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实释永信做过的坏事远远不止这些,曾经他就用手中的权力,将爷爷辈的少林寺弟子打压成孙子。
本以为释永信只是贪财,没想到他是纯坏!
近期,释永信早年恶行再次被扒出,而这次的受害者竟然是佛门中人。
现在随着受害者身份曝光,网友的怒气越发大了起来。
他是周星驰的“爱将”,身家早已上亿,可在释永信面前,他只能做小伏低,自称徒孙。
最重要的是,这个“孙子”还是被释永信逼着认的。
其实释永信做过的坏事远远不止这些,曾经他就用手中的权力,将爷爷辈的少林寺弟子打压成孙子。
释永信的恶行被曝光,他也隐忍多年,从屈辱中挣脱出来,如今已经成为身价上亿的武打明星,靠实力赢回尊严。
然而,曾经受过的屈辱他却一直没有忘记。
这个人就是出身于少林寺的第32代武僧,法号为“行宇”的释行宇。
释彦能,原名释行宇,是嵩山少林寺第32代弟子,师承德扬禅师,但这被迫改名的“屈辱史”,却一直让他无法忘怀。
其实要论辈分,释彦能可比释永信高了一头。
当年,释彦能是少林寺第32代武僧,拜少林寺武僧队总教头德扬禅师,因此有了“行宇”这个法号。
在新中国成立后,少林寺的第一任住持就是释行正。
当时的释彦能在少林寺时,释永信还是一个知客僧,按辈分来说释永信还要管释彦能叫一声“师叔”。
释彦能在少林寺修行习武十余年,多次代表少林寺出国进行文化交流,是“少林出身”的代表人物之一。
可就是这么一个努力上进的人,在释永信成为住持后,被要求降低自己的辈分,否则就别想出演《新少林寺》这部电影。
2000年代初,当时的导演陈木胜在电影《新少林寺》筹备期间,点名邀请释彦能出演,而这位出身少林寺正统、功夫扎实稳重的弟子也是再合适不过了。
正当一切准备就绪,电影要开拍的前一天,一通电话打乱了计划,电话中,释彦能得知少林寺不同意自己出演。
这就有点让人纳闷了,这么出身正统,刻苦努力的小伙子,难道还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么?
问出口后,电话那头也是支支吾吾,半天给不出一个合理的解释,甚至直言电影谁都能拍,就是释彦能不行。
而释彦能自然是不服的,经过多方打听才得知,原来幕后黑手是释永信。
可笑的是,释永信不愿让释彦能拍电影的原因居然是释彦能是“行”字辈的,而释永信是“永”字辈的,释永信不愿意让一个高自己一头的人出现在电影中。
因为他的辈分高于住持,称呼上难以处理。
这话一出,释彦能除了愤怒就是无语了,“那时的少林寺有自己的小圈子,也很势利眼。”
要知道,当年的释彦能在少林寺中可谓是名号响当当的亮。
当年,释彦能不仅作为武僧代表少林寺全国出演,而且全球领导人来文化交流,参观少林寺时也是他当作代表进行文化沟通。
不仅如此,少林寺的处处都留有他的身影,甚至禅堂上的挂画就是他亲手钉上去的。
然而,就是一个这么有地位的人,却在释永信当上主持后的一句话,剥夺了他参演《新少林寺》的机会,属实是有点讽刺。
更让人感到讽刺的是,释永信表示,释彦能可以参演,但有个要求——把释彦能的“行”字辈降成“延”字辈。
从“行”字辈改为“延”字辈,也就是从第32代降为第34代。
一字之差,意味着要自降两辈,身份从“师叔”变成“徒孙”。
不得不说释永信的如意算盘打的是噼里啪啦的响。
听到这么个要求释彦能也是气的脸都绿了,他主动给师父德扬禅师打去电话,而师父却是宽慰说道“若是为了你的理想,这无所谓。”
导演陈木胜也不愿失去释彦能这么一个好人选,多次劝慰他,说“一个电影而已,无所谓啦,下次拍戏我肯定还找你。”
尽管心有不甘,可为了能够参演,释彦能只好忍气吞声,把名字从“释行宇”改成了“释延能”,辈分降了,戏自然就能开拍了。
他感慨地说:“‘能’字我要求的,辈分是少林寺要求的,32代变成34代,爷爷变孙子,降了两辈,降了就拍了。”
后来释彦能也没再把名字改回去,而是把“延”字改成了“彦”字,成为了如今的释彦能。
而改名字这件事也成在释彦能心中留下了一个结。
尽管因为被迫改名这件事,释彦能觉得心里憋屈。
但在他的心中,少林寺仍是他人生中不可磨灭的印记。
他如今能成为身价过亿的武打明星,一切都要从他和少林寺结缘开始。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释彦能并非寒门出身才去少林寺习武的。
他生在在山东的一个警察家庭,父亲和哥哥都是公职人员,工作收入稳定,条件自然是差不到哪里去。
然而释彦能并没有选择走上父亲的老路,那是因为一部电影改变了他的一生。
1982年,电影《少林寺》上映,一毛钱一张的票被疯狂抢购,创下了1.6亿元的票房纪录,而这一数字放在现在也是无人能敌的。
《少林寺》风靡全国,李连杰饰演的角色点燃了无数少年心中的武侠梦,而释彦能自然也不例外。
从电影院出来的释彦能还激动的翻了个跟头,一不小心还把自己的牙齿磕掉了。
这部电影好像有魔力一般,深深地吸引着释彦能,回到家后就吵着闹着要去少林寺学本事,而他的这一想法却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对。
可下定决心的释彦能十头牛都拉不回来,于是在1990年,年仅12岁的释彦能凭借着无畏的勇气,独自一人乘坐绿皮火车来到嵩山少林寺。
但其实,释彦能进入少林寺的过程并不顺利,起初他是被拒收的,只能在山脚的武术学院安顿下来。
