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进入1980年代早期,周润发因为《上海滩》一举大火,成为香港的“长剧之王”,其他主演的《鳄鱼潭》《火凤凰》等,部部表现不错。可就是在电影领域,依旧毫无建树。
周润发,早就该火起来的。
周润发比成龙小一岁,可是成龙早在1978年就凭《醉拳》火出了天际,那时候周润发还在不咸不淡地演电视剧,《上海滩》还没有出,电影圈还摸不到边。
进入1980年代早期,周润发因为《上海滩》一举大火,成为香港的“长剧之王”,其他主演的《鳄鱼潭》《火凤凰》等,部部表现不错。可就是在电影领域,依旧毫无建树。
但既然是“长剧之王”,就有开发的潜力,毕竟群众基础已经打下了。
“新艺城”野心勃勃打造港片史上最强IP 《最佳拍档》时,起初想要找的主演就是周润发。结果,因档期问题,发哥错过这个在大银幕上蹿红的绝好机会。
麦嘉那边,在请周润发而不得之后,不得不咬牙拍出200万天价加日本市场分红,请来“歌神”许冠杰。结果呢,这招也算是妙棋,直接扭转了乾坤。因为当时“新艺城”主打的是喜剧,而当时香港喜剧市场上最无敌的就是“许氏兄弟”。尽管“许氏兄弟”领衔的大哥许冠文,但是那时候他已人到中年,有些过气了,弟弟许冠杰不仅年轻,还帅,还是唱歌界的扛把子,红着呢,妥妥的电影潜力新秀。麦嘉这一招既瓦解了“许氏兄弟”,又凭借三部曲实现空前绝后的票房三连冠,一举奠定了“新艺城”的历史地位。
发哥,就这么错过了当红的机会。其实,那时候的发哥自己没开窍,非要去演那些新浪潮导演的文艺片,尽管靠《等待黎明》拿下了金马奖影帝,靠《女人心》收获了香港金像奖影帝提名,但是无奈票房不给力,还沦为了“票房毒药”,没人敢请。
不过,人要当红,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
许冠杰作为周润发的替补,大火了之后。机会,终于倾向了发哥。
这一次,就是《英雄本色》。
在当了5年的票房毒药之后,“长剧之王”的周润发优势不再,尤其是84版《笑傲江湖》没有如期中的火爆之后,终于被TVB扫地出门,发哥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
结果,这个时候吴宇森将《英雄本色》的剧本交到了他的手上,请他出演片中的男三号Mark哥。而这个角色,原本属于郑浩南,这个角色是为他量身定制的,连名字都是直接用他的英文名Mark。
结果,在郑浩南选择向左转,出演了徐克执导的《刀马旦》,去演男一号。那时,他是金像奖最佳新人,正在升起的新星,他当然更想演男一号,而且还是徐克执导。
最后的结果,大家都应该庆幸郑浩南没有出演Mark哥。要不然他真演了,可能“小马哥”就真的只是男三号,而不是周润发的反客为主,硬是将男三演成了男一。更为可惜的是,郑浩南此后也失去了冲击一线的机会。直到1993年他出演了《香港奇案之强奸》,那张原本可塑性很强的脸从此被定型为奸角,再也不得翻身。当然,浩南哥也不是没有收获,他迎娶了那个年代闯荡香港影坛最火的外国女打星之一的大岛由加利,抱得美人归,艳羡一众大长腿爱好者。
而周润发,则因为“小马哥”一角,一举咸鱼翻身,跃升为香港的天皇巨星,而且红到了好莱坞。影响之大,无以复加。
那么,这一切,都是怎么来的呢?
