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了《731》的遭遇,真叫人心里不是滋味。这部讲日军731部队罪行的电影,原定七月底上映,结果硬生生被举报压得没了动静。说来讽刺,同题材的老片《黑太阳731》在香港重映反倒火爆得很,场场坐满,连临时加的大厅都挤爆了。当年这部片子因为太血腥被骂惨,如今倒成了香饽
看了《731》的遭遇,真叫人心里不是滋味。这部讲日军731部队罪行的电影,原定七月底上映,结果硬生生被举报压得没了动静。说来讽刺,同题材的老片《黑太阳731》在香港重映反倒火爆得很,场场坐满,连临时加的大厅都挤爆了。当年这部片子因为太血腥被骂惨,如今倒成了香饽饽,这反转真够戏剧性的。
更离谱的是,有人还没看过《731》就急着举报,理由五花八门:怕孩子看了做噩梦、怕影响中日关系、甚至扣上“煽动仇恨”的帽子。可导演赵林山带着团队折腾了七年,翻遍了中俄日的档案,连实验台尺寸都按史料复原,就为了把这段血淋淋的历史摊开给大家看。731部队那些活体解剖、细菌实验的罪证,早被国际法庭钉死了,日本学者都赖不掉,怎么到某些人嘴里就成了“虚构”?
举报的说辞听着耳熟——和日本右翼的套路一模一样:先扣帽子,再拿“国际关系”“儿童保护”当挡箭牌。日本教科书至今把731部队美化成“防疫给水部”,把活体实验说成“医学研究”。咱们这儿倒好,自己人帮着捂盖子,连电影里用阴影处理的解剖镜头都成了靶子。可对比看,《金陵十三钗》的战争场面更直接,反而没人闹腾,这双标玩得真溜。
最扎心的是家长那句“别吓着孩子”。可当年被731部队绑去做实验的中国孩子呢?他们连活命的机会都没有。电影里一个镜头再残酷,能残酷得过真实历史?哈尔滨731纪念馆摆着受害儿童的遗骸,若按“吓坏孩子”的逻辑,这些证据是不是也该藏起来?
有人嘴上喊着“理性”,背地里却配合着日本篡改历史的把戏。日本政府一边压着731档案不公开,一边在教科书里删细菌战内容,咱们这儿还有人跟着起哄,生怕年轻人记住这段历史。导演王志文在零下30度的冷库里拍戏,冻到扛不住,就为还原冻伤实验的残忍。结果呢?340万人等着看片,真相却卡在举报的喉咙里。
好在《黑太阳731》的重映打了场翻身仗——观众用脚投票,证明人们渴望直面真相而非活在粉饰的温室里。历史从来不是用来煽动仇恨的,但忘记历史,那就是对苦难的二次背叛。
个人观点:
这事越想越憋屈。某些人举着“保护孩子”的盾牌,干的却是替历史罪人擦屁股的脏活。若连铁证如山的历史都要屏蔽,下一步是不是该拆了731遗址、删了课本里的抗战章节?当举报成了某些势力掩盖真相的趁手工具,伤的何止是一部电影?那是掐断了记忆的火种。今天捂上耳朵不听731的哭声,明天谁还记得二十万细菌战冤魂?历史的伤疤,从来不是用来观赏的——但撕开它,才能看清恶魔长什么样。
来源:百态人生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