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个穿着红衣服、梳着齐刘海的小姑娘,唱着《恭喜发财》《捉泥鳅》《童年》,几乎成了90年代春节和童年记忆的背景乐。
说起卓依婷,听过她歌声的,大多都已不年轻了。
在不少80后心中,她就是春节磁带里必不可少的声音。
那个穿着红衣服、梳着齐刘海的小姑娘,唱着《恭喜发财》《捉泥鳅》《童年》,几乎成了90年代春节和童年记忆的背景乐。
可很少有人真的了解她的成长路,更没人想到,她会在最红的时候悄然隐退,甚至被传“去世”,最后归于平淡。
卓依婷的出道甚至不能用“早”来形容,几乎是“被拎上舞台”。
5岁,别人还在幼儿园玩泥巴,她已经跟着父母和师傅何升龙,在台上唱歌表演。
父母发现她有音乐天赋,没多犹豫就送她去学艺。
那时候,台湾正流行综艺团体演出,孩子能上台,是家庭的骄傲,也是经济支柱。
后来卓依婷回忆自己童年,说自己几乎没有真正的假期,“别的小朋友放暑假,我在录音棚;别人过年守岁,我在台上拜年唱歌。”
7岁那年,她签下人生第一份唱片合约。
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时候还在写寒假作业,她已经在唱片公司录专辑。
1991年,她出演电视剧《盖世皇太子》,成了台湾家喻户晓的童星。
很快,她的歌声随着磁带和VCD,飘进了大陆的大街小巷。
那个年代,信息不发达,娱乐选择没那么多,她的歌就是大家喜庆和团圆的标志。
很多人说,“一到春节,家里就要放她的歌,不然总觉得不热闹。”
但这些掌声背后,是不被外人看到的辛苦。
卓依婷在节目上曾说,自己最怕的就是节假日,因为那意味着比平时更密集的工作。
父母希望她多赚点钱,能让全家生活更好;唱片公司看重她的“吸金”能力,不断安排通告和巡演。
她几乎没有童年可言,玩耍、自由、普通孩子的琐碎日常,在她身上都变成了奢侈品。
15岁那年,卓依婷的事业迎来了高峰。
她的专辑销量一度突破百万,尤其是在春节期间,磁带店老板都会提前备货。
她翻唱的《捉泥鳅》《踏浪》等歌曲,成为了“神曲”,无论大人小孩都能哼唱两句。
彼时的她,成了名副其实的“贺岁公主”,每逢佳节必定出现在各地春晚的镜头里。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她会一直红下去的时候,她突然消失了。
1999年,有人发现卓依婷不再出现在荧幕和舞台,歌迷等了又等,始终没有等到她复出的消息。
等到后来才知道,原来她因为长期劳累,得了严重的胃病,被迫住院治疗。
身体吃不消,整个人瘦得不成样子,医生劝她“必须停下来,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那一年,她才18岁。
离开舞台,本来是为了养病,可外界并没有给她安静的空间。
2001年左右,一则“卓依婷车祸去世”的消息在两岸三地疯传。
其实,真正出事的是另一位艺人卓一婷,但因为名字太像,加上媒体误报,很多人都信以为真。
网络不发达的年代,这种谣言根本无从澄清,连卓依婷的亲友都不得不出来辟谣。
这场“被死亡”风波,成了她人生的一道分水岭。
复出后,她发现舞台和观众早已不是当初的样子。
她的歌还在春节被播放,但人气早就大不如前。
那个年代,娱乐圈新人辈出,童星也越来越多,卓依婷成了“过去式”。
她没有大张旗鼓地宣布复出,也没有和公司撕破脸。
慢慢地,她淡出了大家的视线。
没有绯闻,没有流量炒作,没有上热搜。
媒体偶尔会报道她的近况,不过都是些零星的消息,比如“嫁做人妇,有了孩子”“偶尔参加公益演出”。
和同期的童星比起来,她的生活算是低调得不能再低调了。
但在网络上,关于她的讨论从未真正消失。
有网友说,卓依婷其实是被父母“榨干”的童星代表,也是娱乐圈流水线造星的“牺牲品”。
她的童年和青春几乎全在为家庭和公司服务,等到身体垮了才被允许休息。
有人感慨,“娱乐圈真的是名利场,给你掌声的时候是你红,等你不行了,就连名字都能被遗忘。”
也有人为她感到庆幸,毕竟能在高光时刻抽身,保全身体和生活,没被流量和绯闻淹没,已经比许多童星幸运。
还有人说,她的歌声代表着一个年代,哪怕她淡出娱乐圈,磁带和网络里的歌曲,也会一直传下去。
近年来,偶尔有人在社交平台晒出卓依婷的近照。
照片里的她离开了高压和聚光灯,专心过自己的小日子,有丈夫和女儿陪伴,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
娱乐圈从来不缺“神童”和“童星”,但能全身而退的没几个。
她的歌声和名字,被一代人记住,也被另一代人遗忘。
来源:坤儿爱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