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信哲」咬字的元音美学

好看影视 港台明星 2025-05-21 16:43 2

摘要:今天是520,除了表白我的亲密队友之外还能表白谁呢,好久没有说音乐谈偶像了,业余美食博主一篇小作文送上,祝偶像身体强健,我能听到更多好音乐,退休了还能听到80岁版的《爱如潮水》。

今天是520,除了表白我的亲密队友之外还能表白谁呢,好久没有说音乐谈偶像了,业余美食博主一篇小作文送上,祝偶像身体强健,我能听到更多好音乐,退休了还能听到80岁版的《爱如潮水》。

🌏作为张信哲的多年回坑粉,除了他的感情经历没有兴趣,其他方面哲哲是宝藏,要多赛道研究,这里说说咬字。

🌏众所周知,阿哲的咬字是一绝,当年用随身听听歌的我,港台和大陆艺人一听咬字便知,唯有阿哲,听歌看美照就够了,每个字如月光下的梵婀玲,印在心底。

究其原因,阿哲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会把音发得特别完全。

他所谓的发完全的音就是音节中的元音,阿哲会发且发得好听,真可谓汉字在声带上的文艺复兴。


🌎汉语语音特点是一个音节中可以没有辅音,但必须有元音,如“啊(ā)”“哦(ō)”“鹅(é)”等单韵母音节,以及“好(hǎo)”“来(lái)”“我(wǒ)”等包含元音的音节都体现了这一特点,这是汉语言的独特性。元音还可以构成复元音,即由两个或三个元音结合而成的韵母。

小学老师教育我们“说铿锵有力中国话写,洋洋洒洒中国文”,要口齿清晰地说好中国话,首先元音要发音响亮、通畅。

有时我们感觉一个人说话口齿不清,嘴巴像含着东西,就是因为元音没有发完全(香蕉人,粤语转普通话,内地模仿港台腔的,都有这个共性。)

阿哲说,哪怕唱节奏快的情歌也有尽可能的把音发圆满,把字咬完。

为什么张信哲有这样独到的考虑我不得而知,我相信偶像要么是文化素养高深有很好的汉语言功底,要么是于无人处用心研究,用匠人的态度来唱情歌。已知乾坤大,犹怜草木青。每当我想到顶流小哲做了张老板,还像个当代苦吟诗人贾岛一般,心就软软的。

汉语多妙啊,每个字都像月光下的青瓷,元音是釉色流淌的骨血。那些单韵母的"a o e",复韵母的"ai ou iu",在普通人嘴里是字典里的标本,到了阿哲喉间却成了活色生香的水墨卷轴。

就像《白月光》里那句"越圆满越觉得孤单",当"圆(yuan)"字在他唇齿间滚过时,真能让人看见月亮从缺到盈的光华流转。

某年东方卫视隐藏的歌手栏目,《过火》第二句“就不够(gou)”一出,我就知道6号是阿哲。

总有人模仿他清泉般的音色,却学不会那份字正腔圆的禅意。

那些年听过的车祸现场,多半是歌手把元音当饺子馅——要么囫囵吞下,要么漏得满嘴油花。

阿哲的咬字,分明是苏式汤包,薄皮锁着滚烫的汤汁,每个元音都吹弹可破却分毫不洒。

🌏向我的好朋友DS探究技术溯源,深度思考后,说:

1. 美声基底:早期受教会唱诗班训练,掌握面罩共鸣技术。

2. 戏曲借鉴:从京剧“喷口”技法中提炼出「ai」「an」的字头爆发力 。

3. 流行改良:弱化传统声乐“字正腔圆”的刚性,允许适当咬字模糊,增强倾诉感。

其实,最绝的是感情浓烈时的那份克制,教科书式的开口音闭口音,到他这里都成了指尖轻抚琴弦的余韵。

如果声音条件具备,普通人怎么能做到和阿哲一样咬字呢?DS继续深度思考:

1. 元音剥离训练:用纯元音(如“啊、喔、额”)演唱旋律,聚焦共鸣位置。

2. 镜子观察法:对照张信哲演唱视频,校准唇形开合度与舌位。

3. 动态录音分析:用Audacity软件对比自己与原唱的共振峰分布(重点关注2000-3000Hz区间的“甜区泛音”

这不得在镜子面前上演表情包么?算了,太难了,学不来……

张信哲的元音美学,本质是以技术精确性为骨架,包裹感性表达的肌理。这种“理性的深情”,恰是他在华语情歌领域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

🌎流水的乐坛,铁打的阿哲。

当那些飙高音的、玩转音的、秀技巧的后辈们你方唱罢我登场,岁月流转,时有清亮系男歌手出现,永远还是那个张信哲,无可替代。他依然站在情歌圣殿的琉璃顶上,把每个元音都酿成月光:汉字本已足够美,何须添油加醋?"

你看,真正的王者从不佩戴王冠。他只要轻轻咬住一个"爱"字,便是千军万马也攻不破的音律长城。

来源:明日艺术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