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照片里,陈建州满面笑容,小S的两个女儿也笑得开心,背景是台北信义区一家亲子餐厅,场地温馨,气氛轻松。
一张看似寻常的亲子聚会照却道出了亲疏有别。
照片里,陈建州满面笑容,小S的两个女儿也笑得开心,背景是台北信义区一家亲子餐厅,场地温馨,气氛轻松。
唯独大S的两个孩子,没在里头。
这张照片发得很“巧”,就在汪小菲直播之后的第二天。
前一天汪小菲刚强调孩子教育由马筱梅主导,后一天陈建州就晒出“家人合照”,不多不少,缺的就是那两个孩子。
有人说是情感顺其自然,也有人说这就是赤裸裸的社交排挤。
2025年6月26日,陈建州发的那张合照,不是什么精修图。
灯光有点暗,角落有点乱,小孩的披萨还没吃完就拍了。
就是这样一张不经意的照片发出后,网友瞬间炸锅:“诶?大S的小孩呢?”“不是一家人吗?”“怎么只见外甥女不见亲外甥?”
更微妙的是时间点。
汪小菲6月25日晚刚在直播中提到孩子教育问题,陈建州26日就发了这张照片。
前脚刚说完“教育由马筱梅主导”,后脚就来个“家人聚会”,这时间卡得……真的太精准了。
有人说是巧合,但娱乐圈这么多年了,谁不知道“巧合”两个字,最不可信。
台媒爆料,大S去世前,这两个孩子经常出入陈家,周末聚会、生日派对、圣诞节交换礼物,几乎没落下。
自从她离世后,这条“亲情通道”仿佛被堵住了。
如果只是联系少了也就罢了,现在还发了张“排除你”的照片。
这不是“没来”,这是“没请”。
照片一出,网友追问的焦点很快就转向了一位关键人物,马筱梅。
她第一时间回应:“我们没有拒绝任何人,是对方没来找。”
接着又补了句:“孩子上次去陈家,回来后玩游戏玩到失眠。为了孩子健康,我们才减少这样的社交。”
话说得不重,但每个字都带着边界感。
“我们决定”“为了孩子好”,听起来像是温柔的保护,实则是强硬的管理。
这种解释,大多数家长听着都不陌生,“为你好”三个字,小时候听得耳朵都长茧。
小S直接在节目里怼了:“他们在陈哥家不是打电动,是玩桌游、跳舞、做手工,最爱的其实是我们家的披萨。”
小S的火气,藏不住。
她话里话外都在说:你倒是说得好听,根本就是不让来。
S妈更是情绪化连发好几条动态,说自己“分不清白天黑夜”、“为见不到孙子心烦气躁”,还带上了“朋友劝我看医生”。
一时间,“情绪勒索”四个字,也冲上热搜。
风波越演越烈,S家态度却不一致。
小S站得最前,连着几条动态都站在陈建州这边,点赞、评论、发文,火力全开。
大S的长女小玥玥,却选择了沉默。
据说她最近在学校表现有些异常,课堂上主动对老师说:“不想再听大人在吵架。”
这句“吵架”,把所有成人世界的博弈都击碎了。
你争我吵,孩子就在旁边默默记着。
老师建议家长多沟通,但沟通,是沟得了吗?
一个聚会没请、一次探视被拒、一次游戏惹出祸,孩子夹在中间,哪头都不是。
这场风波,其实谁都没赢,赢的,是热搜;输的,是孩子。
如果说这次照片事件是导火索,那背后的“火药”,早就埋下了。
早年小S曾在节目中爆料,陈建州当年追过她,被拒后转头追了大S,两人短暂交往。
虽然后来分开了,但这段“兄妹情史”,让人听着就觉得尴尬。
再往后,汪小菲和陈建州爆发过肢体冲突。
大S当时说是“陈哥拉架”,可旁边网友可不这么看。
一边是前姐夫,一边是现好友;一边是孩子父亲,一边是“家中哥哥”。
这关系,剪不断,理还乱。
如今汪小菲站在陈建州对立面,马筱梅成了新焦点,而小S继续力挺“陈哥”。
你说这是巧合吗?更像是多年情感的“清算日”。
马筱梅说:“我们是为了孩子好。”
S家反问:“孩子想见亲人,谁给你权利说不?”
一边是限制社交、控制电子产品,一边是强调亲情温度、自由成长。
这不是谁对谁错,是“育儿理念”的正面冲突。
但谁在问孩子的意见?
孩子能决定自己的交友圈吗,孩子能表达对陈建州的喜好吗,孩子能说“我想吃陈哥家的披萨”吗?
在这场“为你好”的争执中,孩子的声音被压得连回音都没了。
一张照片,引出一场家庭纷争,看似偶然,其实早有端倪。
你说是排挤也好,是巧合也罢,真正在意的,从来不是谁发了照片,是为什么孩子没出现在照片里。
家庭不是战场,孩子不是筹码。
大人们在社交平台上针锋相对,孩子却只能在沉默里成长。
吵来吵去的背后,是一群想被理解的孩子、想要团聚的老人,还有一些放不下过去的大人。
愿每一次争执之前,能多看看孩子的脸。
愿下次的合照里,每一个孩子都能笑得自然、轻松、不被标记。
参考资料:
二号档案馆2025-07-06开火了,陈建州没给汪家留脸 “排挤”大S孩子,S家力挺
来源:竹君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