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林毓秀的意思,穆桂英是抗辽英雄,梁红玉是抗金英雄,她们都巾帼不让须眉,是顶天立地的女英雄,是反抗外辱的代表,我唱的是她们,我也要像她们,守持气节,胸藏沟壑,绝不会成为反面,成为汉奸,助纣为虐,绝不能成为汉奸的老婆。
“我从小学戏,我唱的是穆桂英、梁红玉,我懂得,我如何变成了秦桧的老婆......”
这是《南京照相馆》里高叶饰演的林毓秀的一句台词。
林毓秀的意思,穆桂英是抗辽英雄,梁红玉是抗金英雄,她们都巾帼不让须眉,是顶天立地的女英雄,是反抗外辱的代表,我唱的是她们,我也要像她们,守持气节,胸藏沟壑,绝不会成为反面,成为汉奸,助纣为虐,绝不能成为汉奸的老婆。
高叶演得很赞,很有气势,也很有底蕴,非常动人。
这里要说的是,戏剧里的穆桂英、梁红玉,外加上樊梨花、佘赛花、扈三娘等这样的女将领,有一个统称,叫“刀马旦”。
“刀马旦”属于“旦角”的一种。所谓“旦角”,一般都是戏剧里的女性角色。戏剧嘛,以唱为主,因此“旦角”里最多的“正旦”,也叫“青衣”,像《武家坡》中的王宝钏、《贵妃醉酒》中的杨贵妃、《铡美案》中的秦香莲、《白蛇传》中的白蛇等。
除了“正旦”,还延伸出来其他几种“旦”,包括“花旦”、“彩旦”、“老旦”、“武旦”、“刀马旦”等。这“刀马旦”又属于“武旦”的一个分支。常见的“武旦”要负责武打,要翻跟头,要对打,要会扑会跌,要这些动作,就得穿短衣,而且一般都是念白,不怎么唱,像《打焦赞》中的杨排风、《武松打店》中的孙二娘、《无底洞》的白鼠精等,都是负责打戏的。“彩旦”就是女丑,“老旦”就是年长的老太太,“花旦”则是年轻女子,包括插科打诨的丫鬟,或者年轻未出门的女孩,乃至于性格泼辣举止放荡的女人,像阎婆惜、潘巧云、潘金莲等。
而“刀马旦”主要是女将领,出场要披挂上阵,背插靠旗,俨若武生,手持大刀或长枪,手挥马鞭,一副凛凛然出征带兵打仗的模样。因为拖马带刀,因此被称为“刀马旦”。
“刀马旦”因为披挂过重,一般就不怎么负责打戏了,主要靠精神气质,要人物气场,来统摄舞台。
林毓秀那句的“我唱的是穆桂英、梁红玉,我懂得”,指的就是这种内在的浩然之气,要临危不惧,要气壮山河,绝不会投降做汉奸。
说到这里,就得回到正题了。
1986年,徐克执导的《刀马旦》正式上映,开启了徐克传奇的武侠历程。
咦?《蝶变》是徐克第一部武侠片,《蜀山:新蜀山剑侠》是徐克第一部天马行空的奇幻武侠片,怎么会轮到《刀马旦》?
嗯。要知道,徐克是一个极其聪明的人。当年,他拍摄完了创新武侠《刀》,然后票房口碑双输,打击之重,徐克在此后的6年里,再没有碰过武侠片。后来,他又创新性地以武器做主角,人物为辅,拍出了《七剑》,结果再次扑街,又是5年没碰武侠题材。
《蝶变》与《蜀山:新蜀山剑侠》作为两部扑街严重的影片,徐克自然不会拿它们作为台阶去进阶。《七剑》失利之后,是后来的《龙门飞甲》大胜,才让徐克再次激起拍摄武侠的热情来。
所以,极具武侠情怀的《刀马旦》才是徐克武侠片的起点。
《刀马旦》不是一部武侠片,但是片名“刀马旦”作为一种意象,上面解释了那么多,说的就是影片中的三位女角,代表的就是穆桂英、梁红玉那种力拔山河的气质,在表意上,它就是武侠的侠义精神。
所以,《刀马旦》不是武侠,胜似武侠。
1980年代中,香港电影进入全面繁荣期,强弩之末的“邵氏”,如日中天的“嘉禾”、“新艺城”,新崛起的“德宝”,外加左派电影联合成立的“银都机构”,还有跃跃欲试的“永盛”,香港电影一时间巨头林立,共同将香港电影推向了繁荣昌盛的大好局面。
也因为市场全面繁荣,也能容得下女性为主角的电影。即便是好莱坞,女星担纲的A级制作,也是到了2017年的《神奇女侠》,才算真正提上了日程。之前,一直隐身在”复仇者联盟”中的“黑寡妇”,影迷一直呼吁为她拍摄单人电影,漫威也一直不敢实质推进,就是怕市场托举不起巨额的成本线。后来,也是看到隔壁的《神奇女侠》火了,才敢于跟进,先是拍出了A级制作的《惊奇队长》(2019),然后才敢拍摄了《黑寡妇》,结果还是应了漫威的预料,扑街了。
在《惊奇队长2》与《神奇女侠1984》双双扑街之后,好莱坞对于拍摄A级制作的女性为主的大片,再度陷入了深思之中。
身在电影中的权威人士,非常清楚地知道,女性在电影中作为配角,可以很出彩,但是作为商业大制作中的绝对女主角,票房吸引力是大打折扣的。别管女拳怎么打,票房数字不会说谎。
所以,徐克敢于在1986年推出《刀马旦》,拍摄一部完全由女性担纲的电影大制作,是承担了很大的风险的。而且,这一点上,他比好莱坞(《神奇女侠》)领先了足足31年。香港电影好莱坞电影,很不容易的。
前提是,只有在市场极度繁荣的情况下,才能支撑起大女主担纲的电影。想想看,现在的大陆电影,似乎也很繁荣,但是能够做大女主电影的,一个都没有,一个没有。周冬雨前几年似乎还行,然后别说A级制作了,给她机会,主演几个中等体量的影片,结果还是连番地扑街了。除了她,还有谁?