还得从头说起。
话说,吴宇森与徐克这两个怪才,很有些相爱相杀。
当初,身在“嘉禾”的吴宇森,看了徐克执导的“混乱三部曲”,尽管三部片的票房都极其惨烈,但是吴宇森看出了徐克是一位好导演,功力非凡,而且想象力很绝。于是,他将徐克推荐给了麦嘉,由麦嘉出面邀请徐克加入新成立的“新艺城”。
吴宇森与麦嘉是老友,“新艺城”刚一成立,创业作就是邀请吴宇森出面执导的《滑稽时代》。“新艺城”由三巨头麦嘉、石天、黄百鸣联合三人经营,其中麦嘉是制片人,石天是演员,黄百鸣是编剧,但拍戏不能没导演,于是就从嘉禾把吴宇森请了过来,拍了创业作《滑稽时代》,票房不错,100万的成本收了500多万港币,在香港影坛打响了招牌。
吴宇森当时是“嘉禾”的签约导演,出来单独拍戏是有吃官司风险的。为了麦嘉,他甚至将导演署名改成了吴尚飞。
为了规避风险,“新艺城”还创新推出了一个新鲜的“监制制度”,监制融制片人和投资人的身份于一身,凌驾于导演之上,对整部电影有生杀予夺的大权。没曾想,香港电影监制的代表人物,后来成了徐克,很多影迷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比如《英雄本色》《倩女幽魂》《笑傲江湖》《东方不败》《新龙门客栈》等等,他都是监制,而不是导演。不是导演,观众却把电影归到他的名下,这一点,只有徐克能够做到。当然,“成龙电影”作为一个标签,是强行设定,只要有他出演,就算“成龙电影”,这个要单论。
由于吴宇森对“新艺城”的开创之功,当他推荐徐克的时候,麦嘉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
那时候的“新艺城”,在《滑稽时代》大获成功之后,又请了不同的导演拍了几部戏,比如午马拍的《欢乐神仙窝》,蔡继光拍的《不准掉头》等等,麦嘉还亲自上阵做导演拍了《追女仔》,但这些人都不稳定,午马是邵氏的人,蔡继光是TVB的人,麦嘉自己是老板,管理整个公司,哪有空天天泡片场,所以急需找一个专职的导演。
所以,徐克能来“新艺城”做专职导演,可谓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了。
徐克到了“新艺城”之后,改头换面,向市场妥协,抛弃了天马行空的“新浪潮”,执导了《鬼马智多星》等一系列大受欢迎的喜剧片,一举成为新艺城的王牌,风光无限。
吴宇森与徐克,也因为推荐之功,成为了好友。
然后,又是身在“嘉禾”的吴宇森,当他听说徐克想要摆脱“新艺城七怪”的集体创作模式,想要单独拍片的时候,再次向“嘉禾”高层推荐。然后,就有了“嘉禾”砸重金投拍徐克执导的《蜀山:新蜀山剑侠》的事。而且,尽管影片票房失利,但是“嘉禾”依旧想给徐克机会,力主他成立自己的电影公司。
所以,早期吴宇森对徐克的帮助是很大的。
电影圈也是江湖,总是要有人情往来的。
吴宇森在顺手推荐了徐克之后,自己的发展形势却不妙起来。
吴宇森,原本也是电影天才,早在中学时代就玩8mm摄影机拍戏玩。后来进了邵氏,给当时香港最红的大导演张彻做副手。张彻非常器重他,视之为接班人。不过邵氏体制僵化,吴宇森混了几年都得不到独立执导的机会,于是偷偷给张彻留了张纸条,不敢当面说,就从邵氏出走了。因为此举,张彻骂了吴宇森好久,觉得他是叛徒。吴宇森从“邵氏”转投了“嘉禾”,在“嘉禾”终于做上了导演,但日子过得不怎么开心。因为“嘉禾”一直让他去拍恶搞风格的喜剧片,虽然票房不错,却并非真正想拍的东西,因此非常苦闷。
等到1983年底,吴宇森和“嘉禾”合约期满,这才正式转投“新艺城”。但此时“新艺城”已经成为和“邵氏”、“嘉禾”并驾齐驱的大公司,人才济济,吴宇森来晚了。
1984年,“新艺城”内部分裂。自曾志伟率先出走,脱离了“新艺城七怪”的创作团队,徐克紧随其后,也提出要出走单干。毕竟,他的背后有“嘉禾”的支持,“嘉禾”邀请他成立独立制片公司。后来,在“新艺城”的幕后金主“金公主”的老板雷觉坤的再三挽留下,双方各让一步,徐克依旧与“新艺城”保持亲密合作关系,但允许他成立“电影工作室”,甚至可以越过“新艺城”,直接和“金公主”交流,创作空间获得完全自由。徐克的女友施南生,也紧跟着管理新公司的财政。
同一年,“新艺城”台湾分公司的主管张艾嘉,同样不满喜剧创作路线,提交辞呈。恰在其时,从“嘉禾”转投到“新艺城”的吴宇森,被要求接替张艾嘉,继续开拓台湾市场。
然而,吴宇森执导的《笑匠》、《两只老虎》等喜剧通通扑街,遭遇了事业的最低潮。张艾嘉回忆,那时吴宇森每晚都会喝醉,然后跟她打电话诉苦:我太惨了!
