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出身不高,身世也不体面,命运像被人拿捏住喉咙一样,从出生第一天就没松过手。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她出身不高,身世也不体面,命运像被人拿捏住喉咙一样,从出生第一天就没松过手。
可谁能想到,后来她的儿孙,成了香港的首富、澳门的赌王、世界闻名的功夫巨星的母亲、祖母、曾祖母。
她叫施娣,一个被时代遗忘的名字,却撑起了一个横跨港澳的庞大家族。
她的故事不好听,也不光鲜。
小时候家里蚕桑为生,吃饭不成问题,结果父亲早早去世,欠了一屁股债。
她没兄弟,被亲戚卖了出去,从上海一路流落到广东宝安,成了“疍户”——就是连户口都没有的水上人家,连上岸都不被允许。
那时候的“疍户”地位比乞丐也高不了多少,孩子不能读书,不能娶陆地人,连名字都像是被风吹走了。
正赶上鸦片战争打完,香港刚变成了殖民地,大把洋人涌进来做生意。
施娣跟着一群“咸水女”漂到了香港,住在水上,白天捕鱼,晚上唱曲,有时也陪人喝酒。
说是歌女,其实更像是被生活推上去的陪客。
她不懂洋文,不识字,也没靠山,一开始只能混个温饱。
她的命运第一次转弯,是遇上了一个外国人——荷兰籍的犹太商人Bosman。
这个人来香港做船运生意,孤身一人,正需要个女人打理生活。
施娣就这样搬进了他家,没婚书,没名分,十四年,生了四个孩子。
老大何东,后来成了香港响当当的人物。
但她没走上坡路。Bosman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可从头到尾都没承认她是妻子。
犹太人那会儿不和外族通婚,她也没地位,连孩子的姓都没名正言顺。
她带着儿女在他门口等生活费,他出门都不回头看一眼。
直到有一天,Bosman犯事了,偷偷带着钱跑路去了英国,娶了个洋太太,开了店,把施娣和孩子丢在了香港,连句告别都没有。
她没崩。
她去做舞女,也做了别人的妾,还生了三个孩子。
第二任丈夫病逝之后,她带着八个孩子被赶出家门。
那时候的她,什么都没剩,除了孩子。
这回她不光是活着,为了孩子还能活得有希望。
她心里明白,只有孩子有出息,她才能翻身。
她省吃俭用,把几个混血孩子送进了当时最不被看好的中英文学校。
她看得比别人远,知道中外做买卖的人越来越多,能说双语,才有出头的机会。
她的大儿子何东争气,16岁毕业后进了海关。
这份差事工资不低,体面人都抢着进。
他干了两年,不甘心做个打工的,转头去怡和洋行打杂,目标就是买办。
买办在当时是个吃香的职业,既懂洋人,又能跟华人打交道,等于是外商和本地之间的桥梁。
可要想进怡和,不光得有本事,还得有人脉。
施娣这时候又下了一步棋,把漂亮的大女儿嫁给了洋行里的买办蔡星南。
蔡年纪大,家里还有五房太太,但她认准了这门亲事能帮何东进洋行。
果然,何东靠着姐夫的关系顺利上了道,从翻译干起,几年后当了买办。
施娣没等闲着,又给何东找了个媳妇,麦秀英,是洋行合伙人的女儿。
两人青梅竹马,感情也好。
这桩婚事一成,何东的事业又往上提了一层。
等岳父去世,何东成了遗嘱继承人,真正成了说一不二的大人物。
等他三十出头,已经是香港的首位华人富豪,连英国人都得敬他三分。
他不肯入英国籍,穿的还是长袍马褂,说话还是带着广东腔。
他修医院、捐学校、建大学,名字写在香港的历史里。
他的弟弟何福也不差,后来成了早期的华人议员,生了十三个孩子,第三个儿子就是何鸿燊,澳门赌王。
他们的弟弟何甘棠,也在香港做生意,拿了国民政府和英国的多个奖章。
他收养的养女,是李小龙的妈妈。
施娣带大的几个孩子,撑起了整个何氏家族。
她没文化,但知道怎么种人。
她不讲道理,但知道怎么让孩子吃得住苦,走得远。
她的晚年过得好,住大房子,穿绸缎,也有人伺候。
但她老来得病,染了鼠疫,没法留在城里。
何东租了艘船,把她送到海上隔离。
她在海上死了,像她当年从海上漂来一样。
她死后,何东给她办了隆重的葬礼,还画了穿官服的画像供在家里。
何家后人都认她是祖宗,不管他们飞得多高走得多远,施娣这个名字在他们家一直挂在嘴边。
参考资料:
1.《香港开埠初期的买办制度研究》,香港大学历史系档案
2.《何东家族百年实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3.《澳门博彩业发展史》,澳门历史研究院
4.《李小龙传》,邓永祥编著
来源:对影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