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节,大街上贴着红对联,人群涌动,商场里四处都是促销的声音。电视新闻照例播报着节日里的家庭团聚,说到底,热闹其实很容易被看到。而有人像费翔,从不热闹,只是悄悄地收拾好自己,过完一年又一年——他不是孤单,而是清醒。但清醒有没有什么代价呢?
春节,大街上贴着红对联,人群涌动,商场里四处都是促销的声音。电视新闻照例播报着节日里的家庭团聚,说到底,热闹其实很容易被看到。而有人像费翔,从不热闹,只是悄悄地收拾好自己,过完一年又一年——他不是孤单,而是清醒。但清醒有没有什么代价呢?
演艺圈几乎没有人没听过他的名字。1987年春节晚会,《冬天里的一把火》一出,镜头定格在他几乎不见瑕疵的脸上,有点尴尬地微微笑了一下。费翔身上那种不紧不慢劲儿,说起来也挺罕见。歌坛上风头无二,但奔四奔五还是一个人。他有人追,有人等,有人议论,说是性格怪,实际和他认识过几次的人大概都觉得,他只是有一种属于自己的活法。
不过,不是人人都会觉得好。总有人要问这种选择是不是因为害怕责任。费翔的说法和别人大不一样,他见过太多“完成任务式”的婚姻,也试过认真交往一段、两段,最后还是站到门外。他认同婚姻,却不愿随波逐流结一个错的。他说生活不是考试,没什么标准答案。他说着说着就打住了,仿佛也有话不肯吐出来。要说责任,他挺负责,不过更想把那份责任压在随心它,谁规定必须两个人才能抵挡生活呢?家庭、孤独这些话题搁到他身上,都变得松弛。
自幼父亲早亡,母亲异乡教书,坚持到儿子成名,才渐渐安稳。有时候片场拍夜戏,剧组散了,费翔一个人回到小公寓,煮点饭,听着外面车声,内心并没觉得这日子有多寂寞。他小时候的纽约成长环境,跟中国式大家庭不一样,他老说亲人是靠自己记住的。生活其实是靠惯出来的。
情感方面当然没有观众想象得那么顺。叶倩文那段著名的过往,现在几乎成了猜谜题。两个人如果没有被家庭因素掣肘,是不是就能走得长久?他曾在台北的某个访谈节目里,说自己其实很喜欢她的眼神。不过没几个人愿意深问,有的事怎么问都只能问个大概了。现实面前,即便曾信誓旦旦,也可能并肩走不下去。
那几年,他后来的感情认认真真都经历过。有人说是“刻意保持距离”,有人说就是太挑剔。他倒觉得,担心未来的样子不那么重要,每个人的羁绊都不一样。换个角度,有些故事没什么多复杂的理由,有变数也很平常。他常说自己没啥坚持,但是事真放在当下反倒硬气。感情不是公式,谁说撞了南墙就得回头?有时他会笑,一句都不愿解释。
母亲去世前,不少媒体捕捉他给母亲扫墓回来的身影。从机场到墓地,他开车绕了好几个圈,很多细节在网上流出,但没人真知道当时他心里在想什么。有一年春节,他一个人在家,外面烟花爆竹不停,他刷了一夜老照片。也不是每一年节日都想有人陪,有的时候——也许只是习惯了。别人都说孤独,他未必真的觉得。他自己好像不觉得冷,但偶尔还是心里一紧,失去了才明白某些时间过不去。
如果说他曾疑惑过选择对错,倒也未必。倒更像是接受了某种“不得不”,人在关键节点,会突然看淡一些事情。不结婚并不是消极避世,他是在认认真真地生活,只是方式不同罢了。至于这样的方式到底是福是祸,连自己可能都说不准。有的选择,别人说得很多,自己未必就听得进去。
费翔对生活的格局,是挺让人琢磨不透的。他说,不希望生活被规矩框死,人生的乐趣有时在意外里头。他演戏、唱歌,旅途中的拍照和练声,从来不是为了炫耀。真正的热爱,是把自以为过时的技能用到工作里,带有一种执拗。圈里人见多,偶尔也有坏心情。有次演出彩排,他随口提一句“我不是非要表现得很棒”,主办方居然没反应过来。谁知道这是不是年轻时代留下的遗憾?
噢,朋友们问他,为什么不找个人安稳下来。他到现在都不太愿意解释清楚,有时候还冷不丁地推掉了所有饭局。自家老房子那点装饰物,甚至还摆着母亲的收音机。没有立刻把母亲遗物处理掉,这算是什么执念?其实他自己也说不出,只是用不着向别人交待。
几个和他关系好的制作人提过,费翔的习惯是重复排练一个片段几十遍。说他对音乐没热情,未免太苛刻。也有人嫌他太过拘谨,不适合大场合,可私下聊天却很健谈。对外界流言蜚语,他习惯性地无感,说到底,大多数人只想按照自己的节奏生活。有人追求稳定,有人更喜欢不断翻新自己的生活。这里面谁更勇敢一点,不好说。有时候,他讲述母亲去世后的春节,眼神确实没那么稳,声音也略微有些卡壳。是不是男人都这样,情绪藏在心里?
看费翔近年的变化,有细心网友发现他的公开露面变少了。他自己称,没什么剧烈波动,反而一天比一天平和。问起现在是不是更懂得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他点头但没说太多。过去大家都说他个性十足,现在再看,那些合照里的笑,其实也挺放松。有的事过去了,也不会再提起。有一次,他在社交软件分享随手拍的夕阳,说天气忽冷忽热,没讲后话。那种独自体会生活的感觉,别人未必有共鸣。他到底是自由,还是无解?
这么多年下来,费翔算不上典型的“不婚主义者”,也许也不是彻底排斥家庭,只是觉得时间这东西,抓也抓不住。单位聚会、熟人介绍都懒得参加,反正,身边变化挺快,他的生活节奏自己能掌控就行。至于偶尔是否感到惋惜,恐怕话到嘴边也会咽下去。大家都有自己过日子的法门,只不过有些人表面安稳,有些人看上去飘忽不定。
有人曾在某书中分析他的性格,说“强烈的自我意识”影响了太多选择。这分析靠谱吗?站在费翔的位置也许没觉得这么复杂,他从来不觉得自己与众不同。每次有人拿“遗憾”字眼套他头上,他总是笑笑,说遗憾和幸运其实都分不开。他选的路,冷不丁有意外,反正不会停下来问为什么。
至于说这种过法子会不会让人羡慕?未必。他自己也说,没什么标准去判断某种选择的好坏。对一些人来说,不结婚和结婚一样常见。家里的杯子多了一个也没影响什么,空着就空着。每逢过节,大家伙还是习惯买一束花,摆在桌上。那不就是生活吗?
最后,想想看——如果某天费翔忽然决定步入家庭,会发生什么?他会变了么?世事变化无常,下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的费翔会带来啥新想法?没人知道,他也许自己都没弄明白。
来源:异次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