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瑶背后是一段漫长的罗曼蒂克消亡史

好看影视 港台明星 2024-12-08 08:19 2

摘要:回到爱情这个词本身来说,现代意义上的爱情这一词其实很年轻,它建立在近两百年来思想解放,经济发达,工业文明等等一切的剧变基础上。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恋爱脑会被人骂的呢?

从前的从前,不只琼瑶剧,很多影视作品都是爱情至上的,包括王朔的作品,也处处是爱情。

回到爱情这个词本身来说,现代意义上的爱情这一词其实很年轻,它建立在近两百年来思想解放,经济发达,工业文明等等一切的剧变基础上。

简而言之,爱情是种奢侈品,建立在物质生活充实的基础上。

琼瑶这一生,早年因战乱颠沛流离,但也是深受五四时期思想的影响,要恋爱自由,要民主,这种观念几乎从头到尾贯彻在她的作品里。

同时她的作品又有很多21世纪新生代无法理解的「糟粕」,这也是她近几年广受争议的原因之一。

只是我始终坚持,评价文学作品应当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来看,不是每个作家的作品都能像《红楼梦》,跨越几百年的光阴历久弥新。

过去百年,整个社会对未来是从绝望到充满希望的,从抗争到抗争胜利的,经济、科技及现代文明的进步更将这种充满希望的感觉放大,而爱情,也就顺理成章了。

我以前调侃我们这代人,很多都是看言情(耽美)把脑子看坏掉了,但那些恋爱脑和青春期的幻想,都是个体以及社会意识的「来时路」。

忘记「来时路」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好比刘邦忘记沛县,赵匡胤忘记宋州。

不可否认,我们这个社会曾经有那么二三十年,由于经济飞速发展,一切欣欣向荣,信息又相对没有那么爆炸,集体都沉浸在「明天会更好」的幻梦中,这种幻梦不只有对爱情的期许,还有对个人价值实现等多方面的隐隐期待。

小说家,尤其是商业化的小说家,很大程度上是承担了社会「造梦者」的功能的,金庸如是,琼瑶如是。

金庸还没有过时,琼瑶似乎有点过时了,绝不是因为二人文笔或者讲故事的能力有差别。

最重要的原因是二人笔下故事的母题不同。

什么叫文学母题呢,母题乃是文学的永恒主题,如死亡、成长、野心、爱情、冒险、堕落等都算是母题。

就是说这个故事主要在讲什么,那就是它的母题,主要讲爱情,那爱情就是它的母题,讲冒险,比如《鲁滨逊漂流记》,那它的母题就是冒险。

每个时代流行的母题都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社会显示和集体意识。

爱情,这个母题,从梁祝到牡丹亭到张爱玲……似乎都有谈及,可只有到了经济腾飞的现代才真正意义上拿到了台面上来,拿到了市井百姓的世俗生活中来。

只有到了现代,人们说起要去找个男人/女人谈恋爱不是一件太羞耻的事。

尽管古有诗经唱情,司马相如写《凤求凰》,可这些从来都不是文化生活的主流。

没有琼瑶,应当也会有其他造梦者,在那样一个物质极大丰盛的年代里,予以精神消遣,甚至寄托。

现在,人们不谈恋爱自由了,因为恋爱早就自由了,只是人们不敢自由了。

好像有越来越多的未知,年轻人越来越迷茫,工作都没找到呢,你跟我谈什么追求真爱?

互联网上铺天盖地「恋爱脑没好下场」的新闻,随时刺激着大家脆弱的神经。

如果你去蹲过一个情感博主的直播间,你时不时就能听到大家对恋爱脑连线者的群殴。

爱情,又变成了一种可望不可及的东西。

至于金庸的故事,即使在当下,你还是可以找到一些应景的感想,家国情怀也好,历史伤痛也罢,乃至傻小子练成绝世神功的爽文桥段也仍旧没过时。

没有褒贬,我从不觉得写小情小爱就比写历史大势低人一等,何况琼瑶的故事也是有很多时代变迁的烙印和家国情怀的。

每个时代,人们需要的精神产品不同。

琼瑶那种太浪漫太精致叙事风格,放到今天这个已经带点迷茫的时代里,突兀是难免的。

一如人们对恋爱脑的深恶痛绝。

什么,你竟然为了一个男人(女人)去这么要死要活的?简直该下地狱。

这种人不分手留着过年吗?

无情成了「明智」的代名词,所以才有那句流传甚广的:智者不入爱河。

大概就是这种逻辑。

从这些心态变化里,其实很能察觉到人们的心态变化,无关对错,就是心态和选择不同了。

从整个历史来说,琼瑶流行的时间不长,可是从过去几十年的经济腾飞来看,她的确可以代表一个时代,一个「幻想」无罪的时代。

把爱情至上这种既不经济、又不环保,既不保家、也不卫国,既不怨刺、亦不深省的原则作为叙事主题,传播了二三十年,已称得上漫长。

我不知道未来世界会怎么发展,也许多年后,当人们提起琼瑶,可能还是会想到那是一个爱情概念终于浮上水面,进入寻常百姓家茶余饭后的时代。

就像千年后,人们提起王莽,还会评价一句,他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来源:繆繆繆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