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历史的真相,当年即使没有琼瑶,皇冠依然也会起飞

好看影视 港台明星 2025-01-05 10:28 1

摘要:今天之所以会想到写这篇文章,是因为由来已久,大家有一种非常根深蒂固的观念——觉得是琼瑶当年救了岌岌可危的皇冠,没有琼瑶,皇冠肯定早就倒闭了。[泪奔][泪奔]

今天之所以会想到写这篇文章,是因为由来已久,大家有一种非常根深蒂固的观念——觉得是琼瑶当年救了岌岌可危的皇冠,没有琼瑶,皇冠肯定早就倒闭了。[泪奔][泪奔]

但是当真如此吗?我最近去查了一下很多当年的相关资料,发现并不是像大家以为的那样。也许你可以说“琼瑶和皇冠是互相成就,互惠互利,他们互相带飞了彼此”。

但是如果说没有琼瑶,皇冠就会倒闭这种话,其实是非常不符合客观事实的,因为有太多的证据,可以证明这一点。

平鑫涛的皇冠是1954年成立的,刚开始几年确实一时处于亏损状态,经营非常不容易。

但是幸好平鑫涛都一直坚持下来了,到1961年他做了一个重大的改革,从此让皇冠开始实现了扭亏为盈。[灵光一闪][灵光一闪]

平鑫涛把皇冠的价格涨了一倍,内容加两倍。增加了篇幅,扩版增加“每月一书”栏目,可以一次刊完一部长篇小说。

当年最畅销的《自由谈》杂志发行人还告诫平鑫涛:“你在出字典吗?小心加速完蛋!”

事实上那次不但没有完蛋,反而立刻引起了轰动,那期改革后的皇冠,迅速一扫而空。

截图自平鑫涛2005年自传

早年皇冠的“每月一书”栏目,发表了很多作家的成名作,除了琼瑶的《窗外》,还有於梨华的《梦回青河》,冯冯的《微曦》,司马中原的《狂风沙》等等。

截图来自平鑫涛2005年自传

著名作家冯冯早年的照片

第七年(1961年)的扩版改革,让皇冠的经营大有起色,从之前的一直亏损,到逐渐实现了扭亏为盈。可见皇冠并不是等到琼瑶,才开始扭亏为盈的,此时的皇冠已经开始往上走了。

随着皇冠经营状态的逐渐走高,平鑫涛辞掉了公务员和电台的工作。十个月之后就成为了台湾当时影响力最大,发行量最大的《联合报》副刊主编,这就是业界对他能力肯定的最大证明。[灵光一闪]

摘自平鑫涛2005年自传

而在早期的台湾出版史上,有两部最畅销的书,都是由平鑫涛全力策划完成的,这也是他自身出色的运营策划能力的体现。

比如当年《冰点》一天二十万本的抢购盛况,直到四十年后才被《哈利波特》中译本打破。

1962年1月《皇冠》100期签约作家名单,已有一些后来知名作家名字出现,但还没有琼瑶

根据网上的皇冠100期(1962年1月)的珍贵历史资料照片来看,当时皇冠公布了很多签约作家的名字,但是里面还没有琼瑶,但是已经有一些后来的知名作家的名字了,比如冯冯、潘人本、司马中原等等。

说明皇冠的对于知名作家的发掘,是早于发掘琼瑶的。换言之,皇冠的发展过程,并不是只有一个琼瑶。

琼瑶无疑是皇冠最大的一张名片IP,除了琼瑶自身的才华,其中还有平鑫涛对她付出的运营心血。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皇冠的旗下,就只有琼瑶这样一位畅销书作家。皇冠还有大家熟悉的很多知名作家,比如张爱玲,三毛,高阳,侯文咏,张小娴,李碧华,倪匡,张曼娟等等。

比如除了琼瑶之外,文坛大师张爱玲60年代开始的后半生,基本上都和皇冠固定合作,平鑫涛给了她和琼瑶一样的最高版税15%。

哪怕张爱玲去世几十年,至今皇冠都还是张爱玲的全球总代理,其他地方发行张爱玲作品,也要通过他们。

几十年来,皇冠发行了几千本书,并不是只有琼瑶的65本书。其中不乏很多畅销书籍,比如大家熟悉的《哈利波特》系列等等,这是由平鑫涛的儿子平云决策引进的,当时决定引进的时候,《哈利波特》在美国都还没有火。

