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12月4日下午1点22分许,知名作家琼瑶在家去世,享年86岁。琼瑶在遗书中写道“我不想听天由命,不想慢慢枯萎凋零,我想为这最后的大事‘作主’。”
“不要哭,不要为我伤心,不要为我难过。我已经‘翩然’的去了!”
这是琼瑶留给世间最后的文字。写了一生情的琼瑶,最后的收笔,居然如此绝情。
2024年12月4日下午1点22分许,知名作家琼瑶在家去世,享年86岁。琼瑶在遗书中写道“我不想听天由命,不想慢慢枯萎凋零,我想为这最后的大事‘作主’。”
童年的颠簸、少女的忧伤、中年的大风大浪、晚年的生死课题,在此刻,都找到了来时的路。
提及琼瑶,人们往往会联想到那些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那些曾经陪伴了无数人青春岁月的电视剧。然而,琼瑶的传奇远不止于此,她的一生,本就是一部跌宕起伏、充满爱恨情仇的长篇小说。
琼瑶出生于战火纷飞的1938年。六岁那年,战火烧到她的家乡湖南,一家人在逃难中历经生死,两个弟弟在混乱中走失,父母心如死灰,差点走向携手生命的尽头。是琼瑶的哭声,挽救了父母,也挽救了这个家庭。这段经历,虽然琼瑶的童年蒙上了阴影。也正是从那时起,在颠沛流离的日子里,文字成了她唯一的慰藉,她开始在心中编织着一个个美丽的故事,用以抵御现实的残酷。
青春的叛逆,文学之路的启程
青春期的琼瑶,成绩并不出众,甚至在家庭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父母的偏爱让弟弟妹妹光芒四射,而她则显得懦弱无能。自卑与孤独如影随形,她甚至尝试过用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直到有一天,她遇到了国文老师。国文老师的出现,像一束光照亮了琼瑶灰暗的世界。那段禁忌的师生恋,虽然最终没有结果,却激发了琼瑶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她将自己的情感倾注于笔端,写出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窗外》,这部作品不仅让她一战成名,也让她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改变。
《窗外》的出版,对琼瑶来说既是荣耀也是伤痛。它让琼瑶的婚姻走到了尽头,也让她的家庭关系陷入了冰点。不过,正是这部作品,让琼瑶找到了自己的文学定位,也让她遇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平鑫涛。平鑫涛的赏识和支持,让琼瑶的文学才华得以充分展现,他们共同创造了属于他们的“爱情王国”。
爱情与事业的双重绽放
琼瑶与平鑫涛的爱情,虽然饱受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彼此成就,共同走过了几十年的风雨。在平鑫涛的推动下,琼瑶的小说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捧红了一代又一代的明星,也让她成为华语世界最具影响力的言情小说作家之一。琼瑶的爱情剧,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反叛精神,戳中了时代的痛点,满足了人们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在那个集体主义盛行的年代,琼瑶的作品无疑是一种反叛。她笔下的爱情,总是比天大,无视任何礼教与现实束缚。无论是《窗外》中的师生恋,还是《还珠格格》中的阿哥格格与皇权的对抗,都展现了琼瑶对个体情感的尊重和对自由的向往。
琼瑶作品的影响与争议
琼瑶剧无疑是华语影视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曾经陪伴了无数人的成长。从《梅花烙》到《还珠格格》,从《一帘幽梦》到《情深深雨蒙蒙》,这些经典剧目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了爱情的甜蜜与苦涩,也让他们在游戏中体验到了人生的百态。琼瑶剧中的爱情观,虽然在现代看来可能有些过时甚至“狗血”,但在当时却是一种对爱情的纯真向往和对人性的深刻探讨。
有人批评她的作品过于理想化,脱离现实;有人指责她的爱情观过于狭隘,缺乏深度。但无论如何,琼瑶的作品都已经在华语文化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她的作品,不仅是一代人的记忆,更是一种文化现象,你可以对琼瑶剧嗤之以鼻,但你无法回避,因为就像大水漫灌,是你绕不过去的青春。
在文学界,琼瑶的作品或许并不被所有人认可,但她的文学价值和贡献却是不可忽视的。琼瑶的作品,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细腻的人物刻画,吸引了无数读者的目光。她擅长将复杂的情感纠葛融入简单而动人的故事中,让读者在泪水中感受到爱的力量。她的文字,虽然朴实无华,却能够直击人心,触动人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更重要的是,琼瑶的作品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华语言情小说的空白。在那个年代,言情小说并不被主流文学所接纳,甚至被视为“低俗”的代名词。是琼瑶却用自己的笔触,为言情小说正名。她用自己的作品证明,言情小说也可以有深度,也可以探讨人性,也可以成为文学的一部分。
琼瑶的一生,就是一部活生生的言情小说。她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什么是生活的真谛。她的作品,虽然饱受争议,但无疑在华语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用自己的笔触,影响了几代人。
琼瑶,好久不见,再也不见!
琼瑶,一路走好。#琼瑶去世#
来源:小于娱乐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