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和首任坐馆甄国龙,抗日小兵到黑道大哥,坊间称其“第一老顶”

好看影视 港台明星 2025-08-04 14:27 1

摘要:“和胜和第一老顶”甄国龙,这个名字在香港江湖掀起多少风浪?抗日游击少年一步步踏进黑道漩涡,变身“黑道战神”,数千人送别,他葬礼几乎瘫痪了殡仪馆周边交通。如此传奇,背后到底几分江湖无奈,几分个人抉择?

#江湖迷雾:甄国龙与和胜和“黑道战神”的兴衰浮沉

“和胜和第一老顶”甄国龙,这个名字在香港江湖掀起多少风浪?抗日游击少年一步步踏进黑道漩涡,变身“黑道战神”,数千人送别,他葬礼几乎瘫痪了殡仪馆周边交通。如此传奇,背后到底几分江湖无奈,几分个人抉择?

烟雨台山,甄国龙1926年出生在广东鼠山村。家境不错,还能每天跟着村口武师学拳。他自幼手脚麻利,抱打不平,说白了就是孩子王,身手还不错。好景不长,1937年战火蔓延,家毁人散,无论富家还是穷人都没得幸免。他也顺势卷进抗日激流,加入滨海抗日游击队,少年气盛,没怂过。游击小队拼刺刀,打不过就跑,每天刀口舔血,学会了动脑子的江湖术。

到头来,“天下大乱”,谁又能在原地踏步?比起别的逃港潮难民,他多了点战场历练。一九五〇年代,头顶“抗日老兵”光环,父子俩窜过罗湖口,落脚深水埗河北街。天无绝人之路?未必。彼时深水埗早就成了流民聚集地。货运码头是男人的战场,也是江湖混子的乐园。甄国龙没啥文化,更没特殊手艺,就靠一身蛮力在码头当苦力。

苦力世界,表面粗壮,内里分门别类。青帮、14K、和胜和——香港黑帮三足鼎立,彼此争霸。什么叫“恶人谷”?就是一条九江街上,随便走一圈能遇见三五个日后名动一方的大佬,像葛肇煌、陈清华。“社会底层的工作,永远难有出头之日”,现实比电视剧还残酷。朝九晚五赚辛苦钱和“投靠社团”做靠山,只能二选一。这一选择,注定他要成为大佬中的大佬。

现实推着人往前走,但甄国龙没被环境裹挟得失去自我。码头混混三教九流,甄国龙靠精明劲儿和武力赢得和胜和姜唐的欣赏,从小混混摇身一变,成为江湖上响当当的“国龙”。姜唐麾下赌档,黑白两道都盯着,出点乱子没人镇得住。甄国龙的本事呢?一刀在手,谁敢废话?别说普通小混混,他镇场子的架势让那些心高气傲的马仔都服气。训练班子,军事化管理,既练拳也学战术。一次斗殴下来,配合默契,比单凭蛮力的“痞子”流氓高出几个档次。

在江湖混久了,智慧往往比拳头更值钱。甄国龙搞出一套战术打法,专治“人多势众”。据坊间传闻,他率一百人冲阵,打得对方落荒而逃,“四十米大砍刀”成了神兵利器。更难得是这人心气正,不贪财、不仗势欺人,社团里和江湖上都有人追随,不吝美誉“黑道战神”。

六十年代末,甄国龙“坐庄”上位,成和胜和恢复元气后首任坐馆。谁说混社会只能并命?组织松散到头来没出息,他一句话全员集合,江湖归心。这年头,黑道社团的影响力不亚于白道,想搞事儿的商人全都奉承,求罩台。有权有势还不够,他偏不学人家玩歪门邪道,转型开麻将馆,均是正规营业执照,“以场养兵”——给自己赚钱,也给众兄弟谋生路。

