老板在预算上不限制我,就拿公家的钱去做人情。
-----《我是成龙》
就这待遇,才在《龙少爷》的拍摄中,攒齐了成龙的第一代成家班。
也才有了后面《A计划》的辉煌。
这才是成龙这部《龙少爷》对他来说最大的意义。
至于电影质量。。。。。。
我只能说,至少在那个时候,成龙比起他大师兄三毛哥,还是稍微欠缺一些成熟。
当然,那是他团队没磨合好。
毕竟三毛哥开嘉宝公司,对于磨合这件事,比成龙可有经验太多了。
成龙和邓景生这对搭档,在下一部电影《A计划》,马上也成了。
如果只让你看《龙少爷》和《A计划》,你会发现这两部电影的成熟度根本就是一个天一个地,别说五六七八年了,说隔了十年磨炼的成熟度都有人信。
谁能想到他俩在成龙作品集里是挨着的。
《A计划》,又究竟是怎样的一部片呢?
来源:邑人电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