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澜骨灰安放狮城,与早逝胞弟永伴

好看影视 港台明星 2025-07-06 02:01 1

摘要:2025年7月初,一则简短消息震动华人文化圈:香港四大才子之一蔡澜的骨灰已悄然运抵新加坡。在择日举行诵经入龛仪式后,这位6月25日辞世的美食家、作家,将与三个月前离世的胞弟蔡萱同眠一处。

2025年7月初,一则简短消息震动华人文化圈:香港四大才子之一蔡澜的骨灰已悄然运抵新加坡。在择日举行诵经入龛仪式后,这位6月25日辞世的美食家、作家,将与三个月前离世的胞弟蔡萱同眠一处。

家属遵从蔡澜遗愿,未举办任何公开仪式。侄女蔡芸仅低调证实:“骨灰已平安抵达,后续安排将保持私密。” 这场静默的“兄弟重逢”,为蔡澜83载的潇洒人生,写下最温情的终章。

蔡澜对生死的从容,贯穿生命最后十年。妻子方琼文2018年离世后,他便开始系统安排后事:将珍藏字画赠予友人,变卖古董家具,唯独留下几饼陈年普洱茶。

把骨灰撒进维多利亚港,让我永远看着这片海。” 蔡澜曾向友人透露理想归宿。但当助理提醒香港禁止海葬时,他豁达一笑,接受家人早在新加坡购置的龛位。

这种通透源于他早年的思考。在2025年初出版的最后著作《活过》中,他写道:“生死是自然规律,与其恐惧,不如珍惜当下。” 生命的最后阶段,他入住维港海景酒店,月租50万港币聘请8人照护团队,雪茄美酒相伴,践行着“活一天,潇洒一天”的哲学。

骨灰安置新加坡的选择,暗藏动人亲情。蔡澜1941年生于狮城文化世家,父亲蔡文玄是南洋著名诗人,姐姐蔡亮曾任南洋女中校长,弟弟蔡萱则是新加坡资深电视监制。

2025年3月,弟弟蔡萱因病离世,当时蔡澜因佩戴氧气罩未能赴新送别,这成为他晚年最大遗憾19。病榻上的他曾对护士感叹:“兄弟相伴,孤单感消散。” 三个月后,当蔡澜骨灰抵达新加坡墓园,管理员轻抚相邻的两个龛位——弟弟蔡萱在左,兄长在右,中间预留方琼文位置。

龛位设计极致简约:仅刻 “蔡澜之位”四字。管理员解释:“待方女士骨灰迁入,再补全姓名,成全一个完整家。”

尽管在新加坡安眠,蔡澜的香港情结始终未褪。14岁在《南洋商报》发表影评的少年,22岁赴港后迎来人生高光时刻:

监制《快餐车》《龙兄虎弟》,推动香港动作喜剧走向世界与黄霑、倪匡主持《今夜不设防》,创70%收视神话著写《今天也要好好吃饭》,将美食升华为生活哲学

他晚年独居香港海景酒店套房,窗外便是维多利亚港。助理回忆:“先生常对着海面发呆,说这波涛里有他半世纪的故事。”如今骨灰虽居新加坡,但墓园特意种植他钟爱的兰花,遥望南方——那是维港的方向。

蔡澜身后未留房产存款,却留下丰厚精神遗产。他散尽亿万家财,仅存一饼青年时代花8元购得的普洱茶,承载着与妻子的共同记忆。

更深远的文化传承悄然延续:

藏书赠香港大学图书馆,要求“免费向青年开放”珍藏普洱委托茶商拍卖,收益资助贫困学子学厨创办“蔡澜越南粉”成为美食地标,传递“用舌头丈量世界”的快乐哲学

离世后两天,他生前最后专栏《吃鱼记忆》刊登于《信报》。文中追忆南洋童年:“江鱼仔炸至酥脆,配椰浆饭蘸甜辣酱,是记忆中最熟悉的味道。” 这些文字成为他留给世人的最后飨宴。

蔡澜生命的终点,依然充满诗意。6月22日体检指标异常入院,他拒绝过度治疗,在病房与友人品茶谈笑:“这床比酒店还舒服。”

离世前日,他提笔写下“妙”字赠予访客。这个贯穿他一生的字眼,成为对世界的最后告白。

6月25日清晨,当亲友在病榻前轻唱他最爱的《何日君再来》,蔡澜在歌声中安详合眼。病房未设医疗仪器,唯有半盏普洱茶余温未散——恰如他的人生信条:“吃完唇齿留香,盘底不留残渣。”

新加坡牛车水的老字号餐馆里,食客们正品尝蔡澜推荐的咖喱鱼头。“铺上酸梅蒸的‘格格仔’,肉虽薄却香而入味。” 他生前的文字被制成铜牌挂在墙头。一位银发老人轻抚文字感慨:“吃一口他推崇的菜,就像和他聊了次天。”

而在香港维多利亚港,晚风拂过水面。游船缓缓驶过,导游向游客讲述着四大才子的传奇。当提到蔡澜时,她指向波光粼粼的海面:“那位爱美食的老先生,曾想永远守望这片海。”

兰花在狮城墓园摇曳,维港波涛依旧拍岸——这位用83年诠释潇洒的才子,终以最温柔的方式,完成了对人间滋味的终极品鉴。

来源:阿书爱八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