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5月21日,台湾娱乐圈被一则重磅消息炸开了锅——知名主持人黄子佼与演员妻子孟耿如正式离婚,结束五年婚姻。这场从#MeToo风暴中撕裂的婚姻,最终以男方“净身出户”、女儿抚养权归母亲的方式画下句点。消息一出,网友直呼“早该离了”,但这场离婚背后的隐情与
2025年5月21日,台湾娱乐圈被一则重磅消息炸开了锅——知名主持人黄子佼与演员妻子孟耿如正式离婚,结束五年婚姻。这场从#MeToo风暴中撕裂的婚姻,最终以男方“净身出户”、女儿抚养权归母亲的方式画下句点。消息一出,网友直呼“早该离了”,但这场离婚背后的隐情与争议,远比表面更复杂……
一、五年婚姻终落幕:净身出户与抚养权争夺
据台媒报道,黄子佼与孟耿如已低调完成离婚手续,女儿“小玉米”的抚养权归孟耿如所有,黄子佼名下财产将全部转为女儿的抚养费。尽管双方未公开回应,但黄子佼的律师以“一切以孩子为重”默认了这一消息。
这段婚姻的终结早有预兆。2023年,黄子佼因持有未成年性剥削影像被起诉,一审被判8个月有期徒刑并处罚金10万台币(约2.3万人民币),二审期间虽与16名受害者达成和解,但公众形象彻底崩塌。孟耿如因丈夫丑闻遭剧组除名、社交账号被抵制,最终关闭所有公开平台,演艺事业停摆。
二、从“忘年恋范本”到道德审判:婚姻崩裂的三重风暴
1. 黄子佼的连环丑闻:从#MeToo到性剥削案
2023年是这对夫妻命运的转折点。黄子佼先是被指控性骚扰女性,随后警方在其设备中搜出上百部未成年人私密影像,甚至包括一名10岁女孩的长期跟踪记录。专家指出,其行为已形成“犯罪模式”,将视频视为“满足欲望的工具”。尽管黄子佼试图以低价和解,但受害者要求百万台币赔偿的诉求未被满足,舆论对其“毫无悔意”的批判愈演愈烈。
2. 孟耿如的沉默与挣扎:道德绑架下的母亲
作为妻子,孟耿如一度试图维系家庭。她在黄子佼出事后发文道歉,陪其出庭,甚至被拍到全家出游。然而,公众将怒火转向她,质问“为何不早离婚”“是否知情”,连主演剧集《我们与恶的距离2》的戏份也被删减至“必要片段”。最终,她选择关停事业,全心照顾女儿,却在离婚后仍被质疑“切割为复出铺路”。
3. 财产争议:净身出户还是转移资产?
黄子佼“净身出户”的协议引发猜测。有传闻称其曾提出“1亿台币安家费换三年不离婚”,但被孟耿如拒绝。网友质疑此举是否为逃避债务或转移财产,尤其在其二审尚未完结、赔偿压力巨大的背景下。律师回应称“抚养费已妥善安排”,但具体细节未公开。
三、单亲妈妈的重生:孟耿如的“断腕”抉择
1. 从“顶流小花”到“隐形母亲”
孟耿如曾是台湾新生代演员代表,凭借《我可能不会爱你》《麻醉风暴2》崭露头角。但丈夫丑闻让她从聚光灯下消失。她坦言:“今年只想找回生活节奏”,却因离婚再度陷入舆论漩涡。如今,她需独自面对女儿成长中的难题——从家长会到深夜急诊,从“爸爸去哪了”的追问到社会对“罪犯之女”的标签。
2. 舆论两极:支持与质疑的撕裂
网友对孟耿如的态度呈现两极分化。支持者认为她“早该离开渣男”,称赞其“为母则刚”;反对者则指责她“利用离婚洗白”,甚至怀疑她曾默许丈夫行为。而黄子佼的“净身出户”也被部分人视为“最后的人性闪光”,更多人则认为“金钱无法弥补伤害”。
四、风暴之外的反思:婚姻与道德的边界
黄子佼与孟耿如的离婚,不仅是个人家庭的破碎,更折射出公众对“道德瑕疵者家属”的审判困境。当伴侣触及法律与道德底线,维系婚姻是否等于纵容?孟耿如的选择给出了一种答案:离开,或许是对孩子最深的保护。
正如网友所言:“爱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不让她在‘爸爸的错误’中长大。”这场离婚,对孟耿如而言是解脱,对公众则是警示——婚姻中的共担责任应有边界,而女性的自救从不需要为他人过错买单。
五、未来之路:阴影中的微光
孟耿如的未来仍充满挑战。她需在事业重启与母亲身份间平衡,而黄子佼的刑责与赔偿问题尚未尘埃落定。但至少,女儿“小玉米”不必再活于父亲丑闻的阴影下。正如一位粉丝留言:“单亲妈妈的难才刚开始,但阳光总在风雨后。”
这场离婚风暴,终将随着时间淡去。而留给娱乐圈的,是一个关于责任、道德与救赎的永恒命题。
来源:听风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