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流行音乐教父”走了

好看影视 港台明星 2024-12-04 14:01 3

摘要:2024年12月2日,中国台湾著名音乐人、电影导演、演员,被称为“流行音乐教父”的刘家昌因癌症去世。他最后一次出现在微博上,是在数月前的2024年7月1日。当时,刘家昌发布了一篇文章,控诉自己和家人持续数年的财产纠纷,文章中配有他的近照。照片中,这位曾经在娱乐

“还能要求什么?只希望我死的时候,大家再理直气壮,唱一次《我是中国人》。”

2024年12月2日,中国台湾著名音乐人、电影导演、演员,被称为“流行音乐教父”的刘家昌因癌症去世。他最后一次出现在微博上,是在数月前的2024年7月1日。当时,刘家昌发布了一篇文章,控诉自己和家人持续数年的财产纠纷,文章中配有他的近照。照片中,这位曾经在娱乐圈呼风唤雨的才子早已变得枯瘦、苍老,眼神也变得十分黯淡。文章的最后,他用近乎恳求的语气表达着自己落叶归根的理想,并提到了自己的代表作《我是中国人》,希望听众们记住他。

华语乐坛的年轻听众或许早已经不记得刘家昌的名字,但是,当《庭院深深》《一帘幽梦》《往事只能回味》《独上西楼》等老歌旋律响起时,他们一定能够如肌肉记忆被唤醒一般地跟着哼上几句。实际上,这些旋律优美动听,歌词意味深长,富有东方含蓄美感的歌曲都是刘家昌的作品。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华语乐坛,刘家昌是一位重量级的人物,他不但创作了多首传唱大江南北的好歌,还是许多华语乐坛顶尖歌手的伯乐和老师,刘文正、凤飞飞、林青霞、费玉清、邓丽君、欧阳菲菲等,很多人都受到他的培养,或和他有过密切的合作。此外,他也是著名的电影导演和演员,他的浪漫爱情电影曾抚慰过无数孤单的心灵。

不过,这位曾经以作品抚慰人心的才子,却始终没有获得心灵上的宁静。他少年时离乡背井,年轻时又为爱情所困,为辛劳的工作所苦。他抓住了时代的机会,晚年却没能成功发展自己,产生全新的作品,又反复陷入家庭纠纷中。这样戏剧化的人生,可能正如他在自己的一首知名作品《小丑》中写下的歌词那样:“启幕时欢乐送到你眼前,落幕时孤独留给自己。”

刘家昌 图/视觉中国

古典、固执的歌者

“有一年,从台北回到南昌,到龙虎山,我在机场免税商店买香烟,背景音乐放了邓丽君的《我心深处》。付了钱以后,我希望他找(钱)慢一点……啊……那个心里的感触,很怀念她。”

这是刘家昌晚年在大陆接受采访时,谈到已经故去的合作者、歌手邓丽君时的一段感言。“希望找慢一点”这种富含感情和韵味的表达,就如同刘家昌本人创作的词曲一样,温婉典雅,又带有一丝浪漫气质。而在刘家昌自己的歌词里,也常常见到这样的表达,比如“你说人生艳丽我没有异议,你说人生忧郁我不言语”“一片片白茫茫遥远的云河,像雾般朦胧地掩住了我”。这些词句,都充满了来自旧时代的古典韵味。

这样高度风格化的表达方式,在刘家昌的人生中几乎随处可见,了解多了的人,甚至能从他的言行和作品中,咀嚼出一种让年轻人感到有些奇特的、极端固执但又颇具特色的古典审美。2010年,他在节目中和电视节目主持人徐熙娣聊天时,谈到后辈歌手中有没有他所欣赏的人,他不假思索地提到了王菲。他说,有天在家开着电视,他听到王菲唱《千言万语》,唱到“千言和万语,随浮云掠过”这一句时,王菲在“浮云”和“掠过”这两个词语之间的断句,让他感到惊艳。因为这首歌原本是邓丽君的作品,当年出版这首歌时也是由他为邓丽君配唱的,当时邓丽君甚至都没有这样精准的表达,但是王菲仿佛天生就会。“我没有教过她,她却知道这样唱。”他感慨地回味着这段经历。但在访谈现场,很多年轻人都表示,他们并不明白刘家昌所指的那种“断句”和“语感”究竟是什么。

这是属于刘家昌本人的风格,也是以他为代表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主流台湾音乐人的音乐风格。他们大都生于大陆,童年时离开家乡,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强烈影响,中国传统古典诗词、传统戏曲,都能成为他们创作的元素。与刘家昌、骆明道、翁清溪并称为那个年代四大词曲作家的音乐人左宏元曾经提到,自己从小在战乱中学习了很多地方戏曲,到台湾之后成为创作人,当然无法摆脱这样的影响。而左宏元也正是刘家昌多年的合作者和前辈,也是曾深深影响他歌曲创作的人。他们身上都有来自那个年代的、抹不去的烙印。而这种古典的烙印,日后就成了刘家昌身上最显著的标签。

词曲大家

从小远离家乡的刘家昌是如何走上音乐创作这条道路,并找到自己擅长的这种风格的?这与他青年时代的经历有很大关系,也和他所处的时代形成了完美的互动。1961年,自幼移居到韩国的华侨学生刘家昌来到中国台湾读大学,他从小就擅长唱歌,于是到台湾后也在夜总会驻场,并开始创作作品,渐渐有了名气。据刘家昌自己所说,当时在夜总会成名的都是女歌手,几乎只有他一个男歌手。虽然在外人看来,这句话,多半是性格骄傲自负的刘家昌的一种自夸,但是也能从侧面说明他的能力和进取心。