脱离“嘉禾”,本就是不想再拍喜剧片,结果到了“新艺城”,还是要玩这一套,自然创作没啥热情,心中的苦闷,可见一斑。
1985年,“六爷”邵逸夫停止电影业务,并将旗下邵氏院线转给潘迪生的“德宝”公司。帝国倾塌,游侠失业,曾经的邵氏群英纷纷下岗,包括那位人到中年发际危的美男子狄龙。
曾经,他在“邵氏”与姜大卫组成“绝代双骄”,绝杀全香港师奶,通吃东南亚。后来,狄龙、姜大卫这对好兄弟还是闹掰了。但狄龙转身与楚原展开合作,一下拥有了“香江第一美男”、“古装第一小生”、“古龙御用男主角”等诸多美誉。
谁曾经,转眼就是失业。纵是狄龙,也无法面对这种窘境。
好在,从“邵氏”失业后,狄龙接到了“新艺城”伸来的橄榄枝。
加入“新艺城”后,他接的第一部戏就是《卫斯理传奇》。该片拍摄过程中,吴宇森从台湾返回香港,准备开拍新片。
在台湾发展的不顺,以成败论英雄,回到“新艺城”,这样的吴宇森是不受待见的,在麦嘉面前就有些抬不起头来。于是,吴宇森前去找徐克看有无合作的机会。
此时,徐克正在捣鼓一个剧本,叫《英雄本色》。徐克的这个剧本,改编自1967年龙刚导演的同名电影。而龙刚版英本也非原创,而是改编自1965年的西片——《午夜枪声》,这是老牌法兰西帅哥阿兰·德龙的第一部美国片。
美国原版的名字叫“Once a Thief”,意思是“曾经是一个贼”,影片是一部标准的偷盗类犯罪片,讲的是曾经参与偷盗过的艾迪,在一起新发生的抢劫杀人案中被警探维多认定为疑犯,并对他展开调查。此时,艾迪的兄弟佩达克带着小弟前来拜访艾迪,并邀请他参与一起价值一百万美元的抢劫案。艾迪因为维多的调查,失去了工作,个人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因为他找不到其他工作,他决定与兄弟见面,并同意参与抢劫。与此同时,维多发现艾迪实际上在那起谋杀案没有关系,只是被冤枉。他去见艾迪,向他透露自己的发现,抹去他的嫌疑。但艾迪已经参与了抢劫计划。接下来,相爱相杀的时刻到来了。
龙刚版《英雄本色》只是借鉴了美国版,故事改编很大,改成了现实题材。因为这部影片的出品方是“新联”公司。而“新联”又是著名的“新长凤”里的那个“新”,另外两家是“长城”与“凤凰”。既然是左派电影,电影实际是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讲的是谢贤饰演的李卓雄,因为盗窃罪入狱15年,出狱后只想好好生活,改过自新,不再参与犯罪。可是他曾经的老板独眼龙怎么都不放过他,一心想要将他再次拉下水。
李卓雄的弟弟李志琛,因为哥哥曾经是盗贼的消息,在公司里抬不起头,无法获得提拔。于是,怪罪于哥哥。独眼龙游说弟弟盗窃自家公司泄愤。卓雄闻讯赶来救出志琛。时警察掩至,为保弟清誉,卓雄代志琛认罪,弃械投降。最后,卓雄与志琛洗净隔阂,联手对决独眼龙。
这版最后有一场精彩的枪战,但整部影片都以写实为主,讲的是“一日为贼终身为贼”这句偏见遭遇的尴尬境遇,突出的是出狱后的李卓雄想做个好人,想靠自己的双手改变命运而不得的悲剧。批判的当然是以资本社会不让人改过自新的邪恶性。这是一部带有强烈社会批判性质的影片。
对了,影片里的谢贤真的一看就是谢霆锋的老子,两个人简直一个模子里拓出来的。
在徐克手中,他想将这个故事改编成一部现代性质的侠义枪战片。而且,想将主角改成女性。
就在徐克只写了几页大纲,尚未深入改编的时候,吴宇森找上了门来。
