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婚姻的打击。1974年,丈夫回泰国奔父丧,一去三年音讯全无。1977年,臧健和心急如焚地带着女儿前往泰国寻夫,等来的却是丈夫另娶新妻并有了儿子的残酷现实。婆家虽愿收留她们,但要求她接受这重男轻女的一夫多妻制家庭。
电影《水饺皇后》,看了一段后才反应过来(看到七八十年代香港湾仔码头建筑造型),原型为湾仔码头创始人臧健和女士。
臧健和幼年,父亲就离家出走
婚姻的打击。1974年,丈夫回泰国奔父丧,一去三年音讯全无。1977年,臧健和心急如焚地带着女儿前往泰国寻夫,等来的却是丈夫另娶新妻并有了儿子的残酷现实。婆家虽愿收留她们,但要求她接受这重男轻女的一夫多妻制家庭。
从小受的教育和自尊心让臧健和无法接受,为了自己和女儿的未来,她毅然决定放弃这段婚姻,独自抚养两个女儿。
在那个年代,治安不好,流动大,制度不健全,生存竞争环境恶劣,家里没有男丁,无论经济还是人身安全,舆论安全(容易被左邻右舍指指点点,甚至欺负)都是缺乏的,在那个年代,臧健和没有与丈夫妥协,说“是我们(自己与两个女儿)不要你”,结束这段戛然而止痛苦的婚姻,这是女性敢于挑战旧陋习,旧传统(婆婆要她去泰国做妾,且扬言养女儿是贴本货)的独立体现,十分难得珍贵,也十分勇敢。
不像现在,信息技术发达,就业手段多元,男女性别对于谋生挣钱的影响越来越小,所以说那个年代,臧健和选择独立,也是一种无比的自信。
摔伤失业的打击。在70年代的香港,臧健和与两个女儿租住在4平方米的小房子里,一开始她并没有卖水饺,而是同打三份工,还由于工作中摔到腰骨裂伤一度失去工作。直到有一天朋友去她家中吃了一顿饺子,赞不绝口。受此启发,臧健和自制了一辆木头推车,带着两个女儿开始在香港的湾仔码头卖起了水饺。
里面王祖蓝饰演的金先生可圈可点,其妻子最后跳楼,是当时弱女性不幸的代折射,我们无法想象,如果臧健和也如此轻生,那就没有传奇了,只有对平凡与不幸的女性唏嘘了。
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挑苦命人,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压死骆驼的稻草,而且还不止一根。
那个时候,你只要保持身体健康平安,要继续活着,勇敢活着才有希望。因为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挑苦命人——背后就是否极泰来,绝大多数人会如此,上天有好生之德。
本土不适的打击。刚开始,臧在湾仔的码头卖饺子,当时的中国香港没有地铁,维港上的船运是最主要的交通方式,人流聚集。由于没有足够的钱开铺位,臧健和拿着500块港币,自制一辆木头推车,开始了推车上的卖水饺生活。一开始生意很不错。三个月以后,臧健和每天能赚到500多港币。由于香港人吃不惯北方的饺子,生意越来越差,臧健和通过不断改进,做出了符合香港人口味的饺子。
1985年首建工厂,1997年与美国公司合作进军国际市场,巅峰时,湾仔码头在国内外拥有15家大型生产基地,产品出口到东南亚、北美、欧洲多个国家,年销售额超过60亿元人民币。
荣膺世界杰出女企业家
电影《水饺皇后》剧照
三个闪光点:
1 ,听意见,追求品质。当有顾客说饺子皮厚,不讲究,她立刻改良,而且听意见,把山东水饺改为北京水饺。就算与大企业、大商场合作,就算进入国际市场,依然严格坚持出品品质,把掺水(伪劣)的员工果断辞退。
2,历经劫难,坚韧挑战,也是狮子山精神——草根打拼翻身,拼搏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她的一生,是充满坎坷却又无比励志的一生。幼年丧父,少年辍学打工,中年被丈夫抛弃,疾病缠身,却始终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
3,感恩的心,最后找到恩人糖水伯(糖水伯在她买推车的时候帮她贴了点钱;听她叫卖的时候纠正了她的广东话发音;到人流较小的街边售卖时,又主动让出自己的“风水宝地”,走的时候还不忘祝她:“生意兴隆哦!”),为他养老,是中国人最朴素的感恩心理与回馈品质。
愿每一个人都能遇到自己的“糖水伯”,认出他们,别忘感谢他们!
来源:丝路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