实际上,在刘家昌刚到中国台湾的那个时期,华语当代流行音乐还未真正起步,表达现代人心声的现代“民歌运动”要在十几年之后的1975年才真正开场。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随着电影、电视行业的发展,本土音乐人开始有了更多撰写影视音乐的平台和机会,以左宏元为代表的一些音乐人开始在影视歌曲的创作中加入中国传统的音乐元素,试图创造一些全新的风格。而从那时起就经常为影视剧订制作品的刘家昌,也深深受到了这种风格的影响。

在当时,由作家琼瑶的爱情小说改编的电影风靡一时,俊男靓女的浪漫故事,古典的才子佳人情怀,牵动着各个年龄层的观众的心思。刘家昌正是在这个时期进入了影视音乐的圈子,1968年,他为琼瑶电影《月满西楼》谱写了自己的第一首电影主题曲,随着电影的热映,他写的歌曲也很快走红。很快,刘家昌又把触角扩展到唱片界,那时的唱片行业还只有黑胶唱片这一种传播渠道,听众们也只能到夜总会、歌厅去享受歌手的表演。聪明的刘家昌对社会环境和当时流行的曲风有着敏锐的把握,他签下了歌手尤雅,并为她写下适合灯红酒绿时代特色的《往事只能回味》,果然成为当时的金曲。而他也凭借着琼瑶电影主题曲和传唱度极高的流行歌曲,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创作人。

20世纪70年代的制作人刘家昌确实有着无人可敌的地位,当时很多优秀的歌手都是通过他的引荐进入歌坛的。这些人日后都成为华语歌坛无人不知的中流砥柱,而每天沉浸于录音、写歌工作的他,也确实有着这样敏锐的职业嗅觉。刘家昌曾讲述过自己第一次遇见歌手费玉清的场景,那时,青涩的费玉清被自己的姐姐、女星费贞绫引荐来到他面前试唱,他只稍微听了一下,就知道这个人有一副金嗓子,就直接跟身边的唱片公司老板使了个眼色,示意他把费玉清签下,甚至不用费玉清再多唱几句。这件事也证明了刘家昌在职业上的判断力。

然而,刘家昌的这种“爆火”,背后却也埋藏着一种深深的隐忧,他的音乐创作一直停留于“词曲四大家”探索出的、符合当时商业模式的传统中式歌曲的套路中,内容从未进入过现代。他也丝毫没有感受到一个新的时代正在来临,很快,他在歌坛就无法找到自己的位置了。1975年,当李双泽、杨弦、胡德夫等人发起的台湾民歌运动,开始探索属于当代人真实的声音,当20世纪80年代,真正被誉为台湾流行音乐教父的创作歌手罗大佑登上舞台,刘家昌那种纯古典派的创作再也无法表达当代人最真实的观点和情感,成为落后于时代的“怀旧之音”。

果然,到了20世纪80年代,声量逐渐微弱的刘家昌正式宣布退出歌坛,聪明而骄傲的他也知道,属于自己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混乱、动荡的晚年生活

退出歌坛后的刘家昌,其实也会偶尔不甘寂寞,重新出现在人们的眼前,而且不止一次。他开过复出演唱会,为别人写过歌,回到大陆做过评委。多年来,通过各种真真假假的传闻,人们能够意识到,这位20世纪70年代的巨星过得似乎并不如意。而实际上,甚至从他还在当红的时代开始,刘家昌的身上就常有各种真真假假的传闻:争风吃醋,打架,离婚,结婚,出轨。而在晚年,刘家昌和妻子、影星甄珍离奇的反目事件更是令人们瞠目结舌。

2010年,为了儿子刘子千踏入歌坛的首张专辑,刘家昌曾登上很多综艺节目进行宣传,这也是他的家务事第一次登上台面,在那时,人们突然发现,这位低调的巨星十几年来依然那么固执地坚持着他的“老派作风”,到了有些夸张甚至滑稽的地步。他利用身为制作人的优势,为他的儿子打造了一张风格极为“老派”的专辑,在很多地方,他都要求身为年轻人,甚至在海外学过音乐的儿子唱出他要求的那种古典的“韵味”,甚至连MTV也要照着几十年前的风格拍摄,儿子则不得不听取他的意见,结果,刘子千的歌曲因为这种奇怪的气质,被很多年轻人拿来恶搞,居然也成了一种反向宣传,风靡一时。

到了2023年,八十多岁的刘家昌又自曝家务事,自称他和妻子甄珍早在多年前就离婚,只是为了孩子才保持婚姻的假象。而甄珍和他之间一直有着极其混乱的经济纠葛,为此,他甚至不惜自曝很多夸张的家丑事件,试图“威胁”甄珍占据舆论高地。而无奈的甄珍也只能对媒体曝出,刘家昌多年来好赌,挥霍钱财,用固执的脾气对待家人和孩子,自然也不适合做父亲。而这桩家务事,直到如今刘家昌去世,也没能有一个水落石出的结果。

真真假假的事件中,人们能够依稀看清一个事实,刘家昌这位当年的巨星,始终活在过去的辉煌之中。他的才华,他的敏锐、坚持和固执曾是他事业辉煌的基石,但也给他自己和家人带来了无法躲避的阴影。如今,这一切随着他的去世都尘埃落定,化为了那些精致浪漫的曲调,留给听众缅怀。人们能理解他歌中的那些乡愁和落寞,却也只能哀叹,这种不知节制的性格带给他的大起大落的命运。这种遗憾,也正如他作曲的《独上西楼》中所写到的那样:“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记者:仇广宇(qiuguangyu@chinanews.com.cn)

编辑:杨时旸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