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容祖儿笑着说出"不用跑数"时,英皇集团这艘载着谢霆锋、Twins等巨星的娱乐航母,正被166亿债务的惊涛骇浪拍打得嘎吱作响。这场景像极了港片经典桥段——黑云压城之际,大佬依然淡定饮茶,但茶杯底下压着的,可能是抵押给银行的房产证。
一、风暴中的"娱乐航母"
当容祖儿笑着说出"不用跑数"时,英皇集团这艘载着谢霆锋、Twins等巨星的娱乐航母,正被166亿债务的惊涛骇浪拍打得嘎吱作响。这场景像极了港片经典桥段——黑云压城之际,大佬依然淡定饮茶,但茶杯底下压着的,可能是抵押给银行的房产证。
杨受成的商业版图从1942年的钟表柜台延伸到今日的跨国集团,其发家史本就是一部香港经济浮沉录。但眼下香港地产寒冬中,连"四大家族"都难逃资产缩水(郑志刚家族亏损720亿、邓成波家族破产),英皇国际的逾期借贷更像行业困局的缩影。有趣的是,容祖儿特意强调"英皇娱乐只是小部门",这与其说是安慰粉丝,不如说是提醒债权人:要债别找艺人,我们只是甲板上的表演者。
二、明星员工的"企业忠诚度经济学"
让我们换个角度想想:谢霆锋20年后再开演唱会,容祖儿26年不离巢,这种罕见的娱乐圈忠诚度,背后是套精明的利益计算。杨受成深谙"财散人聚"之道——他让谢霆锋赚到"十亿身家"(传闻),给容祖儿稳定的事业港湾。这种捆绑式利益共同体,比任何经纪合约都牢靠。
但娱乐圈的"家天下"模式正遭遇时代考验。内地经纪公司推崇资本化运作(如乐华娱乐上市),而英皇仍保持着旧式宗族管理。当集团现金流吃紧,艺人们口中的"信任"能支撑多久?参考TVB裁员减薪的前车之鉴,恐怕粉丝们要开始担心偶像会不会突然接拍"微商代言"救急了。
三、赌徒商人的"第四次翻身仗"?
杨受成的商业生涯堪称"破产-逆袭"循环教学案例:1983年欠债3.2亿,靠科威特炒汇翻身;90年代金融风暴后转战娱乐业;如今面对166亿债务,80岁的他还能复刻神话吗?
但这次的情况截然不同:香港地产黄金期已过,中东热钱转向新加坡,澳门赌场收入缩水。英皇年报显示,其酒店入住率至今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容祖儿说"很多大集团都有类似新闻",这话没错,但区别在于——郑裕彤家族可以断腕求生卖资产,而英皇的核心竞争力恰是谢霆锋们的星光,总不能让艺人集体直播带货吧?
这场风波最戏剧性的看点在于:当资本泡沫退去,那些曾被视作"老板私人印钞机"的明星,反而成了企业最硬的资产。杨受成需要证明的,不仅是他能否再次点石成金,更是香港传统财阀模式在新时代的存续可能。
最后留给读者一个问题:如果明天英皇宣布"艺人持股计划",你会觉得是绝地求生还是垂死挣扎?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判断。
来源:吕师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