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前总觉得,成龙是不会老的。就像我们总笃定,青春是攥在手里不会跑的一样。看他在电影里飞檐走壁、跳高楼、钻车底,哪怕年过六十,照样能吊威亚从高空往下冲,落地时拍着灰笑,他好像永远是那个能跟命运叫板的小伙子。可就在他戴老花镜夹菜的那一秒,突然就懂了:原来衰老从不是
有没有哪一个人,让你感觉衰老只是一瞬间的事?
有。
成龙。
八月的加拿大 , 71 岁的成龙大哥,被拍到和友人聚餐,画面中的他依旧是那么神采奕奕,精神矍铄,时不时和好友谈笑风生。
但那一头的白发以及脸上的皱纹,却满满都是岁月的痕迹。
尤其是当看到他必须戴着老花镜才能夹到菜,心里突然涌上一股唏嘘与心酸。
成龙老了,我们的青春也结束了。
以前总觉得,成龙是不会老的。就像我们总笃定,青春是攥在手里不会跑的一样。看他在电影里飞檐走壁、跳高楼、钻车底,哪怕年过六十,照样能吊威亚从高空往下冲,落地时拍着灰笑,他好像永远是那个能跟命运叫板的小伙子。可就在他戴老花镜夹菜的那一秒,突然就懂了:原来衰老从不是循序渐进的,它就藏在某个不起眼的细节里,比如一次扶眼镜的动作,一头藏不住的白发,然后猛地砸在你心上,告诉你:哦,原来他老了,我们的青春,也跟着走远了。
还记得去年他拍《熊猫计划》, 70 岁的人,愣是没把自己当老人。高空威亚吊到十几米高,他不用替身,亲自往下跳,穿越玻璃窗时,碎片溅在胳膊上,他连眉头都没皱一下;还有那场飞檐走壁的戏,他踩着墙往上爬,动作不如年轻时利落,却依旧稳当,落地时没踩实,被惯性甩出去几米,手撑着地面缓了好一会儿,镜头里能看到他咬了咬嘴唇,可转头跟工作人员说话时,又变回了那个爱开玩笑的大哥: “ 这威亚今天跟我闹脾气呢,下次得跟它约法三章。 ”
今年的《捕风捉影》更让人看红了眼。他跟梁家辉的打戏,没有花里胡哨的剪辑,没有特效加持,就是实打实的拳拳到肉。镜头里他挥拳的力道、躲闪的反应,哪像年过七旬的人?两人对打的时候,眼里都带着 “ 要把对方撂倒 ” 的劲,成龙被打到后退时,扶了扶腰,可下一秒又冲了上去。看那场戏时,手心都攥出了汗,既觉得过瘾,又有点心疼 —— 他明明可以靠资历、靠情怀,可偏要跟自己较劲,把每一场打戏都当成最后一场来拼。
可要是翻回几十年前的电影,才知道这份 “ 拼 ” ,是他刻在骨子里的习惯。 1978 年《醉拳》横空出世,他带着功夫喜剧的新鲜劲儿闯进观众视野,那时候的他,年轻气盛,翻跟头、耍拳脚,一举一动都透着活泛。后来拍《 A 计划》,有场从四层楼高的钟楼往下跳的戏,没有特效,没有安全气囊,就两块布挂在中间当缓冲。开拍前,工作人员都劝他用替身,他摆摆手说 “ 我自己来,效果才真 ” 。镜头一开机,他从钟楼边缘脱手,身体往下坠的时候,屏幕外的人都跟着屏住了呼吸,生怕下一秒出意外。结果他落地后,拍了拍身上的灰,笑着跟导演说 “ 你看,地心引力这东西,真没骗我 ” 。后来才知道,这场戏他拍了两遍,第二遍落地时膝盖磕到了,可他硬是没说,直到收工才去处理伤口。
还有《警察故事续集》里那场飞跃广告牌的戏,他从行驶的公交车上跳起来,双手抓着广告牌的铁架,身体悬在半空,玻璃碎渣子顺着胳膊往下掉,他却死死攥着不放,直到翻上广告牌顶。拍完后,他的手掌被磨得全是血泡,可他只说了句 “ 下次找个结实点的广告牌 ” 。《奇谋妙计五福星》里,他穿轮滑鞋从货车底钻过去,旁边就是来来往往的车流,轮滑鞋的轮子擦着地面响,看得人心脏狂跳,他却一脸轻松,还跟镜头比了个耶。
他的打戏,从来都不是 “ 主角光环 ” 加持。别人拍 “ 一打多 ” ,群演都等着轮流上,他的戏里,坏人是真的蜂拥而上,他却能凭着机灵,把身边的东西都变成武器。抱着梯子转一圈,就能扫倒一片;拿起反光伞挡一下,再顺势推出去,就能把对手撂倒;就连路边的笤帚、相机三脚架,到他手里都跟 棍棒 似的,灵活得很。小时候看《醉拳》,我也学着他抡板凳,结果没站稳,板凳砸了自己的脚,疼得直哭,那时候只觉得他潇洒,长大后才懂,那些看似轻松的动作,背后是无数次的摔倒和练习。
他这一辈子,都在跟电影较劲。 1971 年以武师身份进圈,每天最早到片场,最晚走,别人不愿意拍的危险戏,他都抢着上,就为了能多一个镜头。摸爬滚打七年,才靠着《蛇形刁手》《醉拳》走出自己的路。后来红遍两岸三地,甚至火到欧美,成了真正的国际巨星。纽约时报把他评为 “ 史上 20 位最伟大的动作影星 ” ,吉尼斯世界纪录说他是 “ 表演特技最多的演员 ” ,奥斯卡、金像奖的终身成就奖,他都拿了个遍。王晶以前拍《城市猎人》,找官方要《街霸》的版权,对方一听是成龙主演,直接就同意了。
可再厉害的人,也敌不过岁月。以前他拍鹿特丹大楼滑玻璃的戏,嫌玻璃不够滑,还手动加速,那股子冲劲谁也拦不住;现在他出席活动,要穿舒服的鞋子,夹菜要戴老花镜,接受采访时会说 “ 现在拍动作戏,得多歇会儿了 ” 。有人说,现在的年轻演员也很拼,可怎么看都少了点什么。是啊,少的是那种 “ 把命交给电影 ” 的狠劲,少的是不用特效也能让观众心跳加速的真实感。科技越来越发达,很多高难度动作靠特效就能完成,可那些用血肉之躯拼出来的名场面,才是真正能刻在观众心里的经典。
我们感慨成龙老了,其实也是在感慨自己的青春老了。 年少时 守在 VCD 机前,一遍遍看《 醉拳 》《红番区》《尖峰时刻》,跟着他的动作比划。他的电影,就像一本青春纪念册,每一部都藏着我们的回忆 。
他老了,我们也不再是那个会因为模仿他抡板凳而砸到脚的小孩了。可还好,他留下的那些经典还在。不管过多少年,再看《 A 计划》的钟楼坠落,再看《醉拳》里的嬉笑怒骂,还是会被他的敬业打动,还是会想起那个追着他电影长大的自己。
成龙这样的演员,前无古人,或许也后无来者。他的老去,是岁月的必然,可他用一生拼出来的电影传奇,还有我们藏在那些电影里的青春,永远都不会老。就像他夹起的那片牛肉,裹着牛油香,暖着胃,也暖着我们关于青春的回忆 —— 那回忆里,有他飞檐走壁的身影,也有我们无忧无虑的时光。
来源:金钱猎人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