徐克只是有感于市场上没有大女主电影,便决心自己来拍一部,实际上的市场风险他是没有考虑的。所以创新精神,敢闯敢干,开拓局面上,徐克是很有决心的。
徐克只是觉得在当时的香港,所有的女主角只是为了陪衬男主角,这是一种浪费,何况他执导的《上海之夜》已经证明,女人戏也是很好看的。
所以,他干脆《上海之夜》里的叶倩文找来,加上《蜀山:新蜀山剑侠》里的林青霞,以及“新艺城”当红演员钟楚红,她已经主演过《奇谋妙计五福星》《难兄难弟》《人吓人》,正红着呢。
林青霞、钟楚红和叶倩文三人是当时香港电影圈中最红的三位女星,她们正是电影成功的保证。
《刀马旦》的故事,则很像陈佩斯执导的《戏台》,讲都是通过一个戏台,呈现出民国初期的时代变幻出来。
陈佩斯的《戏台》,呈现出来的是荒诞与讽刺,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之间,天下乌鸦一般黑,都该被批。
徐克的《刀马旦》呈现的则是家国情怀,片中除了女主林青霞与男主郑浩南,是主动地一心为了革命,其他角色都是被动携裹,然后明辨是非后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
《刀马旦》的故事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后,南北对立的时代,南方是孙中山的革命党,北方是袁世凯的北洋派。曹督军(曾江 饰)帮助袁世凯以国家的名义向外国银行借贷巨款,让国家的财政雪上加霜,他的女儿曹云(林青霞 饰)于是偷偷与革命人士联络,将借款合约盗取出来,交给南方代表宁北海(郑浩南 饰),以公布于众,让公众醒悟抛弃北洋政府。
这个过程中,曹云与宁北海的接头,聚焦于一家戏院春和戏班之中。在那里, 妞(叶倩文 饰)从小在戏班长大,被戏班主的父亲(午马 饰)当作丫环使,痴迷唱戏的她一直希望登台表演,却没有机会。另一边,湘红(钟楚红 饰)是一位贪财的歌妓,趁某军阀逃跑时偷走其家中一箱珠宝,结果随着箱子被误打误撞搬运进了春和班里。于是,三个女性由此发生联系,最后由摩擦到合作,共同走上了革命之路。
故事没什么太多可说的,徐克呈现出来的几个角色的挣扎。湘云本来只为财,白妞只为了登台,只有曹云一心为革命,但是她又不愿意伤害自己的父亲,在革命的大是大非面前,她们集体呈现出了纠结与迷茫之中。
这也是徐克诸多影片的共同特点。一个是发生在乱世时期,《新蜀山剑侠》背景,是五胡乱华,十一国并立;《笑傲江湖》系列,是明代万历年间;《黄飞鸿系列》是清末民初;《刀马旦》是辛亥革命之后军阀割据时期。这是因为徐克生于越南,受教育于美国,越南的战乱与美国的嬉皮士运动,都让徐克感受了深深的离乱感。再一个就是人物的纠结心理,《新龙门客栈》里,周淮安和邱莫言曾怀疑过自己在这场任务中究竟有什么价值;《狮王争霸》中,他让黄飞鸿赢得了盛典,朝廷却失去了江山,纠结不已;《东方不败》面临的不但是性别上的迷失,还有众人偶像与自我之间的迷失,一直在苦苦思索“我是谁”的灵魂问题,《刀马旦》中的自我追求与宏大叙事之间的纠结,也是如此。
所以,从《刀马旦》里,已经能够看到徐克以后很多影片的内容了。
《刀马旦》不是武侠,胜似武侠,就做如是观。
《刀马旦》中的林青霞是一身男装的扮相,这是因为在化妆时,换了多副头套,一直没有匹配她的那一款,后来干脆游说她将头发剃了,直接以中性身份亮相。没想到效果非常好。
