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晶导演,出了名的“人精”,既是拍电影的能手,也是会做生意的商人。最近他紧跟潮流,跑到短视频平台“讲故事”去了。
王晶导演,出了名的“人精”,既是拍电影的能手,也是会做生意的商人。最近他紧跟潮流,跑到短视频平台“讲故事”去了。
而且专讲当年香港娱乐圈不为人知的八卦。这招果然灵,吸引了好多观众。
在最新一期节目里,王晶放了个“重磅炸弹”,揭秘起了张国荣当年跳楼的“内情”。
张国荣离开我们已经22年了,但大家还是想不明白,为什么这位当时红透半边天、要啥有啥的大明星,会选择那样的方式结束生命?
他离世前留下的遗书,那句“我一生未做坏事,为何会这样?”更让人觉得事情不简单。王晶现在这样一爆料,自然引来无数人围观。
对此王晶大概谈到了三点,首先就是张国荣导演梦的幻灭。
王晶说,张国荣成为超级巨星后,很想转行自己当导演,好不容易找到一位“很有实力的内地大老板”谈妥了投资,眼瞅着电影就要开拍了。
结果呢?资金还没到位,对方就突然出事进去了,导致张国荣想拍的戏再也拍不了。
王晶觉得,这事让张国荣又失望又怕人笑话,因为他已经给很多演员打过招呼了,说自己要拍电影,事突然黄了心里自然很不是滋味。
那这个“内地大老板”是谁呢?王晶没点名,只说是“实力大佬”,有网友猜是“石雪”,但真假难辨。
第二点,就是抑郁症的失控。
王晶提到张国荣很早就查出有抑郁症(也就是情绪病)。但他讲得有点含糊,用了“好像医生没强制管他”、“好像他自己也没按时吃药”这样的话。
说到抑郁症,这确实是张国荣去世的一个重要原因,但王晶说得模棱两可,听起来更像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算不上什么“独家内幕”。
而第三点,张国荣曾被说“能力不行”受打击? 这点争议最大,也最像王晶自己的看法。他直接说张国荣“业务能力不行”:唱歌不是科班出身,靠翻唱日本歌《Monica》才“硬生生红起来”。
演戏呢,在《英雄本色》里“被周润发比下去了”,观众嘘他。王晶认为,这样的演员不行,观众缘都没有,怎么出头呢?
可是,王晶这番话到底可信度有多少呢?要知道传闻说他跟张国荣的关系可不太好啊,所以这个话里有几成是他自己猜想的呢?
大家都知道,在港片最火的那些年,王晶和张国荣几乎没交集。王晶自己也承认,他当年“看人很准”,偏偏“看走眼”了张国荣,两人从来没合作过一部戏。
张国荣拍的都是艺术片、经典片,王晶擅长的是商业片、搞笑片甚至三级片,路子完全不同。
一个跟你不太熟、甚至以前互相可能还不太欣赏的人,能知道你心里最深的痛苦和最私密的死因吗?王晶说的,感觉不是真话。
首先,说话含含糊糊,漏洞不少。讲病情时“好像”这个、“好像”那个,自己都不确定,对张国荣看病的经过,都不确定,捕风捉影的事情,你拿出来说干嘛?
其次,关键信息不说清。讲“大佬撤资”这么重要的事,但王晶对于姓名只字不提,还是评论区指出是“石雪”。
虽然真实性存疑,但别人至少说的很具体,没有说一半留一半。最后,也是最严重的问题,就是道理讲不通,时间对不上。
最离谱的是他把张国荣跳楼归因于“唱歌演戏不如人”,演技和感情问题造成跳楼。还特别指出,在出道后,跟谭咏麟PK歌喉输了,跟周润发比拼演戏也是落了下风,引导观众往这方面想。
可这都是多少年前的旧事了!张国荣后来多成功啊!1999年就拿了香港乐坛最高荣誉“金针奖”(终身成就奖)!电影《霸王别姬》更是让他扬名国际,走上法国戛纳电影节的红毯!
一个功成名就的天王巨星,还会为年轻时的一点竞争挫折耿耿于怀几十年?这道理实在说不通。要说难受,当年像王晶这样的大导演“看不上他”,可能还更让人憋屈点。
王晶这番话,明摆着博眼球。
王晶这么精明的人,难道不知道这些话很敏感、会挨骂吗?他肯定知道!但“张国荣”、“跳楼内幕”、“揭秘”这些词,就是点击量的保证啊!
喜欢张国荣的歌迷影迷,就算生气,也可能忍不住点进去看。说白了,这更像是在利用大家的怀念和好奇心来“做生意”。
其实张国荣走了22年,各种猜测都有,但有一点是大家比较公认的:严重的抑郁症是他离开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十多年前,很多人对“抑郁症”不了解,觉得“想不开”、“矫情”。更让人想不通的是,像张国荣这样看似完美的人——有钱、有名、有奖、有好朋友、有爱人,怎么会得这种病?
另一个重要原因,可能就是当年媒体环境。张国荣的感情生活(他和唐鹤德先生的关系)在当时非常轰动,媒体天天追着报,有些报道还很刻薄。
在当年那种比较保守的环境下,他这样的巨星公开自己的真实生活,需要极大勇气,简直像往平静的湖面扔了块大石头。
拍《春光乍泄》时,甚至有人说他演同性恋是“本色出演”,不算真本事。他的坦诚,在那个年代反而成了伤害自己的刀。
看看张国荣真正的亲人朋友,像唐先生,这二十多年一直很低调,默默怀念。
反观像王晶这样当年和他没啥交情的人,反而跳出来大谈“内幕”,是不是有点讽刺?
真正的怀念是放在心里的,不是拿出来炒作的。
王晶的“揭秘”,听着劲爆,但细想之下,漏洞不少,动机也值得琢磨。他和张国荣不熟,说的话模棱两可,有些道理还讲不通,更像是为了节目效果。
真正关心他的人,更该记住他留下的美好作品和勇气,而不是轻信那些没有真凭实据的“内幕八卦”,人走了多少年,媒体还是没变过。
下次再看到谁“揭秘”张国荣,不妨多想一想:他是真知道点什么,还是只想蹭个热度? 时间过去这么久,让逝者安息,或许才是最好的尊重。
来源:木乔简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