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有朋“卖艺不卖身”玩“双标”,偶像与粉丝的距离该如何丈量?

好看影视 港台明星 2025-08-30 13:15 2

摘要:51岁的苏有朋打算办一场音乐会。主办方说,买高价VIP票的观众,能享受1V10的合影环节。但VIP票少啊,抢票那叫一个难,跟春运抢火车票似的。

苏有朋这回可算是被推到风口浪尖上了!就因为一句“卖艺不卖身”,闹得沸沸扬扬。

51岁的苏有朋打算办一场音乐会。主办方说,买高价VIP票的观众,能享受1V10的合影环节。但VIP票少啊,抢票那叫一个难,跟春运抢火车票似的。

没抢到VIP票的粉丝就不干了,集体呼吁普通票也加个合影,还说自己不差钱。

结果苏有朋回应:“这是音乐会,不是合影会。我卖艺不卖身。”这话一出来,舆论风向变了。

有人笑他“老派直男”,有人骂他“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还有人翻出他早年“乖乖虎”的人设,感慨岁月把偶像滤镜都摔碎了。

说实话,不少人看了都觉得“没文化,真可怕”。本来就不可能跟每个人合影,这是明摆着的事儿。要是直接说“时间有限,没办法跟每位粉丝都合影,希望大家多理解体谅”,多简单。非得整出“卖艺不卖身”这种话,听着还像在说“普通票没资格”,只能说这真是不作不死。

从粉丝角度看,他们的想法也不是没道理。现在的演唱会,可不只是听歌,更多是沉浸式体验。

从荧光棒应援到舞台互动,再到周边、粉丝见面会,观众花的钱里,包含着“为情怀买单”的情感溢价。

VIP票有合影特权,普通票观众就觉得自己被区别对待了,心里肯定失落。

这就跟去餐厅吃饭,隔壁桌套餐送甜品,自己桌却没有一样,不是吃不起,就是气不过。

在苏有朋这边,他也有自己的考量。他从“乖乖虎”转型成导演、制片人,更看重音乐会的纯粹性。“不卖身”这话,其实是对艺术价值被消费主义绑架的反抗。

要是音乐会变成大型合影现场,演员忙着摆姿势,观众忙着修图发朋友圈,那音乐还有啥灵魂?

但问题在于,苏有朋这“直男式回应”,没跟上时代变化。现在粉丝经济是“你把我当家人,我把你当兄弟”的新生态。

粉丝花了钱,就盼着能跟偶像有情感联结,被重视。可“卖艺不卖身”这话,听起来太疏离,像在说“我只是打工的,别跟我谈感情”。

最后,苏有朋道歉了,但这事留给娱乐圈的思考还没完。当偶像和粉丝从“单向崇拜”变成“双向选择”,艺人得在坚守艺术底线和满足粉丝期待之间找到平衡。

这答案,不在“卖艺”还是“卖身”里,而是得“用心”,用心做作品,也用心听粉丝的声音,既不卑微讨好,也不傲慢说教。

毕竟,真正的偶像,靠的是作品和态度,是时间沉淀下来的信任和温度 。

结尾加上[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均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来源:槿灿看娱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