两人一起交谈的时候,自然而然地聊起了这个项目。吴宇森反对徐克将角色改成男性,认为还是应该继续拍三个男人的情谊。
经过一番细谈之后,徐克觉得,吴宇森比自己更适合、也更需要拍这部《英雄本色》,于是便慷慨地将项目拱手相让给老友。
至于三个女人的故事,也并没有被搁浅。同年,徐克找来林青霞、钟楚红和叶倩文三位当红花旦,执导了女版英雄本色,这就是《刀马旦》。
吴宇森接下这个项目后,马上行动起来,开始物色主演阵容。
很快,角色就定下了两名演员,一个是已潜入“新艺城”的狄龙,另外一个徐克刚刚从TVB签下一位新人演员——李子雄。
狄龙,与吴宇森算得上同门,他们都是张彻的得意弟子。所以,《英雄本色》里宋子豪一角他当仁不让。不过,当时狄龙正在拍摄《卫斯理传奇》,差点分身不暇错过这个角色。幸而龙哥慧眼识片,得以顺利出演。
如果狄龙没有参演本片的话,也许我们就看不到日后《英雄正传》《老虎出监》《人民英雄》《义胆红唇》《边缘岁月》等一整套的过气大佬血泪史了。
另外一名原定的演员是郑浩南,因为他也是“新艺城”的签约演员,角色是为他量身定制的,因为原作中不存在这个角色,剧中甚至直接用了浩南哥的英文原名,就叫Mark。有关这个故事,前面已经讲过了。
最终,这个角色花落周润发。这是由施南生建议的,她凭借女性的直觉与对演艺圈的熟悉度,觉得发哥值得这个角色。
这样,有了狄龙、周润发、李子雄,吴宇森与徐克将项目交给“金公主”与“新艺城”去审批,好拿到预算。结果,金主觉得这样的阵容,无论是导演,还是主演,过气的过气,倒霉的倒霉,新人又过于新,没有一个有票房号召力,这可不是一个好生意,就不太想给批过。
怎么办?
这个时候,男二定下谁,就成了关键。吴宇森选择了张国荣。
那时候,张国荣已经在唱歌事业上打出了名气,电影尚属于新人,但号召力还是可以的。毕竟,“新艺城”不是已经靠将唱歌的许冠杰打造成了一线大牌嘛,经验咱有啊。
就这样,项目最终定了下来。
男一狄龙,男二张国荣,男三周润发,反一李子雄。
接下来,是大家都熟悉的事了。
《英雄本色》横空出世了。
最终,票收3465.1万,打破了香港影史纪录,轻松拿下1986年年度票房榜冠军。周润发硬是靠超强的气场,将男三演成了男一,顺利拿下了金像奖影帝。狄龙则拿到了金马奖影帝。两人双双翻红。吴宇森与“电影工作室”也一起火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年的金马奖颁奖晚会上,狄龙和周润发双双入围金马影帝,最终狄龙胜出。是夜,担任主持人的姜大卫,在后台获悉后,主动走上前悄悄说了一句:恭喜你。
狄龙错愕片刻后,再也忍不住满心的欢喜和激动,紧紧与姜大卫相拥,这两位疏远多年的“邵氏双雄”潸然泪下。一旁的尔冬升也跟着猛虎落泪。
第6届金像奖颁奖典礼,则开启了周润发横扫千军的霸屏时代。颁奖典礼举行当日,发哥还在澳门,和邓光荣拍摄电影《江湖龙虎斗》。收工以后,便匆匆赶往颁奖典礼现场,连礼服都没时间换。
上台领奖时,发哥套用了《英雄本色》里的台词作为获奖宣言:我等了三届,为什么要在我今晚穿得最随便的时候,才得到这个奖?
底下满堂大笑,但发哥的精彩表现远不止如此。他还在衣服兜里掏出了一张喜帖,递给了为他颁奖的郑裕玲:“这是喜帖,我又再次结婚了。”
Dodo一边收帖一边嫌弃地说:“又来啦?”而与发哥结婚之人,正是携手走到至今的发嫂——陈荟莲。当晚可谓双喜临门,一时开心到忘形的发哥,在回去的时候一不小心,将奖杯跌落在地,断了。哈!
