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5月,娱乐圈的“纪检委员”葛斯齐再度掀起舆论海啸。他通过社交媒体公开与大S经纪人的聊天记录及录音,不仅重提“大小S涉毒”这一敏感话题,更直指大S家族“操控舆论、逃避责任”,引发全网热议。这场风波背后,是真相的揭露,还是流量的狂欢?
2025年5月,娱乐圈的“纪检委员”葛斯齐再度掀起舆论海啸。他通过社交媒体公开与大S经纪人的聊天记录及录音,不仅重提“大小S涉毒”这一敏感话题,更直指大S家族“操控舆论、逃避责任”,引发全网热议。这场风波背后,是真相的揭露,还是流量的狂欢?
根据葛斯齐曝光的聊天记录,大S经纪人廖玮琪在对话中承认,大S生前因“药物滥用”争议多次陷入舆论危机,而家族始终未能彻底摆脱这一标签。葛斯齐强调,黄子佼2023年的爆料并非空穴来风,他曾试图在法庭上传唤黄子佼作证,但遭到大小S律师团队的强烈反对。这一矛盾点被网友解读为“心虚”——若指控不实,为何惧怕对质?
更令人哗然的是录音内容。廖玮琪提到,检方曾以“证据不足”为由阻止她们起诉黄子佼,转而将矛头对准媒体,被葛斯齐痛斥为“甩锅逻辑”。而经纪人一句“检察官都拦着不让告”的录音,更是被网友调侃为“电视剧反派经典台词”,直指S家试图转移公众视线。
葛斯齐此次并非单纯爆料,而是构建了一套“证据链”。他公开了与大S经纪人的对话,证明自己此前关于“涉毒”的报道并非捏造。检方对黄子佼事件的消极态度,侧面印证了S家“选择性维权”的嫌疑。尽管此前因诽谤败诉赔偿60万台币,葛斯齐此次以“牺牲全家”的毒誓自证清白,将舆论战推向高潮。
然而,质疑声亦未停歇。部分网友认为,葛斯齐选择在大S去世后“死无对证”的时间点爆料,有蹭流量之嫌;另一些人则指出,其与汪小菲的暧昧关系(如使用“麻六记”手机壳直播)可能暗藏利益动机。
面对葛斯齐的连环攻势,S家的反应堪称“灾难级”。大S经纪人仅以“律师已取证”的声明敷衍,未对录音内容正面回应,被质疑默认事实。小S深陷“孬种”骂名,被曝为维持“幸福人设”容忍丈夫许雅钧的夜店丑闻,甚至自掏腰包支付大S骨灰返台费用却谎称“夫家出力”。S妈“丧女痛哭”的悲情形象因汪小菲聊天记录曝光而瓦解——被质问“女儿病重时旅游跳舞”,网友感慨“卖惨翻车”。家族形象的崩塌,直接导致商业价值缩水:小S节目停播、代言被撤,大S遗产争夺战更被戏称为“比《顶楼》更狗血”。
葛斯齐与S家的缠斗,本质是娱乐产业畸形生态的缩影。葛斯齐自诩“真相守护者”,但其手段游走于法律边缘;S家强调“隐私权”,却被揭发操控舆论。从汪小菲借势营销“麻六记”,到葛斯齐直播点击量暴增,事件各方均成为流量既得利益者。检方对黄子佼事件的消极处理,暴露出娱乐资本对司法的潜在干预,公众呼吁更透明的调查机制。
葛斯齐的爆料如同一面照妖镜,照出了娱乐圈华丽袍子下的虱子。当“吃瓜”变成“破案”,当“声明”沦为“笑柄”,或许唯有真诚与法律,才能终结这场无休止的罗生门。而对于看客而言,在狂欢与愤怒之外,更应警惕——我们追逐的究竟是真相,还是另一种精心设计的剧本?
来源:狄狄娱乐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