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蔡澜先生将自己所奉行的人生信条,浓缩在了《吃喝玩乐》一书中,或许这一本书根本不足以概括蔡澜的“吃喝玩乐”,但或许能够给人思考:
香港四大才子中,蔡澜是金庸眼中唯一自愧不如的人,不光有才华更是唯一一个,能够洒脱地去过自己想过的人生的人。
2023年蔡澜先生将自己所奉行的人生信条,浓缩在了《吃喝玩乐》一书中,或许这一本书根本不足以概括蔡澜的“吃喝玩乐”,但或许能够给人思考:
人就这一辈子,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金庸羡慕蔡澜的洒脱,蔡澜却并不敢“苟同”金庸的生活方式。
1979年金庸和第三任妻子林乐怡结婚时,蔡澜受邀到金庸家吃饭,他当时的好奇心并不在吃上面,只是为了看一看这位和金庸相差了二十几岁的“新娘子”。
但是见面之后,蔡澜完全被金庸家的饮食习惯吓跑,发誓再也不去金庸家吃饭了,原因竟然是,金庸为了奉行小娇妻为自己制定的养生饮食,饭桌上一律低油低盐低脂肪。
眼见着金庸一口一口地吞下水煮青菜,蔡澜一顿饭的功夫都味如嚼蜡食不知味。这对于视吃如命的蔡澜而言,简直是如坐针毡。
如果不能好好吃饭,活着还有什么意思,这才是蔡澜奉行的人生信条。这一点并不是从认识金庸才这样做的,而是蔡澜从小就将此作为人生信条。
蔡澜戏称自己的名字和“菜篮子”同音,这就注定了他一生就得是吃吃喝喝才对得起父母给起的名字。
1957年,蔡澜刚满16岁,就和父亲一起在邵氏电影公司谋职,那时的他才华横溢,但也能者多劳,常常因为工作连饭都没时间吃,这让蔡澜相当苦恼。
父亲不理解蔡澜为何对吃这样执着,因为在父亲那样老一辈人的传统观念里,工作赚钱大于一切,但蔡澜不这样认为,人活着就要吃好玩好,剩下的再谈其他。
正是这样的观念,后来蔡澜在香港嘉禾做总裁的那几年,一手捧红了成龙和洪金宝等人,九十年代初蔡澜就是年入千万的“大腕”,但也因一个“没办法好好吃饭”的问题,让蔡澜毅然离开了娱乐圈,转身投入自己喜爱的“餐饮”行业。
虽然还是做节目,但是是关于美食的节目,这在一定程度上就能保证蔡澜能够按时吃饭。从这些方面足以看出,蔡澜有多么在意吃了。
1997年蔡澜推出《蔡澜人生真好玩》、《蔡澜叹世界》等节目,刚开始还能看到蔡澜想要涉足更广泛的世界,到了两千年前后,蔡澜逐步将脚步和目光,缩小到仅仅围绕美食展开。
《蔡澜提菜篮》、《蔡澜叹名菜》以及《舌尖上的中国》节目顾问等,至此蔡澜“好吃”的名头便彻底和他分不开了。
蔡澜眼中的女人所谓饮食男女,食色性也,像坦白自己“好吃”一样,蔡澜也毫不避讳向世人谈论女性,女人不是“老虎”,自然也不必谈之色变。
蔡澜在邵氏公司工作期间,因为主要负责的就是日本市场的相关工作,这让蔡澜得以有机会了解日本女性。
抛开民族政治性话题不谈,单就从日本女人的社会地位而言,在蔡澜眼中日本女人的社会地位,至今都比较低,这是日本历史遗留问题。
在中国大多数地区,婚姻生活中大多数的女人早已实现了独立和自由,这不仅是精神层面的自由,更多的还有经济上的自由。
家庭经济条件稍微好点的,家里妻子身上多少都会有几件奢侈品,但在日本女人观念里,奢侈品和自己是没有多少关系的,这就是为什么在日本大街上,总能看到很多女人只提着牛皮纸袋做时尚单品。
而在传入中国市场的一些日本品牌,如“无印良品”等,其产品所传导的没有品牌的概念,也正符合日本当地的一些社会价值观。
许知远所主持的节目《十三邀》中,有一期是关于蔡澜的访谈,节目里不仅涉及到蔡澜的美食文化,更有关于蔡澜对于女性的“独到见解”。
对于现在社会存在越来越多的剩男剩女的现象,蔡澜也表示不能理解。
相比较剩女大多是主动剩下的而言,剩男大多是被动剩下的,而这其中很大原因就是男人越来越胆小了。
蔡澜的观点是,越是不敢追求喜欢的女生,越没有和女生谈恋爱的经验,经验越少也就越不敢。在蔡澜的观念里,喜欢就去追求,或许一次两次会被拒绝,时间长了自然能够总结经验,该怎么和女孩相处。
不知道蔡澜先生的这种恋爱经验,能够给当下剩男们有所启迪。
断舍离的生活对于蔡澜这种人生态度,对其给与最大包容的就是蔡澜的夫人方琼文。方琼文不仅能给蔡澜胃口上的满足,还能最大程度地给与蔡澜自由自在享受人生的空间。
但是2023年随着方琼文的离世,蔡澜的生活少了一个陪伴者,少了能给他做好吃的人,但是妻子的离去并没有改变蔡澜的生活方式。
方琼文离开后,蔡澜搬离原来的房子,并且开始对过去的生活断舍离,仿佛自己曾经的生活也随着妻子的离去,要来一次彻底的告别。
蔡澜变卖几乎所有的房产,身边名贵的字画和身外物,也是能送的都送,一个不留。
现在蔡澜一个人住在酒店式公寓里,但他并不寂寞,他雇佣不同的厨师,每天变着花样给自己提供天下美食。
蔡澜的生活方式很多人都羡慕,因为他可以完全做自己,但是羡慕归羡慕,真让人人学他未必能有几人做到,就连金庸这样的人,都对蔡澜仅有羡慕的成份,因为豁达洒脱之心,未必人人有之。
来源:小杨历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