可他并没有放弃,为了进入少林寺,释彦能回到山东找到他的一位同学,而这个同学的哥哥就在少林寺,最终帮着释彦能进入少林寺修行。
后来释彦能拜入少林武僧队总教头——德扬禅师名下,有了“行宇”这个法号。
拜师成功后,释彦能无比珍惜在少林寺的时光,严苛的修行不仅考验着他的身体,同样也在考验他的心智。
少林寺的生活并没有释彦能在电影里看到的潇洒与浪漫,取而代之的是艰苦的生活和整日的操练。
释彦能在少林寺练功时间一天超过十小时,早晚功课、粗活杂务一样不少,衣食住行几乎全靠自己解决,冬天没棉衣,冷了只能靠多练功。
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释彦能在这种情况下练就的功夫也比一般弟子更扎实一些,这也塑造了他后来的性格。
直到后来少林寺招武僧,释彦能被选中后进入了武僧队伍,真正开始了他的功夫生涯。
在那里,释彦能比鸡起得早,比狗睡得晚,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是他的生活状态。
那个时候,释彦能在少林寺是清贫的,每月生活费不到30元,洗头、洗脸、洗澡用的是同一块肥皂。
少林寺的经历教会了他什么是坚持,而正是因为这份坚持,让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
时间来到2003年,这一年也是释彦能命运的转折点。
当时释彦能的导演朋友告诉他,周星驰筹备的电影《功夫》正在选角,朋友邀请他去面试。
释彦能展示各种腿法和拳法,也就是在那时,周星驰敲定他出演电影中的“十二路谭腿”苦力强。
周星驰其实也是个功夫迷,为了给苦力强找到合适的演员,他面试了100多个应征者,他曾在很多公开场合表示在选角的时候就被释彦能的实力折服,认定他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面对这难得的机会,释彦能自然是不敢有丝毫懈怠,在拍摄过程中他为了追求真实效果,每个动作都全力以赴,“不要命”的敬业精神也让人感到佩服。
有三名演员被他的“十二路谭腿”踢到休克,就连周星驰都被一脚踢飞在地。
为此,周星驰也感到苦恼,在看完他的拍摄后,提醒他有些镜头还是用替身的好。
释彦能有干劲自然是好的,但这种不计后果的行为过于危险,如果有人伤情过重会直接葬送他的演艺生涯。
对于周星驰的这番关心,刚进娱乐圈的释彦能很是感动,也牢记于心。
拍完电影他就签约了周星驰的公司,释彦能正式开始了他的演艺之路,可因为资源有限,几年间拍摄的作品寥寥。
可释彦能并没有气馁,将空闲时间用在练功提升自己上面。
之后,释彦能相继和甄子丹、成龙以及刘德华等大牌明星合作,积累了些名气。
在2007年,电影《导火线》中,释彦能饰演的角色阿虎身份狠辣,他和甄子丹在戏中打斗的场景也吸引了人们的关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尽管影片里甄子丹不落下风,可毫不夸张地说,释彦能一人“打残”了半个组。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释彦能在演出时因为高难度的动作导致耳膜被震穿,医生劝告他好好休息,可他依然坚持完成了拍摄,理由是:不能影响团队进度。
因此他从未因饰演的是配角而不认真,反而每次在演出前刻苦训练,对自己要求严格,将每个镜头做到完美。
这部剧也让他小火了一把,随后电影《叶问》中,释彦能再次与甄子丹合作,他在戏中饰演的角色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中国武术的仗义与热血。
后续释彦能拍摄了多部动作电影,持续深造下,也算是站稳了脚跟,虽然始终没有坐到男一号的位置上,但也积累出了自己的名气和口碑。
在现在这个以视觉效果为主要拍摄动作片的年代中,释彦能的精神和表演显得尤为珍贵。
如今,46岁的释彦能已经不再活跃于娱乐圈内,可他仍然坚持每日锻炼,保持最佳状态。
前段时间有网友在成都偶遇释彦能,依旧是结实的体魄、健壮的身材气质不减当年。
释彦能也曾经资助村里的女子足球队,他鼓励孩子们多出运动,靠自己的能力为他们提提供帮助。
如今释永信的行为被曝光,释彦能曾经受过的屈辱再次暴露在大家面前,但释彦能只怨人,不怨庙,因为在他眼中,释永信不能代表整个少林。
真正的少林,是在酷暑和寒冬里坚持练功的武僧,释彦能不愿因为个别人的行为否认整个门派。
在多年后的采访中,每每提到少林时,释彦能的眼中还是充满光亮。
结语释彦能的故事,像一面镜子,照见了个体在境遇中的挣扎与坚守。
从少林武僧到银幕硬汉,他带着被迫改名的屈辱前行,却始终没让外界的纷扰磨灭对功夫的敬畏、对少林的赤诚。
如今,他虽淡出银幕,却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着力量:锻炼、助人、守护心中的少林。
这份历经风雨后的通透,或许比任何光环都更动人 —— 真正的尊严,从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用实力、用坚守,一寸寸挣来的。
来源:木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