后来,在《东方不败》中,林青霞再次以中性身份亮相,效果依旧惊人。《黄飞鸿》系列里的十三姨,也经常以中性装扮亮相于黄飞鸿的身边。此外,《笑傲江湖》里的林嘉欣扮演的小师妹一直以男装身份陪伴在令狐冲身边。还有在《七剑》里的杨采妮,都以中性的装扮亮相。这些角色,按说有的完全没有必要中性装扮,但是徐克的恶趣味就是这么演了,而且效果很好。
《刀马旦》由于糅合了戏剧在里面,通过叶倩文又将女性的柔美飘逸揉了进去,在这以后,《倩女幽魂》里的聂小倩,《东方不败》里的女性东方不败,还有《青蛇》里的小青与小白,无不呈现出了徐克心目中对女性柔美的审美情趣来。
至于男主角,《蜀山:新蜀山剑侠》里的丁引,《刀马旦》里的宁北海,《笑傲江湖》里的令狐冲,《黄飞鸿》里的黄飞鸿,《新龙门客栈》里的周淮安,等等,无不是英俊潇洒,剑眉星目,玉树临风,风度翩翩。
徐克武侠片的审美取向,人物性格,基本上在《刀马旦》里都可见一斑。
《刀马旦》最终票房收入达到1755.9万,位列年度票房榜第7名。表现相当惊人。
而年度票房榜冠军是《英雄本色》。同样是徐克的“电影工作室”出品。
“电影工作室”作为一个小型电影公司,居然两部影片全部上榜,而且还拿到了票房冠军。
这一年的徐克,大获全胜。
徐克更是信心十足,开足马力,于是紧接着又开发了奇幻系列的《倩女幽魂》,科幻片《铁甲无敌玛利亚》,以及写实性的《天罗地网》,警匪类的《城市英雄》。这里面,票房全胜的是《倩女幽魂》。
于是,《倩女幽魂》与《英雄本色》两部大卖的影片,就被开发成了系列,继续大卖。
但是,徐克自己在整个1980年代,执导的电影佳作,截止到《刀马旦》,然后就没了。
这不得不引起他的反思,自己到底是怎么了?
于是,他在80年代末,他选择去美国充电,去好莱坞学习电影制作,等到回来之后,一个大家真正熟悉的徐克才正式上线。先是《笑傲江湖》,然后是《黄飞鸿》,再然后是《新龙门客栈》《东方不败》《青蛇》《梁祝》......
这一切的起点,都是1986年旗开得胜的《刀马旦》与《英雄本色》。
对了,说到《英雄本色》,其实它和《刀马旦》是徐克筹备多年的两个项目,本想自己拍。但他分身乏术,只得将《英雄本色》交给他的好友吴宇森,毕竟那时候吴宇森被“嘉禾”扫地出门,无片可拍,前来投奔徐克,徐克就将剧本交给了他。
原本,《英雄本色》片中Mark这个角色是为郑浩南量身订做的,“Mark”正是郑浩南的英文名。
结果,郑浩南在电影还未开机之前就退出了剧组,转而成为徐克电影《刀马旦》的男一号,与这个角色失之交臂。
从郑浩南的角度看,《刀马旦》是徐克亲自导演的影片,而且宁北海是男一号。而《英雄本色》交给吴宇森来执导,他可是拍一部扑一部,是市场证明了的烂片导演。而且,片中的两位主演,张彻弟子狄龙已经有些过气;男二号张国荣在电影圈也还没有成名的作品。至于郑浩南要饰演的Mark哥一角,只是除去这二人之外的男三号。戏份少不说,还在高潮处领便当,根本不是个好角色。
所以,对于郑浩南来说,这个选择题一点都不难,一个早早挂掉的男三号,一个妥妥的男一号,而且导演还是徐克,那我为什么要演那个男三号呢?
再说了,郑浩南是“新艺城”的签约演员,也是公司重点培养的对象,理应得到公司的照顾,自然徐克就“偏了心”,将男一号交到了他的手上。
至于结果,当然是另外一回事了。
Mark哥这个角色,最终落到刚刚离开TVB的周润发手上。
天意弄人,周润发凭借自身强大的气场和扎实的表演功力,硬是将Mark哥这个男三号演成了男主角,且一举拿下金像奖影帝,从此成了电影圈红人。
那是另外一段传奇了。
《英雄本色》系列,也是我们接下来要聊的话题。
明天见。
来源:邑人电影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