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直接扒出账本,爆他们每个月只能从许家信托拿200万港币作为生活费。
6月初,王晶又坐进了直播间,话筒一开,港圈又炸了。
这老王最近咋了?
每期都要丢颗重磅,明摆着不怕火烧眉毛。
这回点名许晋亨和李嘉欣。
直接扒出账本,爆他们每个月只能从许家信托拿200万港币作为生活费。
嘶——200万。啥概念?
听起来天上掉馅饼。
可王晶偏不顺着来,他挥挥手:对普通人这钱绰绰有余,但人家是许家!
然后来个冷暴力:“你买个爱马仕,普通款都八十万了。那剩下的呢?再想过得像李嘉欣那样优雅,愣是不够。太少了。”
王晶嘴角那点小嘲讽,全网都看见了。
不信你搜搜八卦论坛,早就吵疯了。
一边吃瓜群众在喊:“200万还叫少?让我们试试!”
另一边圈子里的熟人冷笑:这点钱?在港岛的豪门就是杯水车薪。
实在讽刺。
再来点猛料:
许世勋当年身家超400亿港币。
传闻说,临走之前钱没直接给儿子,反倒圈到信托基金里。
许晋亨不是继承者,只能每月“蹭生活费”,一票大额消费全得审批。
嗅到味道没?
豪门限制儿孙挥霍,那点子鸡贼,不是谁家没做过。
但许家这把锁拧得很死,
据说许晋亨想花点大钱?没门,信托基金还得掏审批条,流程巨长。
就差没让他去银行排队体验下凡。
娱乐圈,信托基金这事儿根本不是稀罕玩意。
卖惨卖富,面子工程都一把手。
王晶能把它当成“丑闻”,也是会蹭热度。
你说200万,少吗?
对普通明星——别说过日子,炒房炒股划水游艇全够。
可许家这场面,
家底厚如深海,无底线开花。
李嘉欣平时出镜,什么牌包什么裙,夜夜红毯头条,
你想想她的团队、保姆、造型、出行,每月账单,
一看就跟普通人不是同一个计量单位。
有人问,王晶为啥要爆这料?
单纯想聊生活费?
还是旧账翻新,借机嘲讽“豪门不自由”?
还是难掩对李嘉欣当年嫁入豪门,那点“苦中作乐”的同情?
换个说法,有种声音传出来,这信托设计原本就是为了防止儿孙败家。
许世勋一手包办,力求家底不被几年花没。
你信吗?
许晋亨,堂堂豪门公子,现实被信托“管得死死的”,
出门没法自由叫板,花钱不能海飞,
就连老婆李嘉欣都要“按月领薪”,
网友直接刷屏:
“这哪像豪门,分明更像中产精英,工资制的。”
但是反过来想,按月发钱,限制挥霍,这吓不住圈内人。
豪门表面风光,底下鸡飞狗跳没少见,
不信你看王晶嘴里的八卦,
谁不是台面上一副正经,背后算盘打得啪啪响?
李嘉欣,那段“豪门逆袭史”,一路走到许家,还不是拼了?
网上传言她婚前婚后变了不少,
早年抢头条、争资源,婚后低调温吞,
就有声音说:
“不自由的豪门,红毯越亮,心里越冷。”
王晶一句话,道破玄机,“他们很不愿意,太少了。”
口气像是隔着屏幕挤兑,
你们看不起我们200万,我们吐血想攒这数。
再说,那些所谓信托基金,
业内也有吐槽,手续能复杂到跳脚,
许晋亨要买辆跑车,能拖出行政审批来,
还不如移民澳洲买房痛快。
转头看李嘉欣这十年,
豪门里头站稳脚跟不容易,
她自己的动产也不少,珠宝、代言全都是实打实的现金流,
信托的那点养老金,不过是添头。
港圈豪门,外面看是宫廷剧;
里面活脱脱就是现代家族企业,
一切讲究流程、公平、透明,
谁敢破规矩,小心老祖宗后门踢出来,
这就是现实。
有意思的是,王晶揭这锅并不是第一次。
过去他爆过不少信托门,什么大家族、什么限制,
而许家这回成典型案例。
你说,是“慌”了吗?
王晶明摆着把许晋亨夫妻挂出来,
不是看热闹,是看门道。
炒出200万的悲惨,
明嘲暗讽,弥补“嫁入豪门”的美梦。
台媒跟进,网友再刷屏,
有人搬出豪门家训:“限制子女挥霍,才留得住家业。”
也有人愤愤不平:“这点钱?普通家庭要奋斗几十年!”
对立面出来了。
网友喊穷,豪门喊少,互相谁都不懂谁,
信任危机感,油然而生。
现在回到王晶的原话,“香港的许家就是李嘉欣的老公,就是这样”。
语气还是那样不屑,
对许家规矩一脸不感冒,
春节红包能不能多给点,看脸。
有种说法,众星捧月,豪门如牢房——
到底李嘉欣是赚了还是亏了?
说不清。
时间轴拨过去,几年前信托基金“发钱”梗已经被娱乐圈炒了几轮,
往年谁家不是争遗产,闹丑闻,分账本,撕得天翻地覆?
许家表面风平浪静,背后一堆财经分析师都在笑。
比谁更会存钱,比谁更能控场。
王晶这波爆料,是不是也看中了大家对“能花但不能花”的矛盾情绪?
你说李嘉欣到底会不会委屈?
家里拴着金链子,心里住着小太阳。
有网友评论:
“别欺负许晋亨,他也是月光族。”
还有人讥讽:“200万让我们来花,绝不说少。”
权力、自由、豪门规矩、八卦、嘲讽,全搅在一起,
这就是王晶想要的效果吧。
那么,你觉得——
200万一月,是“人生无望”还是“富贵险中求”?
是真豪门的无奈,还是人间财富的极限体验?
评论区见。
你站哪队?
来源:高夫人听音乐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