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文| 柚柚编辑| 文静初审|小满
文| 柚柚
编辑| 文静
初审|小满
香港影坛传奇女星郑佩佩离开我们才一年多,她的小儿子原和玉就因为连续两年发起众筹给妻子治病的事情,在网上被骂得体无完肤。
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第一打女",用尽一生心血培养出来的孩子,为什么会让外界如此失望?
当年蔡澜那句"她一生都在为别人而活"的评价,现在看来是不是早就预言了这样的结局?
1969年,23岁的郑佩佩正是演艺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
作为邵氏电影公司的"第一打女",她在银幕上英姿飒爽,深受观众喜爱。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她遇到了台湾富商原文通,为了爱情毅然决然地息影嫁入豪门,从香港搬到了美国。
那时候的郑佩佩,以为自己找到了人生的港湾,可以安心做个幸福的家庭主妇。
她怀着满腔热情投入到家庭生活中,一心想要为丈夫生儿育女。
从1969年到1980年代,郑佩佩总共怀孕8次,其中4次流产,这对任何一个女人来说都是巨大的身心创伤。
她咬牙坚持,最终生下了4个孩子,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
生活看似美满,实际上郑佩佩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丈夫忙于生意,家里的大小事务全都压在她一个人身上。
4个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每一个细节都需要她亲力亲为。
那些年里,她几乎把自己的所有精力都奉献给了家庭,完全没有了自己的时间和空间。
到了1980年代末,这段看似幸福的婚姻走到了尽头。
郑佩佩和原文通离婚了,她一个人带着4个孩子,生活的重担全部落在了她的肩膀上。
没有经济来源,没有亲人帮助,在异国他乡独自抚养4个孩子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1992年,郑佩佩的人生又迎来了一个重大转折点。
她在美国的生意彻底破产了,身无分文的她只能带着孩子们回到香港。
这个曾经在银幕上光芒万丈的女星,现在只能借住在佛堂里,靠着微薄的积蓄维持生活。
那段时间对郑佩佩来说是人生的最低谷。
40多岁的年纪,带着4个未成年的孩子,没有固定收入,连个像样的住所都没有。
很多人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就崩溃了,郑佩佩却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
她开始重新考虑回到演艺圈的可能性。
1993年,机会来了。
周星驰的《唐伯虎点秋香》找到了她,让她出演华夫人这个角色。
这个角色虽然不是主角,但给了郑佩佩重新证明自己的机会。
她在片中的表现让所有人都眼前一亮,那种成熟女性的魅力和精湛的演技,让观众重新认识了这个曾经的动作女星。
这部电影的成功让郑佩佩彻底翻红了。
她开始接到越来越多的片约,虽然大多数都是配角,但每一个角色她都演得很认真。
从《卧虎藏龙》里的碧眼狐狸到各种古装剧里的长辈角色,郑佩佩用自己的实力在演艺圈重新站稳了脚跟。
郑佩佩重新有了收入,生活逐渐稳定下来。
她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孩子们身上,尤其是对唯一的儿子原和玉更是疼爱有加。
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孩,原和玉从小就享受着特殊的待遇,妈妈和三个姐姐都把他当成心肝宝贝。
原和玉从小就展现出了对极限运动的热爱,喜欢各种刺激的户外活动。
25岁的时候,他想要环游世界,体验不同国家的极限运动。
这对普通家庭来说可能是个奢侈的想法,郑佩佩却二话不说就支持了儿子的梦想,拿出积蓄资助他完成了这次环球旅行。
郑佩佩对孩子们的爱是毫无保留的。
她总是想尽办法满足他们的需求,不管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
她觉得自己小时候吃了太多苦,绝对不能让孩子们重复自己的经历。
这种想法本身没有错,但问题是她的保护有些过度了。
孩子们遇到困难的时候,郑佩佩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帮他们解决所有问题。
