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21日凌晨,陈奕迅的INS账号像幽灵般消失了三天前那条曾引发120万点赞的“复活后先吃肉”动态!当我看到这则消息时,心中不禁掀起波澜。“被传去世”的阴影像乌云压城,紧接着又是反击的欢愉,怎料竟然被这神秘删除再一次撕裂了我们的好奇心。
5月21日凌晨,陈奕迅的INS账号像幽灵般消失了三天前那条曾引发120万点赞的“复活后先吃肉”动态!当我看到这则消息时,心中不禁掀起波澜。“被传去世”的阴影像乌云压城,紧接着又是反击的欢愉,怎料竟然被这神秘删除再一次撕裂了我们的好奇心。
也许你不会想到,五天前,这位被誉为“金曲歌王”的顶流艺人,竟然成为无端谣言的牺牲品。5月18日,一个名为“香港医院”的账号发出了伪造的消息,声称他因新冠去世,刚好三小时,转发便破百万!而我对此感到不可思议,怎么会有人如此肆意篡改他人的生命?
面对这样的舆论风暴,陈奕迅的团队却如同身处“悬崖边缘”。他用无畏的自嘲和一张牛排照片回应了这些轰动的谣言。他和助理的聊天记录似乎成了最有力的武器,让我反思如今的社会:究竟是什么让明星的隐私如此被侵犯?当我重读起《浮夸》的歌词,不禁心头一紧:“夸张只因我很怕”,这并不是在戏谑,而是以情感深邃的孤独。
眼见那原定于5月16日的演唱会如同一颗定时炸弹,等待着团队不得不在“病情稳定”和“演唱会重启”之间疲于奔命,得失一线之间,何其脆弱!在这个谣言比病毒蔓延迅速的时代,又有多少流量为王的艺人,身陷美誉与歧视的双重夹击之中?我常思索,真正能够救赎这些艺人的,不是那篇INS的动态,而是观众心头那份耐人寻味的热爱!
这种纠结的心情让我意识到,明星的健康与隐私竟也在无形中,成为这个网络时代的牺牲品。如果是我,会选择高调辟谣让大家看到真实,还是低调处理默默坚守在自己的生活里?这道选择题也许并没有标准答案,现在的你,又会怎么选?
来源:第一滴露珠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