狄龙与周润发那一年红的发紫。而唯一失意的,则是张国荣。
因为有了张国荣的倾情加盟,电影才有得拍。而且,在拍摄过程中张国荣还私下不止一次问过吴宇森需不需要再借钱,表示自己可以私掏腰包进行资助。
可以说,没有张国荣对吴宇森的鼎力支持,就看不到《英雄本色》这部电影了,至少是未必能看到现在的《英雄本色》。
在拍摄过程中,由于发哥最闲,身上只有这部片约,他就不计片酬,全身心投入,在片场和监制、导演紧密配合,结果由于他的表现相当不错,于是不断得到加戏,他饰演的“小马哥”的戏份随着拍摄进展不断加强,最终由一个大哥身边的马仔变成主角。
电影片长就这么多,既然周润发得到了加戏,就得挤占其他人的戏份。谁呢?张国荣。
好在,张国荣没太计较,觉得影片好就可以了,不必太在意自己的得失。
还有李子雄,作为一名新人,该片也是他的银幕处女作。结果,上来就演反一号,又多处与和其他演员对戏的戏份。结果,李子雄很胆怯,不敢直面他狄龙这些前辈,戏份接不上,被吴宇森气得从早骂到晚。
吴宇森对李子雄谆谆教导:你的眼神最犀利、最性感,尽量用眼神对抗他们。当他们戏多的时候,你什么也不用做,用眼神凝望对方就可以了。
而且,徐克、吴宇森以及三位主演都对这位新人颇为照顾。发哥拍着他的肩膀说:子雄,你看,我们不知多少年才能够碰到这样一部电影。
李子雄的表现也没有令人失望,凭借大哥成这一阴险毒辣的反派形象,同时提名了金像最佳男配和最佳新人,以及金马最佳男配三项大奖。
《英雄本色》本来是一部普通的、关于兄弟情义的警匪片,徐克建议吴宇森,联系自己最近几年的苦逼经历,把个人的真实情感代入其中。
影片中有一场酒吧戏,伴随着《几许风雨》的旋律,小马和豪哥、阿成回忆,在台湾遭枪指住太阳穴的江湖往事,也是来源于现实经验。
当年,周润发和林岭东在马来西亚演出,由于阿东刚从加拿大回来,不懂得应酬,讲错了话,两人被当地黑社会用七把枪指着头逼着灌酒。
《英雄本色》后不久,林岭东也邀请发哥主演了《龙虎风云》。大概是他看到这段“小马借酒抒怀戏”,心有戚戚焉吧。
吴宇森的确将自己的经历与感悟都拍进了电影之中。
而且,也因为《英雄本色》,吴宇森开创了动作片领域的一个分支,即枪战片。
吴宇森早年一直跟着张彻拍动作片,他对于动作片领域的熟稔,比徐克更甚。但是,通过《英雄本色》,他将动作片的“暴力美学”通过枪战另辟蹊径地演绎了出来,开创了香港电影的新格局。
其后,随着林岭东、杜琪峰、陈木胜等人的加入,共同将这一影片类型拍出了新高度。连好莱坞都要来学习香港,拍成了《变脸》《勇闯恶魔岛》等经典影片。
警匪片往往讲究的是一个正邪对立,而吴宇森的枪战片不是,他的电影中不是简单的邪不压正,甚至,他抛弃了正与邪之间的分野,偏重的隐藏在背后的兄弟情谊。
对的。吴宇森的电影,拍出了香港电影激情燃烧的岁月。
而且,兄弟情也成为了香港电影的典型标签。
无论是美国版《午夜枪声》,还是龙刚版《英雄本色》,突出的都是亲兄弟之间的骨肉情。而到了吴宇森版《英雄本色》,小马哥与宋之豪之间的兄弟情,真正成为影片主题,超越了宋子豪与宋子杰之间的骨肉情。
周润发的主动加戏,不经意间创造了香港电影新的主题,意义非凡。
也是《英雄本色》的火爆,直接开启了香港电影的黄金十年,从1986年到1995,成为了香港电影史上最辉煌的时刻。1995年之后,就应声倒下,再也没有起来过。
香港电影的辉煌,在于“双周一成”格局的建立,而1986年周润发的崛起,正式确立了“一周一成”的双雄对立局面,到1990年周星驰才加入进来。
在吴宇森的调度下,《英雄本色》不仅揉入了他自己的经历,而且揉入了他对时代的思考。
前文已经讲过,《英雄本色》之所以能够大火,在于它迎合了当时香港的社会情绪。那就是,对于香港未来的迷失。
那个时候,香港已经确定要于1997年正式回归祖国。那个时候,距离回归还有10年的时间,香港普遍弥漫着一种悲观情绪,觉得香港一举要变成社会主义了,可能就繁荣不再了。
所以,《英雄本色》里的名言名句,经典台词众多,像什么“我等了三年,就是要等一个机会,我要争一口气,不是想证明我了不起,只是要告诉人家,我失去的东西一定要拿回来!”“神也是人来的,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就是神。”“你侮辱我没关系,你不要侮辱我的朋友!”等等。
但是,真正点题是小马哥说出的这句,“想不到香港的景色这么美,这么美的东西一下就没了,真是不值得”。
香港的美景为什么一下就没了?
