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甚至没有社交账号,在内娱生花你争我夺白热化的时候主动退出流量博弈。
霍建华降咖了?
从7200万天价片酬到资源断档;
昔日男神也难逃市场审判。
下海短剧,或许是他翻身的最后一张牌。
霍建华,不温不火的红着。
极少商业活动,也没什么代言。
结婚后没绯闻、没话题,也极少露面。
甚至没有社交账号,在内娱生花你争我夺白热化的时候主动退出流量博弈。
换句话说,霍建华没有“商业价值”。
早年“胡霍CP”风靡内娱,胡歌已是荣誉加身,霍建华何以沦落至此?
2009年,凭借《仙剑奇侠传三》中徐长卿一角,霍建华在内娱站住脚跟;
白衣束发、御剑凌空,奠定了“古装白衣男神”的初代模板。
随着《花千骨》创下200亿播放量,霍建华在古装仙侠领域可谓一骑绝尘;
“禁欲系师尊”的隐忍令无数少女替他落泪,更被原著作者公开表示:“他演得比小说更动人”。
然而巅峰之后,却再难有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
2016年,终于让他等到了令他心动的角色“渣渣龙”。
没想到却因为用力过猛、表情狰狞暴露演技短板,口碑急转直下,甚至直接导致平台评级下调。
加之内娱小鲜肉层出不穷,古装大男主不再优先给他递本,都市情感剧又总是声希味淡,渐渐形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空档。
不过资源断档的背后,也有霍建华主动选择的结果。
他不在意流量虚名,只遵从“作品优先”原则。
执着于角色和剧本的打磨,更不愿靠绯闻博热度。
于是,思想上的“慢筛”演变成了事实上的“停工”,逐渐被市场遗落。
下海短剧,恰恰成了当下破局的切口。
《搏忆》未播先火,霍建华准备逆风翻盘。
《搏忆》并非“小程序爽剧”,而是平台对标美剧形式的S级制作。
导演彭发出自《无间道》制作班底,曾两度荣获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剪辑奖。
平台直接将其放进暑期头部片单,黄金资源位推荐。
剧情上,没有重生、斗继母、斗庶妹、斗渣男,主打悬疑脑力博弈。
导演运用其标志性的港式悬疑风格,把枪战、爆破、车祸等刺激场面拍摄出电影级别的氛围和质感。
虽然对比平台S级+项目的常规体量,《搏忆》仍然逊色不少。
但作为非流量演员的转型试水,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对于霍建华而言,短剧紧凑的节奏感和高强度表演情绪,或许恰好能够展现他的演技厚度。
他饰演的韩旭是一个要用破碎记忆为自己破案的警察。
角色身陷记忆迷局,背负杀人嫌疑,在真相与幻觉间反复挣扎。
霍建华需要通过细微的表情变化和情绪层次,展现出角色内心剧烈的波动与挣扎。
相较于在长剧中充当“男频IP挂件”,或是“大女主情感线的工具人”,《搏忆》给了他完整人物弧光,以及从未有过的精神撕裂般的表演挑战。
业内甚至给出“短剧天花板级表演”的标签:
他让失忆不再是一种剧情设定,而是一种可以被“看见”的生理痛苦。
面部肌肉的瞬间抽搐、呼吸节奏的无规律停顿,在特写镜头里几乎到了纪录片级别的真实。
蛰伏6年,这一次霍建华主动出击。
不是被迫下沉,而是提前卡位。
曾经,短剧是平台内容表格里最末的一行;
土、快、短、爽,几乎是它的全部标签。
演员之间,电影咖看不上电视咖,电视咖也瞧不上短剧咖;
短剧演员甚至不是“演员”,顶多算“网红”。
可如今,短剧却成了内容争夺战中的利器。
平台数据显示,腾讯视频票房破百万的短剧数量高达24 部,占全平台总数量的80%。
在2025短剧片单里,万茜、霍建华、吴建豪、秦俊杰、何泓姗、王丽坤等一众实力演员赫然在榜。
相比部分长剧情节注水、角色单一,短剧因为“短快爽”的特性,反而要求剧情节奏要快,角色要立,表演空间要集中;
演员要“带得起”观众几分钟内的情绪起伏。
这恰恰意味着,短剧不是谁都能演的。
流量生花扎堆争抢网文IP,实力演员接连下沉短剧创作。
希望“霍建华们”成为搅动沙丁鱼的“鲶鱼”;
以“作品为王”打败“流量为王”;
短剧这条赛道,便不再是妥协后的选项,而是预判市场的超前路径。
来源:局外人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