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瑶平鑫涛的婚姻是假象,情书是糖衣,遗嘱是毒药

好看影视 港台明星 2024-12-21 02:27 1

摘要:三毛在信里,用一种像姐姐对妹妹的语气,把她对琼瑶的心疼、不解、甚至一点点劝慰,写得直白又犀利。读着读着,我忍不住想,这些话琼瑶当年看了,心里到底有没有什么感觉?还是说她一直都懂,只是选择无视罢了?

最近翻看一些老书,竟然读到了三毛当年写给琼瑶的一些话,心里莫名有点触动。

三毛在信里,用一种像姐姐对妹妹的语气,把她对琼瑶的心疼、不解、甚至一点点劝慰,写得直白又犀利。读着读着,我忍不住想,这些话琼瑶当年看了,心里到底有没有什么感觉?还是说她一直都懂,只是选择无视罢了?

三毛写给琼瑶的信里,有一段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你的伴侣,到底是什么,你难道还不知道吗?”看似轻描淡写,实际上是一针见血。三毛用了一个很特别的比喻,她说琼瑶嫁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盏长夜无眠的孤灯。这话听着让人心疼,也让人唏嘘。

想想琼瑶的生活,她从年轻时就不停地写作,一年一本小说,持续了几十年,连手指磨得都要包纱布才能继续写。那种拼命的状态,听起来特别浪漫,但细想一下,却又透着一种无奈。或许琼瑶自己也知道,她是在用这种方式维系什么,或者逃避什么。

我记得琼瑶曾经写过,她的生活基本上就是一张书桌、一台打字机和一个可园。平鑫涛则像一个不知疲倦的“督工”,监督着她写书,甚至连她吃饭睡觉的时间都被压缩到极限。每天从早到晚埋头写作,三个月不出房门,这样的日子,就算她再热爱文字,难道不累吗?不孤独吗?

其实从三毛的信中,能感受到一种惋惜。三毛说,琼瑶这么拼,这么辛苦,却不会用自己赚来的钱去好好享受生活。写了一本又一本畅销小说,把自己关在可园里,却错过了外面的世界。三毛劝她出去看看,呼吸一些新鲜空气,不要把自己困在一个“牢笼”里。但我猜,琼瑶可能未必听得进去。

她自己也写过,她和平鑫涛的爱情里,的确有诗情画意的部分。他会每天手写情书,一口一个“亲爱的老婆”,也会为了她的生日跑遍天南海北买礼物。这样的细节,换做任何一个女人,心里都会感动。但感动之外呢?这些“浪漫”的举动,真的足够填满她内心深处的孤独吗?

再回到三毛那封信里,我觉得三毛看得很通透。她说琼瑶嫁的其实是她自己的那盏孤灯。听起来像是在批评平鑫涛,但我觉得,这话更像是一种提醒。孤灯是什么?它是琼瑶自己选的,是她选择了那样一种需要时刻燃烧自己、驱散黑夜的生活方式。换句话说,她并不是被动地陷入了某种局面,而是主动地选择了用爱情、创作和繁忙的生活,填补内心的空虚。

后来听说琼瑶在平鑫涛去世后,才知道丈夫早在生前就写好了遗嘱,把公司交给了自己的儿女,还背着她藏了两个保险柜。知道这个消息时,我能想象她心里的滋味,肯定不单单是失落,而是一种说不出的痛楚。她或许不是在意那些财产,而是无法接受平鑫涛没有提前和她商量,甚至在最后的事情上,都选择对她隐瞒。

平鑫涛的去世,就像是压垮琼瑶心里某根弦的最后一击。她卖掉了可园,搬离了那个住了大半辈子的地方。从她的文字里,我能感觉到,那一刻她或许是在割舍,割舍和平鑫涛的回忆,割舍那些看似甜蜜却始终带着苦涩的往事。但同时,她也像是在告别过去的自己,那个被孤灯照亮,却始终停留在黑暗里的琼瑶。

想到这里,我忽然特别佩服三毛。她早早地看透了这一切,却没有用咄咄逼人的方式去刺破,而是选择用一种温柔的、旁观者的语气去提醒她。三毛是个明白人,她知道琼瑶身在局中,是不可能听进去那些“旁观者清”的话的。她只是在尽一个朋友的责任,给出自己的看法,然后把选择权交给对方。

说到底,琼瑶是不是懂得三毛的话,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有没有真正面对过自己的内心。她选择了平鑫涛,选择了把自己困在可园,这些都是她自己的决定。就算这些决定最终带给她痛苦,她也只能自己去承受。这是她的自由,也是她的代价。

而三毛呢?她的文字之所以能打动人,正是因为她有一种把复杂的情感和人生经历写得特别透彻的能力。她的每一句话,看似在写别人,其实也像是在写自己。她劝琼瑶走出可园,呼吸新鲜空气,其实何尝不是在提醒所有人,不要被自己的选择锁死,不要让自己活成一盏“孤灯”。

再回头看琼瑶和平鑫涛的故事,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也是一种关于人生选择的隐喻。琼瑶选择了她认为的幸福,也承受了随之而来的孤独和痛苦。这样的选择,对她来说是不是值得,只有她自己知道。但对于旁人而言,这或许是一种警醒:我们追求的东西,真的能填满我们内心的空缺吗?还是说,它只是另一种形式的孤灯?

来源:伙伴3号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