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城市里待久了,心会变得很硬,也很慌。挤在闷罐一样的地铁里,盯着手机屏幕上不断跳出的消息,总觉得不抓住点什么,就会被这个时代甩下去。可到底要抓住什么,我们自己也说不清楚。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觉?
在城市里待久了,心会变得很硬,也很慌。挤在闷罐一样的地铁里,盯着手机屏幕上不断跳出的消息,总觉得不抓住点什么,就会被这个时代甩下去。可到底要抓住什么,我们自己也说不清楚。
直到最近,我刷到了任达华的视频。
对,就是那个在电影里演了一辈子大佬、枭雄的香港影帝,任达华。他竟然在山东的田地里,种起了玉米。
镜头里,他戴着草帽,穿着最普通的T恤,脚上踩着泥,熟练地用锄头刨坑、点种子、盖上土。阳光晒得他皮肤黝黑,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那一瞬间,你会恍惚,这真的是那个在红毯上西装革履的“华哥”吗?
他的农活vlog,没什么花里胡哨的技巧,就是实实在在地记录。可奇怪的是,上千万人点进去看,评论区里翻来覆去都是一句话:“看着看着,莫名其妙就被治愈了。”
为什么?一个快70岁的影帝,跑去山东当农夫,这件事凭什么有这么大的魔力?
我想,首先是他念的那句诗——“新秧已破黄金甲”。
他指着刚从土里冒出头来的嫩绿玉米苗,念出了这句古诗。那一刻,你突然觉得,这片普普通通的玉米地,好像一下子就有了灵魂。
“黄金甲”,是那颗坚硬的玉米种子,又何尝不是他身上那层叫作“影帝”的、闪闪发光的外壳?当一棵脆弱的幼苗,用尽力气顶开这层铠甲,顽强地探出头来的时候,我们看到的,也是一个男人,在人生的下半场,主动选择脱下那身沉重的战袍,回归到最简单、最本真的状态。
在香港,他是明星,是大哥。可在山东这片地里,他谁也不是,他只是一个种地的老农。他会为了挖出一个周正的坑而开心,会为了看到一排排整齐的玉米苗而满足,也会在干完活后,坐在田埂上,呼噜呼噜地吃一碗山东拉面。
这种感觉,太踏实了。它就像在告诉我们,不管你飞得多高,爬到什么位置,最终让你心安的,可能就是脚下这片实实在在的土,和手里这碗热气腾腾的饭。
再往深了想,我们为什么会被种地这件事本身打动?
因为土地,是这个世界上最公平、最不骗人的东西。
在办公室里,你熬夜做的方案,可能第二天就被推翻;你真心对待的同事,可能转身就给你使绊子。你的付出,往往得不到想要的回报,心里憋着一股劲儿,没处使。这就是我们“精神内耗”的根源。
可土地不一样。
你播下一颗种子,只要给它阳光、水和时间,它就一定会发芽、长大、结果。这个过程,看得见,摸得着,它不会辜负你的汗水。你的每一分力气,都清清楚楚地长在了庄稼的根茎叶里。
这种“付出就有回报”的确定性,在今天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简直是奢侈品。看任达华种地,我们就像在精神上跟着他一起,经历了一场最古老的仪式,重新找回了对生活最朴素的信任。
而且,他选择的地方,是山东。
这个选择太妙了。山东这片土地,天生就带着一种实在、憨直的气质。山东人,热情,不玩虚的。任达华不是作为一个明星,去“体验”农村生活。他是真的融入了进去。他和乡亲们用带着口音的普通话聊天,蹲在地上吃大葱蘸酱,没有一点点架子。
他不是在演一个农夫,在那一刻,他就是个农夫。
这种真实的烟火气,击中了很多人心里最柔软的地方。那些在外面漂泊的年轻人,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家乡的影子。那些被困在格子间里的都市人,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一直向往却又不敢追求的“远方”。
任达华用最笨拙,也最真诚的方式,把这个“远方”拉到了我们眼前。他让我们看到,田园生活不是挂在墙上的画,它可以是真实的,充满汗水,也充满乐趣。
说到底,他的vlog能治愈我们,不是因为他是任达华,恰恰是因为,在田地里的那一刻,他放下了任达华这个身份。
他只是一个敬畏土地、享受劳作的普通人。
他让我们明白,生命的能量,终究要从真实的生活里来。去种一片玉米,去养一盆花,或者,只是安安静静地为家人做一顿饭。这些具体而微小的行动,才是把我们从焦虑和虚无中,重新拉回到大地上的锚。
或许,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片荒着的地。任达华,只是那个先行一步,帮我们刨开第一个坑的人。
来源:圆角说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