那时的香港人,就是这么觉得的,他们感觉回归了,香港的美景也就没了。
还有,那时的香港,刚刚经历过1960-1980年代高速发展的20年,社会秩序正在调整中,新秩序刚刚建成又没有彻底建成。因此,社会也会显得乱糟糟的。
对于此,影片也通过角色之口,进行呼吁,“江湖道义现在已经不存在了,身边的人没有一个可以相信”。古老的“道义”,大家已经不再讲了,金钱成为了衡量社会的新的标尺。因此,在老一代人的心目中,觉得社会已经变了,传统儒家精神消失了,礼乐崩坏。
吴宇森将他的孤愤与不满,还有对于情谊的追求,一股脑通过《英雄本色》讲了出来,极大地迎合了当时的社会情绪。就像《战狼2》迎合了国内民族情绪的高涨,《长津湖》迎合了国内反美情绪的高涨,这种情绪都转变成了票房,共同完成了一个时代的乐章。
所以,《英雄本色》的成功不是没有原因的。只是,后来,时过境迁,大家都只记住了影片中小马哥的义薄云天,自动过滤掉了影片中对于回归的忧虑情绪。
随着《英雄本色》的大火,已经成为商人的徐克,就想着要开拍《英雄本色2》,但是吴宇森觉得自己该讲的都已经讲完了,没有必要再拍什么续集了。
可是,徐克给出了一个吴宇森无法拒绝的理由。
因为,那时的“新艺城”,内部已经出现了大问题。曾经的“新艺城七怪”,随着曾志伟、徐克、施南生的离开,只剩了四位。可是,这四位之间,也闹起了情绪,相互看不惯。
其中,三巨头之一的石天,发展形势最不好。陷入了尴尬的局面。徐克为了帮助老友,就请他来出演《英雄本色2》,担任重要角色龙四。这也是石天为数不多的严肃性角色,不是大家所熟悉的喜剧形象。
帮扶石天的理由,是吴宇森无法拒绝的。毕竟,《英雄本色》就是徐克帮扶自己的作品。为了兄弟情,必须得拍。
可是,在拍摄《英雄本色》时,由于徐克自己在拍《刀马旦》,无暇分身,也就没有太多干涉吴宇森的创作自由。可是,到了《英雄本色2》时,徐克的时间有了,就以监制的身份,不断对影片加以干涉。这一点,吴宇森不能接受。
一而再再而三,两个人各有性格的创作型天才之间就发生了嫌隙,再也无法继续合作下去。
所以,后来的《英雄本色3》,就已经是吴宇森离去后,徐克不得不亲自上手的炒冷饭之作。
徐克,也将自己年轻时生活在越南的经历揉入了影片之中,但是他一贯的蜻蜓点水的写实观,使得影片流于形式,没有深入下去。最后只剩下了激烈的枪战场面,深度欠奉,因此也成为了三部曲里口碑最差的一部。
即便是第二部,也是失去了深度,只好在宽度上进行拓展,将故事扩展到了美国,变成了国际化题材。新任的“小马哥”,也成为了归国华侨。在形式上玩出了一些花样。而且,为了弥补第一部里张国荣的遗憾,这一部里特意为张国荣加戏,并捧他成为了当年的金像奖影帝提名者。
后来,吴宇森在离开了徐克之后,拍摄了他更想拍摄的影片,像《喋血双雄》《义胆群英》《喋血街头》《纵横四海》等片,慢慢成为了世界级“暴力美学”的宗师级大导,功成名就。
当然,后来徐克与吴宇森还是化解了矛盾,一起把酒言欢,不过这都属于后话了。
来源:邑人电影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