甄国龙生意眼光毒辣,加码当年的“红宝石”、“钻石”、“大利”等麻将馆,股东分配明确,场子管控一流。最高潮时,全港十几家场馆一手掌控,牌场气氛火爆,场面井然。没人敢乱来,有“黑道战神”看场,谁嫌命长?粉丝和跟班都奉他为财神。他可不像黄金荣之流赚黑心钱,甄国龙经营合法生意,连本地警察都挑不出毛病。

可惜,生意场和江湖都不会一帆风顺。门生黎国华遇袭——“歪嘴能”偷袭,刀砍脸庞,伤疤至今可见,多少港片瞬间有了现实原型。甄国龙毫不含糊,带一百多马仔,气势汹汹包围佐敦老巢。对手一见,心惊胆战,立马下跪赔罪,十万港币医药费拱手奉上。一百万粉丝弹幕刷屏:“这才是真大佬!”社团上下都服气,网友议论声四起,称他“带队抢地盘速度堪比闪电侠”,“有人带头,兄弟有活路”。

跑江湖,讲究进退有度。甄国龙仗义护短,对门生极护,社团团结堪称一流。到了七十年代末,知天命年纪,他选择彻底退隐。麻将馆、地盘全让给年轻人,自己只守一间“黄金麻将馆”颐养天年。网上流传他“比马云还看淡钱财”,但更多人信服他行事讲规矩。社团内部两派斗法,他这边文武兼备,人才济济。全盛时期,门下徒孙占八成。连未来一票江湖“大鳄”如“上海仔”、“大飞”,都以祖师爷自称。

退出江湖不等于“退役”,反倒混得风生水起。甄国龙家成社团“大佬议事厅”,重大决策非他拍板不行。他说话有分量,一言九鼎。无论新旧成员、老中青三代,在他客厅里都能找到话题,工整得像家宴,热闹得似港片现场。有网友调侃:“香港最大地下董事会,就差请港督参加了!”

功成名就,一身江湖气,甄国龙没忘乡梓。回馈父老,台山修公园、建学校,留下一串“国龙”名号。不做江湖二世祖,他对子孙执行三不政策:不准子女继江湖,不准学拳走老路,不准混社团饭局。三房太太,三十九个子孙,家训重如泰山。“当年无奈混江湖,如今劝你们误入此门。”这种场面话单单解读就能写三千字!

时间来到2016年,仁安医院病床成了“黑道战神”生命终点。和胜和召开史无前例大葬,两百多万殡葬耗资,六十万法事开销。葬礼当天,千余江湖大佬站队殡仪馆,街头巷尾人挤人。甄国龙八位叔父辈大佬亲手扶灵,网友嗡嗡评论“香港巅峰送葬阵仗”,“这一局,历史上再难遇见第二次”。有人举起手机录现场,弹幕疯狂刷屏:“和胜和没了国龙,江湖会变天吗?”

整个和胜和,这个江湖巨无霸,背后撑场子的精神支柱说没就没了。曾经的辉煌黯然谢幕,光阴荏苒,“黑道战神”终成往事。甄国龙这一路,是不是就注定要活得比别人惊心动魄?

猛着看,甄国龙一生像港片英雄。少时家破人亡,青年刀口舔血,中年快意恩仇,壮年自立门派,老年回馈乡里。但细细品,背后全是命运推搡下的选择。逃港难民成为社团龙头,不靠血腥暴力站稳江湖,却靠智慧与气度聚拢人心。社团混迹江湖,腥风血雨掩不住人性的复杂和矛盾。有争议,有敬仰,更有无数难解的谜团。

和胜和的全盛,其实是社会底层对庇护、归属、安全感的渴望。当法治混乱时,黑帮能救急更能惹祸。甄国龙的崛起,是个人能力碰撞时代动荡,也是苦难中群体抱团的生存策略。江湖枭雄的黄金时代转瞬即逝,谁还记得“第一老顶”拍案而起,数千小弟山呼海啸?港片里刀光剑影难还原真实一角,现实总比电影扎心。

这一切,都写在了变幻不定的“江湖”里,也定格在三千人烈日下送别甄国龙的那个下午。

来源:空气猫的老婆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