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事真挺出人意料的。大S走了,大家都以为孩子会第一时间出现在葬礼上,哪怕不让媒体拍,哪怕悄悄来一趟,也该是应有的告别,对吧?可偏偏没有。两个孩子没出现在现场,连她的墓碑上,都找不到他们的名字。冷冰冰的石头上,一个“母亲”的身份都被抹了去,仿佛她这一生从未有过两
这事真挺出人意料的。大S走了,大家都以为孩子会第一时间出现在葬礼上,哪怕不让媒体拍,哪怕悄悄来一趟,也该是应有的告别,对吧?可偏偏没有。两个孩子没出现在现场,连她的墓碑上,都找不到他们的名字。冷冰冰的石头上,一个“母亲”的身份都被抹了去,仿佛她这一生从未有过两个孩子。
到底是人情凉薄,还是另有隐情?
先不说别的,单说情理——一个母亲去世,孩子不来奔丧,不来送最后一程,这在多数中国家庭里,是说不过去的事。就算再怎么离异、再怎么家务事纠缠,都不该这样冷处理。更何况,这俩孩子长得一个像爸、一个像妈,是她亲手带大的,有血有肉的牵挂,不是摆设。
但徐家就这么做了,全程没有孩子,甚至连个“母亲”的印记都没在墓碑上留下。这不是疏忽,这就是刻意。
那问题来了:徐家到底在想什么?
有人说是为了避嫌,怕汪小菲来添乱。可问题是,孩子又不是汪本人,他们是大S的骨肉,是她人生最重要的一部分。如果连这点都顾不上,那所谓的“体面”还有什么意义?葬礼不是秀场,不需要公关,不需要剧本,它是一个人最后的尊严,是亲人之间最基本的告别。把孩子挡在门外,说白了,就是在切割。
更让人难受的是那块墓碑。
没有孩子的名字,也没有“母亲”这个词。只有“女儿”“演员”“家人”之类的泛泛词语。像是故意避开了她做母亲的那一面。可她明明是个妈妈啊,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啊!她不是一个抽象的公众人物,而是个真真正正带过小孩、熬过夜、哄过哭的妈妈。这一块墓碑,不是她的全貌,是徐家想让外界看到的那一面。
这不是忘了,是不想记得。
说白了,这是一场“去母化”的告别。在某些人眼中,婚姻结束了,母亲的身份也随之结束了。孩子归汪家,徐家不认这门亲。可问题是,血缘不会断,感情也不是说断就断。大S再怎么跟汪小菲闹翻,她和孩子之间,永远有根纽带。而徐家现在做的,就是试图把那根纽带剪掉。
这背后,不只是冷漠,更是一种掌控。
掌控话语权,掌控记忆,掌控“她是谁”的定义。她在世时或许能抗争、能发声,但人一走,舆论就归了活着的人。你说她是好妈妈,那就拿出证据;你说她孩子在心,那怎么连名字都不刻?这就是现实——死者沉默,活人主宰。
但真相真的能这样被掩盖吗?
汪小菲带娃出游,两个孩子的笑脸上,写满了对妈妈的印记。小玥儿像极了大S,眉眼柔和、气质温婉,像是她遗留在人间的另一种存在。小霖霖则和汪小菲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活泼好动,眼睛里有光。他们不是谁的附属品,他们是大S留下的生命延续。他们的存在,就是最响亮的回应。
所以,有些人想抹去的东西,抹不掉。
你可以不让孩子参加葬礼,但他们会长大,会问“我妈当年去哪了?为什么我没能送她一程?”
你可以不刻名字在墓碑上,但他们会记住,妈妈曾经爱过他们,抱过他们,哪怕这个世界想装作她没有。
这事说到底,不是“孩子能不能来葬礼”的问题,是“一个人死后还能不能保留她完整的身份”的问题。当一个家庭为了所谓的体面、面子、仇怨,把“母亲”这个身份从墓碑上擦去,那这片石头上刻的,不是名字,是冷漠。
而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人的葬礼,是一次情感的切割,一次“选择性记忆”的展示。
可惜,记忆不是你想删就能删的。
尤其是孩子的记忆,最难骗,也最难忘。等他们长大了,总会有人告诉他们——你妈妈走的时候,你不在场。而那一刻,他们大概才能真正理解,什么叫“错过”。什么叫,有些人,走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而有些人,送不送,刻不刻,都会被记住。
来源:空气猫的老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