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九品芝麻官》原声,再忆星爷、港片、粤语、TVB和胡伟立

好看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11 23:22 2

摘要:《九品芝麻官》的电影太熟悉了,也是星爷的代表作之一,我当时看这部片子,还是在同学家里用录像机看的,转眼都快三十年了,后续也看过一些切片、剪辑,但之前最后看完整的片子,真的已经是三十年前了。

▲“丽笛唱片”经过胡伟立老师授权后,重新制作并发行了《九品芝麻官》电影原声CD唱片

感谢“金韵音像”老师给我寄的这张《九品芝麻官》的试听碟,正式版应该还在路上吧,这次算是抢先听到了。

《九品芝麻官》的电影太熟悉了,也是星爷的代表作之一,我当时看这部片子,还是在同学家里用录像机看的,转眼都快三十年了,后续也看过一些切片、剪辑,但之前最后看完整的片子,真的已经是三十年前了。

这次因为这张OST,也是特意去下了一个粤语版,三十年前用录像带看的版本,当然是国语版本,当时对于广东话的了解程度,仅限于粤语歌,还不能是许冠杰那样的俚语粤语歌。后来因为专业和工作,都有用到广东话,所以也真是用许冠杰+TVB这样粗犷的模式去学了粤语。

日积月累打磨了二十年,也算识听识讲广东话了,除了讲多少还是会有口音,以至于有次在香港被的士佬认成了新加坡人,有一次在澳门机场被机场医护认成了马来西亚人,可能因为我整体对但又哪里让人觉得不对的口音,让他们觉得我一定不是来自大湾区,但多少也是个来自和粤语地区沾亲带故地区的人……

我大概是在2003年之后,才开始完全看粤语版的TVB剧集,记得当时学的第一句相对比较长的台词,就是“做兄弟,有今生,无来世”,那兄弟的读音特别好听。而这二十年的TVB剧集,除了内地配音版的剧集,TVB自制的我是部部没落下,情景剧《爱回家之开心速递》现在也已经追到1600多集了。

▲电影《九品芝麻官》在中国香港上映时的海报

但有时候看TVB剧集,也就是当个电子书听个响,虽然TVB的剧越来越无聊,但好像也成了一种改不了的审美习惯。这种感觉和现在对香港这个城市、对香港电影、对香港流行音乐的感觉,也是有点类似的。

而在2003年之前,尤其是八、九十年代那些大量经典的TVB剧集,拥有肌肉记忆的肯定是普通话配音版。可能只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才会记得,当时是有一个固定的团队,专职配TVB(也包括亚视)剧集,也包括很多港产片的。

所以那时候有些演员,像黄日华、曾江、温兆伦、陶大宇、林保怡、欧阳震华什么的,甚至有专人定向去给他们配音,这些配音演员的名字,可能大家都不知道,也很难形容那些语言的感觉,但只要这些声音一响起,肌肉记忆就会启动,并相应代入那个年代一些香港演员的音容和笑貌。而这几年,偶尔听一些TVB剧集国语版的配音,总感觉声音辨识度上面,还是不如八、九十年代的那批老配音了。

也是因为八、九十年代的香港剧集和电影,开始听的是国语版,时隔多年后,有时会偶尔接触到粤语原版,然后也发现一个很特别的点,就是曾经已经很习惯了国语版的演、说一体,多年后切换到原人亲配的粤语配音,反而觉得原版的不好听了,因为有几个演员的声音质感,并不如国语配音演员那么有厚度、有辨识度。当然,也有可能是情怀烙印所形成的完美第一印象,就像大家说的新版本翻唱再怎么折腾,都不如编曲简陋的首版听起来有味道一样。

好,回到这张《九品芝麻官》OST。这部电影是王晶编导的作品,周星驰、吴孟达、张敏、徐锦江、蔡少芬、吴启华、钟丽缇等人主演,剧情其实挺简单,一个贪官变好官,又夹杂着武侠、爱情、复仇、无厘头等元素的故事。当年让很多人捧腹大笑的无厘头场景,现在看来好像已经有些尬了,就像曾经迷恋黄易的人,现在再读他的小说,都会被文字之烂惊到一样,这大概就是成长的代价……

