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0年代那部《少林寺》一上映,影院里真是挤得满满当当,当时一张票才一毛多钱,票房直接干到一个多亿,李连杰也跟着一下子就火了,成了大家口中的“国民武打巨星”。
80年代那部《少林寺》一上映,影院里真是挤得满满当当,当时一张票才一毛多钱,票房直接干到一个多亿,李连杰也跟着一下子就火了,成了大家口中的“国民武打巨星”。
那时候年轻人都疯了似的学武术,不管是学校操场还是公园空地上,到处都能看到模仿电影里招式的半大孩子,整个社会都陷进武侠热里。
可谁能想到,多年后李连杰竟然说自己后悔拍了这部电影,还说“肠子都悔青了”,这就让人想不通了,毕竟是这部片子让他从一个普通武术运动员变成大明星,名利双收,怎么反而成了他后悔的事?
李连杰后来在采访里说,当年拍《少林寺》的时候,那寺庙其实破破烂烂的,就几间房子,哪有电影里那么热闹。
寺里总共没几个人,就一个藏经阁,一个扫地的老和尚,再加个方丈,根本没看到会武功的僧人。
电影里那些打戏,好多都是在别的地方拍的,什么嵩山脚下的中岳庙啊,还有河南的其他地方,根本不是少林寺里头。
观众哪知道这些,都以为少林寺真的藏龙卧虎呢。
电影里可不管这些。
李连杰演的觉远和尚,拳脚耍得虎虎生风,跟王仁则的手下从寺门打到大殿,木棍断了换拳头,拳头不够用还抄起扫帚打,每一招都看着像真功夫;
昙宗大师带着徒弟们在练武场练功,马步扎得稳,腿法踢得快,阳光底下汗珠甩得到处都是,观众哪见过这个,都以为这就是少林寺的真本事。
藏经阁更是拍得神神秘秘,觉远偷学武功时,书架林立,老和尚眯着眼翻经书,好像随便抽一本就是绝世秘籍,扫地僧都能随手点拨两下,观众就觉得少林寺藏龙卧虎,扫地的都不简单。
其实那些打戏,都是武术队出身的演员提前排练好的套路,藏经阁里的经书也都是道具,可观众哪知道这些是编的,只觉得银幕上的江湖豪情就是真的,少林真功夫肯定藏在这破庙深处。
那时候的人哪分得清电影和现实。
那时候的半大孩子哪扛得住这个。
有的留张字条说“爸妈妈我去少林寺学武功了”就揣着攒了半年的五块钱零花钱扒上绿皮火车,车窗外还扒着小伙伴喊“等我学会七十二绝技回来教你”;
有的背着帆布包在县城汽车站打听去嵩山的车,售票员问“去那儿干啥”,梗着脖子说“学真功夫”,好像多说一个字都耽误他当武林少侠。
村里的孩子三五成群往河南跑,城里的学生逃课挤长途汽车,书包里塞着从地摊买的《少林拳谱》,路上啃着干馒头还比划电影里觉远和尚的招式。
到了嵩山脚下就往寺庙跑,见着穿僧袍的就追上去问“大师收徒弟不”“藏经阁在哪儿”,眼睛亮得像揣着星星,以为往前再走几步就能摸到真秘籍。
到了少林寺门口,这些半大孩子就傻了眼。
红墙斑驳,大雄宝殿的漆皮都掉了大半,门口就俩老和尚坐着晒太阳,见人来了眼皮都不抬一下。
想拜师?老和尚摆摆手说寺里早就不教功夫了,要学去山下武校。
进藏经阁瞅瞅?管理员盯着呢,里头全是落灰的佛经,别说《易筋经》,连本带图的拳谱都没有,扫地僧倒是有一个,每天拿个扫帚慢悠悠扫院子,问他会不会“七十二绝技”,老头咧着嘴笑,说自己就会扫落叶。
不甘心的孩子转头就扎进了山下的武校,结果更坑。
学费一年比一年贵,教练天天让扎马步、踢正腿,一练就是俩小时,套路倒是学了几套,什么“少林长拳”“罗汉拳”,打起来呼呼带风,可真要跟人过招,一拳就被撂倒——那些招式看着花哨,根本不顶用,说白了就是花架子。
有孩子不服气,偷摸跑到少林寺后山,以为能碰到隐居的高人,结果转了三天,除了石头就是树,连野兔都没见着一只。
过了十年二十年,这些半大孩子都成了四十多岁的中年人。
当年揣着五块钱扒火车的王二娃,现在在小区门口穿深蓝色保安制服,腰间别着对讲机,每天早上七点站到岗亭里,对着进小区的业主说“请扫健康码”,手里的测温枪比当年练武用的木棍还沉。
他总说自己膝盖不好,是当年在武校扎马步扎伤的,现在站久了就疼,可岗亭里的塑料凳硬邦邦的,坐下去又怕领导骂。
当年说要学七十二绝技的李小虎,现在在写字楼当保安,夜班时坐在监控室里,屏幕上的人影晃来晃去,他偶尔摸出手机刷到李连杰的新闻,嘴角撇一下,继续啃手里的冷馒头。
同事问他年轻时干啥的,他含糊说“在河南待过几年”,不敢提自己当年背着《少林拳谱》闯嵩山的事——那本破书早被他婆娘当废品卖了,换了两斤白菜。
还有那个在少林寺后山找高人的赵老三,现在在商场停车场收费,指挥倒车时总习惯性地扎个马步,被车主笑“师傅你这姿势挺标准”,他嘿嘿笑两声,心里想的是当年昙宗大师教的马步,现在只能用来稳住脚不被车蹭到。
那些年在武校练的花架子,踢腿踢得再高,现在也只能用来爬梯子换停车场的灯泡,还得小心别闪了腰。
李连杰后来上节目,当着镜头说自己“后悔拍《少林寺》,肠子都悔青了”。他说当年拍电影就想着把打戏拍好看,哪想到会有那么多孩子真跑去少林寺,以为能学到觉远和尚的功夫,结果庙是空的,武校是骗钱的,他们的青春就这么耗在山上了。有记者问他“现在道歉来得及吗”,他半天没说话,最后只说“世上哪有后悔药”。
小区门口的王二娃听新闻里说这话时,正弯腰给业主测体温,膝盖“咔”地响了一声,他扶着岗亭柱子揉了揉,想起当年在武校扎马步扎到膝盖积水,医生说“以后别剧烈运动”,现在站久了都疼。停车场的赵老三刷到李连杰忏悔的视频,冷笑一声把手机揣兜里,继续指挥倒车——当年他在少林寺后山蹲了三个月等高人,结果等来一场高烧,现在爬梯子换灯泡都得扶着墙喘。
电影里的觉远和尚成了英雄,李连杰成了巨星,片方赚了一亿票房,只有那些背着帆布包奔赴嵩山的少年,把“武林少侠”的梦丢在了山上,换了身保安制服站在小区门口。夕阳照在制服的反光条上,亮得刺眼,就是照不出半分当年银幕上的刀光剑影。李连杰说“对不起那些孩子”,可王二娃们等不到这句对不起,他们的青春早就跟着嵩山的风,吹没影了。电影造梦一时,梦醒了,就只剩手里的测温枪和业主的健康码,别的啥都没有。
来源:傲娇猪猪聊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