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陈德容因上镜时嘴歪眼斜、满脸狰狞、瞪眼等表现引发广泛争议,甚至被指给内娱“上了一课”。然而,在笔者看来,这一事件不应简单化为对演员个人表现的批判,而应成为我们反思当下演艺圈审美标准与艺术评价体系的契机。
陈德容“上镜风波”:别让刻板审美遮蔽艺术多元之美
近日,陈德容因上镜时嘴歪眼斜、满脸狰狞、瞪眼等表现引发广泛争议,甚至被指给内娱“上了一课”。然而,在笔者看来,这一事件不应简单化为对演员个人表现的批判,而应成为我们反思当下演艺圈审美标准与艺术评价体系的契机。
不可否认,陈德容此次上镜呈现出的状态与大众传统认知中演员应有的完美形象存在差距。在追求精致、无瑕的荧幕审美环境下,她的表情管理似乎“偏离了轨道”,引发了观众的不适。但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演员的职责仅仅是展现毫无瑕疵的外在形象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表演是一门关于情感传递与人性刻画的艺术。演员的任务是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和声音,将角色的内心世界生动地呈现给观众。在某些特定的剧情情境中,夸张的表情和肢体动作恰恰是传达角色强烈情感、塑造鲜明人物性格的必要手段。陈德容所展现出的“嘴歪眼斜”“满脸狰狞”,或许正是她深入理解角色后,试图将角色复杂的情感状态精准传递给观众的一种尝试。
从另一个角度看,当下内娱存在一种过度追求“完美”的审美倾向。演员的外貌、表情甚至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被置于严格的审视之下,稍有偏差便会招来批评。这种单一的审美标准不仅限制了演员的表演空间,也使得许多作品呈现出千篇一律的“美感”,缺乏真实感和生命力。
我们应当鼓励演员在表演中突破传统审美的束缚,大胆展现角色的多面性和复杂性。观众也需要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欣赏不同类型的表演,理解演员在不同情境下所做出的艺术选择。
陈德容此次的“上镜风波”不应被视为一场闹剧,而应成为我们重新审视演艺圈审美观念和艺术评价标准的起点。让我们摒弃刻板的审美标准,以更加多元和包容的视角去欣赏演员的表演,共同推动内娱朝着更加健康、丰富的方向发展。
来源:强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