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小龙,原名李振藩,1940年11月27日出生在美国旧金山。他的父亲李海泉是个有名的粤剧演员,母亲何爱瑜是中德混血儿。李小龙出生时,家里条件还不错,但因为父亲的工作,他小时候跟着父母回了香港,在那里长大。
1973年7月20日,香港武打巨星李小龙在家中突然去世,年仅32岁。他的死震惊了全世界,也留下了一个至今未解的谜团。
李小龙,原名李振藩,1940年11月27日出生在美国旧金山。他的父亲李海泉是个有名的粤剧演员,母亲何爱瑜是中德混血儿。李小龙出生时,家里条件还不错,但因为父亲的工作,他小时候跟着父母回了香港,在那里长大。
小时候的李小龙挺调皮的,街头打架是家常便饭。他13岁开始跟叶问学咏春拳,这也算是他武术生涯的起点。后来因为打架太多,家里怕他惹大麻烦,18岁那年把他送到了美国读书。他先在西雅图打工,后来进了华盛顿大学,学的是哲学和戏剧。大学期间,他开始教人武术,还认识了他的妻子琳达。
李小龙在美国也不是一帆风顺。60年代,他在好莱坞混得并不算太好,最出名的角色是电视剧《青蜂侠》里的加藤。不过那时候好莱坞对亚裔演员有偏见,他的才华没完全发挥出来。
1971年,他决定回香港发展,签约嘉禾电影公司,拍了《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和《龙争虎斗》这几部经典电影。这些片子票房大卖,不仅在香港和亚洲火了,也让欧美观众认识了中国功夫。
他还创立了截拳道,把咏春拳、西洋拳、跆拳道等各种武术糅合在一起,强调实用性和灵活性。这套武术理念后来影响了很多人,也成了他留给世界的一大遗产。
1973年的李小龙正处在事业巅峰。他刚拍完《龙争虎斗》,票房大爆,证明他在好莱坞也能站稳脚跟。接下来他还计划拍《死亡游戏》,那天去世前,他就是在跟制片人邹文怀和演员丁佩讨论剧本。据说那段时间他压力特别大,电影公司催进度,粉丝期待高,他自己还想把截拳道推广得更好。
那天是7月20日,香港天气热得要命。李小龙先去了丁佩家,中午吃了饭,下午聊剧本时他说头痛,就吃了片止痛药休息。结果没多久他就昏过去了,送到医院已经救不下了。医生说他到医院时已经没有生命迹象,具体是几点死的都不好说。
他的死太突然了,身边人都懵了。丁佩后来回忆说,那天他看着挺正常的,没啥特别不对劲的地方。邹文怀也说,李小龙平时身体很好,谁也没想到会出这事。医院的报告出来后,大家才知道是脑水肿,但到底怎么引发的,还是没个准信。
脑水肿到底是怎么回事?简单说就是脑子里积了太多水,导致压力增大,压迫神经。官方报告提到,李小龙当天吃了一种含阿司匹林的止痛药,说可能是他对这种药过敏,才引发了脑水肿。
但很多人觉得这解释太牵强了。一个32岁的年轻人,身体那么好,怎么会因为一片止痛药就没了?民间说法就多了去了,有人说他是因为过度劳累死的。那几年李小龙拍戏、练武、教拳,忙得跟陀螺似的,睡眠也不够,身体早就透支了。
还有人说他可能是被谋杀的,因为他在电影里得罪了不少人,比如黑帮或者竞争对手,甚至还有传言说是好莱坞有人看他不爽,想除掉他。还有人猜他是中毒了,怀疑那天吃的喝的有问题。还有更离谱的,说他是练功练过头,气血逆行导致猝死。
这些说法其实都没啥真凭实据。尸检报告里没找到毒药痕迹,谋杀的证据也没影儿。至于过度劳累,确实有可能,但医生也没法百分之百确认就是这个原因。总之,李小龙的死因到现在还是个悬案。
李小龙去世后,葬礼在香港和美国西雅图两地举行。1973年7月25日,他的遗体被安放在九龙殡仪馆,开放给亲友和粉丝瞻仰。
据当时的报道,他的遗容脸色蜡黄,颈部有点浮肿,但整体看起来还算安详。可能是因为脑水肿,身体有些水肿的现象,但化妆师尽力让他看起来自然。
那天香港街头挤满了人,超过2.5万名粉丝来送他最后一程。场面特别感人,也有点混乱,有些人哭得站不稳,还有人挤破了警戒线。
香港媒体报道说,整个城市都像是失去了什么重要的东西。李小龙的灵柩被运到跑马地坟场火化,他的骨灰后来被带到了美国。
7月30日,西雅图举行了第二场葬礼。这次比较低调,主要是亲友参加。他的墓地选在湖景墓园,参加葬礼的有他的妻子琳达、两个孩子李国豪和李香凝,还有一些好莱坞的朋友,比如演员史蒂夫·麦奎因和詹姆斯·柯本。西雅图的葬礼没香港那么多人,但一样充满了哀伤。
李小龙的遗容在香港被公开过一次,但没留下太多照片。那个年代不像现在,手机随便拍,当时能看到的也就是报纸上的一些描述。脸色蜡黄、颈部浮肿这些细节,都是记者和目击者口述的。虽然他走得突然,但从遗容来看,至少表面上还保留了点平静。
李小龙的死让人惋惜,他活着的时候,功夫在西方人眼里就是神秘的东方玩意儿,很多人觉得不过是花拳绣腿。但李小龙用他的电影和实力证明了中国功夫的厉害,也让全世界开始正视这门技艺。
《精武门》里他一脚踢碎“东亚病夫”的牌匾,《猛龙过江》里他在罗马斗兽场大战Chuck Norris,这些场面到现在都让人看得热血沸腾。他的动作快、准、狠,充满了力量感,完全颠覆了西方人对亚洲人的刻板印象。
除了电影,李小龙的截拳道也影响深远。他不拘泥于传统,把各种武术的优点拿来用,讲究“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这套理念不光是打架的技巧,更是一种哲学,吸引了一堆人学武术,连好莱坞明星都跑去跟他拜师。他的学生里有丹·伊诺桑托、乔·刘易斯这些后来很出名的武术家,他们又把截拳道传得更广。
李小龙死后,功夫热在全球掀了起来。美国、欧洲、日本,到处都有人开始学中国武术。香港电影也借着这股东风出了不少武打片,虽然质量参差不齐,但都沾了李小龙的光。他给中国人争了口气,让大家觉得功夫不是过时的东西,而是能走向世界的文化。
他还影响了后来的动作片明星,比如成龙、甄子丹、李连杰,他们多少都从李小龙身上学了点东西。好莱坞的动作片也因为他变了样,变得更注重实战感和节奏感。
他的儿子李国豪后来也进了演艺圈,可惜1993年拍《乌鸦》时意外去世,32岁,跟他爸一样的年纪,真是让人唏嘘。
到如今,李小龙的影响力一点没减。每年都有人去西雅图他的墓地悼念,香港也经常办纪念活动。他的电影到现在还有人翻来看,截拳道也有不少人在练。
从香港街头的小混混,到好莱坞的功夫巨星,他用32年的时间干出了别人一辈子都干不完的事。他让中国功夫成了世界级的文化符号,也让无数人相信,只要肯拼,就有无限可能。
来源:小呆乐画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