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今年刚46岁,但已经饱受疾病的困扰,不仅严重影响到了工作,甚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比如走路、翻身等,都需要别人的协助。
提起周杰伦,很多人心里可能还是那个意气风发的“音乐天王”的样子。
但在生活中,周杰伦还有另外一面。
他今年刚46岁,但已经饱受疾病的困扰,不仅严重影响到了工作,甚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比如走路、翻身等,都需要别人的协助。
一个才华横溢的“天王”,到底经历了什么,才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的呢?
音乐才子的“痛”
在华语乐坛里,要谈到流行音乐的塑造者,很难绕开周杰伦。
人们常说他“背有点驼、走路直挺挺”,远远看像是在耍酷,可熟悉的人知道,那种姿态的背后,是他难言的痛楚。
周杰伦出生在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
母亲叶惠美很早就发现孩子对声音格外敏感:电视里一段旋律,他能跟着哼准;钢琴课上,老师弹过的和弦,他能迅速复现。
四岁起,他就坐在琴凳上打基础;上小学后,练琴成了生活的固定节奏,指法、乐理、视唱练耳一步不落。
到了十几岁,他已能即兴演奏,遇到灵感便在琴键上铺陈成段的旋律雏形——不一定成熟,却有独到的转折和节拍感。
1997年,他在家人鼓励下参加台湾《超级新人王》。
那场演出谈不上耀眼,镜头前腼腆又紧张,但天赋不会被完全掩住。
节目录制后,他被吴宗宪相中,签进阿尔法,先从音乐助理做起:替别人写旋律、做demo、改节奏、摆分轨,反复推敲到适合歌手嗓音与市场取向为止。
那几年,他在幕后快速长成,也养成了对编曲细节的执念。
2000年11月,首张专辑《JAY》问世。
与当时主流抒情路线不同,这张专辑在节奏、和声走向与语气感上进行了融合,既新鲜又上口。
它在销量与口碑上迅速突破,连带把歌者的名字推向聚光灯中央。自此,周杰伦一发不可收拾,成为华语流行的现象级符号。
光环之外,他的身体却并不轻松。
2016年,他被曝患有强直性脊柱炎。
医学上这不是罕见病,演艺圈也不乏同病相怜者:比如因《甄嬛传》再受关注的蔡少芬,是强直性脊柱炎患者;
2022年,李宇春在节目里提到因复发而一度睡不了觉、需要坐轮椅出行。
可“常见”不等于“不痛”,强直性脊柱炎之所以被称作“不死的癌症”,就在于它迁延、顽固、反复,且无法治愈。
这种病早期症状并不典型,很容易被当作“落枕”“扭到了”而忽视;一旦延误,可能发展到抬头困难、低头受限、下蹲不便,乃至脊柱逐渐前屈,生活质量被持续拉低。
对于需要长时间站立、频繁移动、在舞台上做复杂节奏与肢体配合的歌手而言,这样的病尤其折磨......
周杰伦现状
患病之后,周杰伦并没有刻意隐瞒自己的身体状况,反而在多个场合透露过与病痛共处的日子。
2016年4月6日中午,周杰伦歌迷网在微博上晒出他与易小星的合影,并在配文中提到一直令粉丝心疼的脊柱炎问题。
易小星忍不住问他:“开演唱会那么多蹦蹦跳跳的动作怎么办?”
周杰伦只是笑笑,自嘲道:“吃药,镇痛,不然粉丝们来看什么。”那句看似轻描淡写的话,让不少网友瞬间破防,留言里满是心疼与担忧。
为了让舞台呈现出最佳状态,他有时不得不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
2018年的一场演唱会上,为了完成《本草纲目》中高难度的舞蹈,他竟一次性吞下了12颗止痛片,虽然勉强撑到了谢幕,但药物的副作用立刻显现——整张脸严重浮肿。那一幕让许多现场的歌迷久久不能平静。
平日里,病痛同样在折磨着他。
凌晨被疼痛惊醒是常有的事,彻夜难眠成了习惯。
有时疼痛来得又急又狠,他甚至连在床上翻个身都成了奢望,更别提起身穿衣。
那段时间,连这样最简单的动作,都需要母亲在一旁帮忙完成。
好友刘畊宏在2023年一次采访中也提到过他的病情。
刘畊宏回忆说,早些年周杰伦病得厉害的时候,连短短十米的距离都要走上十多分钟。
好在经过治疗,他的状态比之前好了不少,虽然无法回到完全健康的样子,但比最艰难的时期已经有了明显改善。
2024年6月19日,“周杰伦 强直性脊柱炎”这一话题再度登上社交平台热搜第一。
起因是一位网友在日本街头偶遇他:穿着宽松的休闲卫衣,背略显佝偻,走路的姿势有些吃力。
更令人揪心的是,他还需要友人搀扶,才能保持稳定的步伐。
那一瞬间,人们似乎真切感受到了岁月与病痛在他身上留下的烙印。
即便如此,周杰伦的心态依旧乐观。
或许正是这种乐观,让他仍能在音乐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用一首首作品回应等待他的歌迷。
对于他来说,身体的限制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音乐,依旧是他面对世界最坚韧的方式。
参考资料:
周杰伦蔡少芬都患了这种病 10位患者中9位是男性——金陵晚报
来源:铀235放映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