▲电影《九品芝麻官》当年也在韩国公映

而当年看这部电影时,我确实完全忽略了原声,或者说年轻的时候看电影,能记住的也就是电影主题曲、插曲和片尾曲,很多为电影量身定造的配乐,基本不会感知到。

我之前没听过这个OST,这次完整听《九品芝麻官》的电影原声,发现胡伟立做的还是挺认真的,虽然这部电影没有歌曲类的作品,但他还是做了整整32条配乐。要知道在当时港片产量爆棚的时代,从立项到拍摄到上映,往往就是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就完成,以至于有些演员同时要接几部戏,穿梭于各个片场。而在这种环境下,各个环节不说偷工减料吧,至少因为时间成本而缩点水,无法做到那么精细,也是很人之常情的。

所以现在听这部原声,就感觉胡伟立还是把配乐很当回事来做的。而且整部电影因为涉及到悬疑、动作、喜剧、爱情等场景的转换,所以在音乐制作上也用了很多的旋律和表达方式。

像《周旋》这首,我总觉得氛围感有点后朋的意思,后来发现Bass-Line听起来和窦唯的《悲伤的梦》真是有点像。还有用电子合成器加上电子竖琴音色一起铺展的《抒情》,则有着浓浓东方的凄美和悲伤。

▲总觉得吴启华在电影《九品芝麻官》里的角色,是他表演史上眼神最阴森的一次

《策谋》那个东方弹拨音色做的Riff非常好听,二胡琴声下的《悲歌》,也是胡伟立最为擅长的表现方式,整个场景都安静下来、悲伤起来。最后那个《印度风》,确实是既有喜剧意味,又有荒诞的意境。

OST里还有三段《鸳鸯蝴蝶梦变奏》均来自于黄安作品《新鸳鸯蝴蝶梦》的改写,还有《嬉戏》、《青天》、《豪气万里》和《青天变奏》四段曲子,是对杨秉忠作曲的作品《包青天》的改写,这两首原曲恰恰就是一年前台湾华视出品的热播剧《包青天》的主题曲和片尾曲,很多人也把这两首歌当成剧集的记忆点。

▲电影《九品芝麻官》主题音乐改编自杨秉忠先生为剧集《包青天》谱写的同名主题曲

▲因为杨秉忠先生已经辞世,并且未能联系到授权方,所以此专辑也在内页作了相关版权的声明

而一年之后的《九品芝麻官》,其全称其实就是《九品芝麻官之白面包青天》,包青天也成为元素被引用到电影里,算是指代正义清官的走向。所以,当时胡伟立也就手的引用了两首热歌作为旋律动机。

虽然学的是小提琴,但胡伟立不仅精通各种民乐器,在1986年赴香港担任TVB配乐指导后,也成为最早一批用鼓机+合成器做音乐的华语音乐人。而他对于多种乐器音色的掌握,以及音乐整体的结构能力,也让他很快在配乐这条路上越干越好。

▲电影《九品芝麻官》字幕——音乐:胡伟立

当然,胡伟立最出圈的作品,恐怕还是给刘德华写的《一起走过的日子》,而且他在这首作品里加的二胡,不仅从听感上是神来之笔,还特别贴合华仔的音色。我甚至觉得后来华仔的一些抒情歌曲,在发声和处理上都有在二胡音色里找共鸣点的感觉。

当然,这张《九品芝麻官》原声在制作上,还是受制于当时的成本,所以没有用真弦乐,也没有用大量的民乐器,主要还是靠鼓机+电子合成器来主导,现在听起来整体的表现力度还是比较单薄的,有种TVB配乐的感觉(低成本制作),好在胡伟立在创意上的新颖,弥补了硬件上的不足。而整张专辑可能不会被大部分歌迷完整聆听,但OST的垂直乐迷,应该还是对这张唱片感兴趣的。

而且这次“丽笛唱片”也是拿到了胡伟立老师的DAT母带授权,经过重新的后期处理,尤其是全新的曲目编排,也让OST同样可以成为一出独立的氛围音乐剧,那些配乐里的起承转合本身,也能让很多人在沉浸感中,渲染出不少的场景和画面。

另外,这次原声重新设计的整个视觉也挺好看的,比起现在平台上的剧照,有艺术感多了。

来源:爱地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