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香港演员张卫健在广州某菜市场被网友偶遇的一幕,意外冲上热搜。视频中,60岁的他穿着朴素的灰色T恤,头发已染上霜白,正与一名摊主就一把青菜的价格争执。当摊主不耐烦地嘟囔“这么点菜还讲价,欺负老人啊”时,张卫健突然从口袋里掏出一张老年卡,苦笑着递过去:“我真是老人
香港演员张卫健在广州某菜市场被网友偶遇的一幕,意外冲上热搜。视频中,60岁的他穿着朴素的灰色T恤,头发已染上霜白,正与一名摊主就一把青菜的价格争执。当摊主不耐烦地嘟囔“这么点菜还讲价,欺负老人啊”时,张卫健突然从口袋里掏出一张老年卡,苦笑着递过去:“我真是老人了,求您别欺负我。”这一幕,让无数网友破防——曾经在荧幕上光芒万丈的“机灵小不懂”“小鱼儿”,如今竟要靠一张卡片证明自己的“老人身份”,背后折射出的,是社会对“老去”的复杂态度,以及每个人终将面对的尊严命题。
一、菜市场里的“明星落差”:从“万人迷”到“讲价老人”
据目击者描述,张卫健当天独自前往菜市场,手里拎着一个印有超市logo的环保袋,在蔬菜摊前徘徊了近10分钟。他先是拿起一把空心菜,仔细检查叶子是否有虫洞,又捏了捏西红柿的软硬,最后选中了一把标价8元的青菜。当摊主报出价格时,他皱了皱眉:“能便宜点吗?6块卖不卖?”摊主上下打量了他一番,见他穿着普通,便没好气地回怼:“您看着也不像缺钱的人,这么点菜还讲价?”
张卫健的回应让现场气氛瞬间凝固。他掏出老年卡,轻轻晃了晃:“我今年60岁了,按香港规定,60岁就能办老年卡,坐公交、逛公园都能打折。您看,我是不是老人?”摊主愣了一下,随即摆手:“得嘞,6块就6块,图您个吉利。”这段对话被路人拍下发到网上,迅速引发热议。有网友感慨:“曾经那个在《西游记》里腾云驾雾的孙悟空,如今也要为两块钱低头,时间太残酷了。”也有网友质疑:“明星还缺这点钱?肯定是作秀。”
二、明星的“老去”:光环下的真实与挣扎
张卫健的“老年卡”事件,撕开了明星“永葆青春”的幻象。事实上,这位曾红极一时的演员,早已在岁月中悄然改变。2020年,他因在综艺《追光吧!哥哥》中自嘲“过气艺人”引发关注;2023年,他被拍到独自在超市排队结账,手里攥着优惠券认真核对金额;如今,他又因菜市场讲价登上热搜。这些片段拼凑出的,是一个褪去明星光环后,真实而平凡的“老人”形象。
更令人唏嘘的是,张卫健的“老去”并非个例。与他同龄的香港艺人中,65岁的周润发被拍到在菜市场买打折蔬菜,63岁的刘德华在演唱会后台吃盒饭时把最后一口饭刮得干干净净,61岁的梁朝伟被网友偶遇在公园遛狗,穿着洗得发白的运动鞋。这些曾经在荧幕上呼风唤雨的巨星,如今都在以最朴素的方式面对生活。正如张卫健在接受采访时所说:“明星也是人,也会老,也会为柴米油盐发愁。我不觉得这有什么丢人的。”
三、社会的“年龄歧视”:当“老人”成为贬义词?
张卫健的遭遇,暴露出社会对“老人”的隐性歧视。菜市场摊主的那句“欺负老人”,看似是同情,实则暗含贬低——仿佛“老人”就意味着弱势、贫穷、需要被施舍。这种观念在现实中并不少见:公交车上,年轻人因未给老人让座被指责“没教养”;商场里,老人试穿衣服被店员敷衍“您穿什么都一样”;甚至在家庭中,子女也常对父母说“您老了,别管那么多”。
数据更能说明问题。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25年调查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中,有42%曾因年龄遭受过不公平对待,其中在消费场景(如购物、就医)中受歧视的比例最高,达28%。更讽刺的是,这种歧视往往与“尊重老人”的传统美德并存,形成一种矛盾的社会心态——我们口头上强调“尊老”,行动上却将老人边缘化。
四、尊严的底线:老去不应是“被同情”的理由
张卫健掏出老年卡的瞬间,之所以能引发共鸣,是因为他触碰了一个核心问题:老去的尊严,究竟该由谁定义?是靠一张卡片证明“我是老人”,还是靠社会对每个个体的平等对待?
真正的尊严,从来不是靠“卖惨”或“示弱”获得的。张卫健的选择,恰恰是一种清醒的抗争——他没有因年龄增长而放弃对生活的掌控权,也没有因明星身份而要求特殊待遇,而是以最普通的方式,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基本权利。这种“不卑不亢”的态度,比任何刻意营造的“年轻形象”都更值得尊重。
社会也需要反思:该如何构建一个对老人更友好的环境?或许,可以从这些小事做起:在菜市场,对讲价的老人多一份耐心,而不是嘲讽;在公交车上,主动让座时不把“老人”当作标签,而是出于对个体的关怀;在家庭中,多倾听父母的意见,而不是用“您老了”否定他们的价值。
五、老去的另一种可能:从“被定义”到“自我定义”
张卫健的“老年卡”事件,也让我们看到老去的另一种可能——不被年龄束缚,活出自己的节奏。60岁的他,依然在坚持拍戏,2025年还主演了话剧《活着》,在舞台上连续奔跑两小时,汗水浸透衬衫;他坚持健身,微博上常晒出自己举哑铃、做俯卧撑的视频;他还热衷公益,定期去养老院陪老人聊天,教他们用智能手机。
“老去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张卫健在采访中说,“我不怕变老,怕的是失去对生活的热情。”这种态度,或许才是对抗年龄歧视最好的武器——当我们不再把“老人”视为需要同情的群体,而是看作拥有丰富人生经验的个体时,社会的偏见自然会消散。
菜市场的灯光下,张卫健收起老年卡,笑着对摊主说了声“谢谢”。他提着那把青菜,慢慢走出市场,背影依然挺拔。这一刻,他不再是荧幕上的“机灵小不懂”,也不是热搜上的“讲价老人”,而是一个普通的60岁男人,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老去的尊严。而人们每个人,终将走上这条路——或许,可以从张卫健身上学到:老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别人的眼光中,失去做自己的勇气。
来源:中国商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