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地狱》:如何突破人生的困境?

好看影视 港台电影 2024-12-26 20:23 1

摘要:《破地狱》是一部香港电影,主人公道生本来是一名婚礼策划师,但因为市场不景气,被迫改行做起葬礼经纪人。“破地狱”是葬礼上超度死人的一种仪式,但电影中道生的一句话却更值得观众思考:活人也需要破地狱,活人也有很多地狱。

《破地狱》是一部香港电影,主人公道生本来是一名婚礼策划师,但因为市场不景气,被迫改行做起葬礼经纪人。“破地狱”是葬礼上超度死人的一种仪式,但电影中道生的一句话却更值得观众思考:活人也需要破地狱,活人也有很多地狱。

在生活中,人们经常会有“被困住”的感觉:人们可能被工作、被家庭困住,也可能困在一段过往、一种情绪当中,这种处境让人感到不舒服,甚至窒息,但是又觉得无助、没办法解决问题、突破困境。

很多时候,人们“被困住”是由于周遭的客观原因,如果是暂时的,人们还有蓄积的能量和资源,可以通过改变环境来“冲破”困境。比如电影的主人公,由于原本从事的行业不景气而负债累累,就通过他人介绍(人际资源)进入了丧葬行业,让自己的事业和生活有了转变的契机。

但很多时候,被现实的处境困住的人缺乏能够突破局面的资源和能力。比如贫穷是一种困境,这种处境让身处其中的人缺乏好教育、好工作的机会,也会让人无法进行长远的计划,贪图眼前的小利,从而更难摆脱当前的处境。

家庭暴力也是一种困境,受害者往往受到身体、精神、经济等多方面的剥削,从而没有能力走出施暴者的控制。施暴者还会切断受害者的社会关系,使得受害者求救无门。

无论如何努力都不能摆脱困境,因此而绝望、不再求助,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习得性无助”,与抑郁症息息相关。这种情况下,冲破困境需要更大的勇气和力量。电影中,文哥世世代代从事传统丧葬行业,儿子并不喜欢从事这个行业,却也没有其他本事,不得不服从父命、继承衣钵。

有时候困住人们的不是真实的处境,而是自己固定的思维模式或者行为模式。思维模式是指人们已有的规则、态度和世界观等。抑郁症患者往往有着不正确的负面思维定势。一个人抑郁的时候,世界看起来也是灰色的。他的想法往往出现无助、无望的特点,比如认为所有一切都很糟糕而想不到好的方面,或者觉得事情再也好不起来而且没有任何方法能改变情况等等,这种绝对化的想法往往会让人们放弃努力。抑郁的人还会存在很多自我批评的想法,觉得自己没用或者没有价值,他们会因此伤害自己,有些人甚至觉得活着没有意义,产生轻生的念头。

思维定势决定了我们视角和行为:如何看待自我和他人、如何审时度势、如何进行决策。思维模式就像一个机关,当我们面对困难,人们会用惯性思维来应对当前的情况。思维模式往往是由于先前的经验形成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或者活动倾向。在情况不变的情况下,定势可以帮助人们迅速找到熟悉的办法来解决问题。一旦情况发生变化,定势也会妨碍人们转化思维和视角,很难采取新的方法,从而从思想和行动上给人套上枷锁。

同样是在电影中,文哥的女儿从小崇拜父亲,但文哥却因为行业传统认为“女人污秽”,将手艺传给儿子,造成了文哥和女儿之间长期的父女矛盾。

“被困住”让人们不能达成既定的目标,“解困”也就意味着可以继续向目标前进。所以“破地狱”可以被认为是解决问题的方式:认知的变化和行为的变化。人们可能采取不同的认知方式来应对情绪,换句话说,就是我们认知方式影响了情绪。负面的应对方式包括逃避、自我责备、责备他人、反刍思维(反复回想所经历的事情、不能自拔)、灾难化(设想当前的状况多么糟糕)等。正面的认知方式,包括积极关注(想一些美好的东西)、关注计划(思考该如何更好应对当前状况的行动计划)、积极重评(重新对事件进行正面评价)、转化视角(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当前的时间)等等。人们可以采取合理情绪技术,即通过调整对于事情的解读、不断获取实际的反馈,来达到缓解负面情绪的目的。

除了认知上“跳出盒子”,行为上做出改变也非常重要。行动首先要制定目标和计划,这是行为认知治疗中关键的环节。治疗师协助患者制定与其价值观和期望相符合的、现实可行的短期或长期的目标、计划,在向目标努力的过程中,患者会获得意义感和动力,在完成一个个短期小目标中提升自我效能感和自信。抑郁症还会让人回避社会互动,也不去参与感兴趣的事情。在认知行为治疗中,治疗师会和患者找出因为抑郁症而减少的、本来有兴趣的活动,然后鼓励患者将这些活动融入到日常生活习惯中,并在参与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进而提高正面情绪。

在电影的结尾,文哥在遗书中向女儿表达了未曾表达过的亲情,并打破传统,让女儿给自己完成了“破地狱”的丧礼仪式,道生也在一次次“破地狱”中改变了自己对于人生的看法,准备好迎接新的生命到来。

人人都有困境和心魔,改变认知、采取行动,不用等到最后假以人手,此刻就可自己“破地狱”。

作者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王日出

来源:中国数字科技馆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