她从来不让孩子们体验挫折,不让他们学会独立面对困难。
在她的保护伞下,孩子们习惯了依赖,习惯了有人为他们承担一切。
郑佩佩的三个女儿都有着不同的人生道路。
大女儿原丽淇长得很像好莱坞女星刘玉玲,曾经短暂地涉足过演艺圈,但最终还是选择了相对安稳的生活。
二女儿比较低调,只是在《黎明之眼》这部电影中露过面,之后就很少有公开的消息。
三女儿原子慧是最像母亲的一个,不仅长相神似,在演艺事业上也最有成就。
她曾经获得过香港小姐亚军的头衔,之后在演艺圈也有不错的发展。
相比之下,她是四个孩子中最独立,也最能承担责任的一个。
从三个女儿的发展轨迹可以看出,即使是在同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每个孩子的性格和能力还是有很大差异的。
女儿们相对来说更加独立一些,可能是因为传统观念中女孩子需要更早地学会照顾自己。
相比之下,作为家中唯一男孩的原和玉,从小就被当成小皇帝一样宠着,这种过度的保护反而成了他成长路上的阻碍。
他没有机会学会如何独立面对困难,如何承担责任,如何为自己的选择买单。
2023年,郑佩佩因病去世,这对原和玉来说是个巨大的打击。
失去了最大的依靠,他需要独自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不幸的是,2023年他的妻子被诊断出患有乳腺癌,需要大量的治疗费用。
面对这样的困境,原和玉选择了众筹的方式来筹集治疗费用。
2024年,他第一次发起众筹,目标是5万美元。
考虑到郑佩佩刚刚去世,公众对这个家庭还是比较同情的,这次众筹还算成功。
问题出现在2025年,原和玉再次发起了众筹,同样是5万美元的目标。
这一次,公众的反应就完全不一样了。
很多人开始质疑,为什么一个有手有脚的成年男性,不去想办法自己赚钱,而要向普通民众伸手要钱?
网友们扒出了原和玉的各种信息,发现他是个健康的成年男性,有正常的工作能力,并且还热爱各种需要花钱的极限运动。
这些发现让公众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转变,从同情变成了愤怒。
著名作家蔡澜曾经这样评价郑佩佩:"她一生都在为别人而活。"
这句话当时可能只是对一个女性牺牲精神的赞美,现在看来却像是一个预言。
郑佩佩确实一生都在为别人而活,年轻时为了爱情放弃事业,中年时为了孩子承受一切苦难,晚年时为了家庭重新打拼。
她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家人,尤其是对儿子原和玉,几乎是有求必应。
这种过度的保护和溺爱,表面上看是母爱的体现,实际上却剥夺了孩子独立成长的机会。
原和玉从小到大都被保护得太好,遇到任何困难都有母亲帮他解决。
他从来没有学会如何独立面对挫折,如何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
当郑佩佩去世后,这种保护消失了,原和玉就像失去了主心骨一样,不知道该如何应对生活中的困难。
妻子生病需要钱治疗,他想到的不是如何努力工作赚钱,而是如何从别人那里得到帮助。
这种思维模式的形成,和他从小到大的成长环境密不可分。
蔡澜的那句话现在看来确实很有预见性。
郑佩佩一生为别人而活,最后却没有教会孩子如何为自己而活。
她用自己的方式爱着孩子们,却没有意识到这种爱有时候也会成为束缚。
公众对原和玉众筹的批评,其实反映的是对这种依赖性思维的不认同。
在大家看来,一个健康的成年男性应该有能力为自己的家庭承担责任,而不是把这种责任转嫁给社会。
原和玉的行为让人想起了那些"巨婴"的故事,身体成年了,但心理上还是个需要别人照顾的孩子。
结语郑佩佩的一生可以说是传奇的,从银幕上的打女到生活中的坚强母亲,她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什么叫做责任和坚持。
她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向别人伸手,而是选择靠自己的努力重新站起来。
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敬佩。
可惜的是,她没有把这种独立自强的品格传递给孩子,尤其是儿子原和玉。
过度的保护和溺爱,最终让孩子失去了独立生存的能力。
这个教训告诉我们,真正的爱不是替孩子解决所有问题,而是教会他们如何独自面对这个世界。
来源:龍影Jackie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