其实很早以来,皇冠就已经不是只靠琼瑶一个人的作品在运营。这期间,一直都不乏其他作家的优秀畅销书出现。

我找到一张多年前有趣的媒体报道,20年前2004年的台湾最受欢迎十大文学书,其中有两本书都是皇冠发行的,但是却并不是琼瑶的。

这也进一步证明,皇冠不是只有琼瑶一个人的畅销书。[灵光一闪]

二十年前,新京报报道的台湾十大最受欢迎文学书排名

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和平鑫涛相遇之前的琼瑶的状态。

根据琼瑶的一些采访来看,她其实很小就已经开始四处投稿发表文章了。而且确实也发表过不少。她14岁就已经发表了第一部恋爱小说。

包括和前夫庆筠结婚之后,夫妻俩都是文艺青年,庆筠在工作之余兼职投稿发表,琼瑶则在家专职投稿发表。

琼瑶的投稿上报率高于庆筠,尽管如此,他们的稿费收入并不稳定,所以两口子的日子依然过得捉襟见肘。

截图选自琼瑶八九年版自传

这就说明琼瑶当时凭她赚到的稿费,还不足以让她过上宽裕的日子,夫妻俩依然过得颇为贫困潦倒。

可见那时琼瑶的创作能力,还没有到达能成为哪一家出版社“摇钱树”的地步。

琼瑶尽管之前也有给皇冠投过一些中短篇小说,断断续续得到过一些稿费(那时琼瑶也同时在给其他出版社投稿)。

但是和其他作家比起来,当时的琼瑶的表现并没有那么亮眼。也没有引起平鑫涛的太多留意。所以即使到1962年6月的第100期皇冠的签约作家名单里,都还没有琼瑶的名字(也就是那时的琼瑶,还没有资格被皇冠签约[捂脸][捂脸])

皇冠在1962年6月1日第100期发布的签约作家名单

直到后来琼瑶寄来的一些中篇小说增多,平鑫涛开始逐渐留意到她的才华。长篇小说《窗外》更是引起了他的极大关注。

在此之前,琼瑶已经给很多出版社投稿发表过不少东西,但是十几年来,从未收到过一位编辑的主动邀稿。

她在25岁时,终于收到人生中的第一封邀稿信——来自皇冠老板平鑫涛的,这让琼瑶激动到雀跃不已。

截图选自琼瑶八九年版自传

平鑫涛不但录用了她的《窗外》,并且给了她一些商业化的修改意见。琼瑶接受了平鑫涛的每一项建议,重改了她的《窗外》。

《窗外》终于成功发表了,琼瑶也第一次尝到了成名的滋味。[星星眼][星星眼]

自从跟平鑫涛合作之后,琼瑶的事业之路也越来越顺,发展后来一起做电影公司,电视公司,将琼瑶的事业版图越做越大,这也许是她当年从来没有想到过的。

除了琼瑶自身的才华被平鑫涛发掘之外,平鑫涛也花了很多心血去运营她这棵“摇钱树”,包括给她制定写作计划,监督执行,阅读后给予修改意见等等。

琼瑶曾经形容平鑫涛就好像火车里的碳,随着她这辆火车不断前进。

平鑫涛也不断鼓励琼瑶要努力创作,才能改变自身贫穷的生活。琼瑶果然通过努力写作,赚到的收入越来越高,也让自己过上了富贵的人生。

琼瑶后来创作的几乎每部作品,平鑫涛都会是她的第一个读者,看过之后,也会给她很多商业化的修改建议,尽量做到迎合市场口味。

所以琼瑶的整个创作过程,对平鑫涛产生了很大的依赖和依恋,他们无形中建立了一个最好的合作关系。

琼瑶八九年版自传里所描述到对平鑫涛的合作依赖

为了能够力推琼瑶,甚至平鑫涛不惜动用自己《联合报》副刊主编的职权,违规连载了琼瑶的《烟雨蒙蒙》。

因为当时《联合报》副刊连载长篇小说要跟上面报备,虽然琼瑶已经有了成名作《窗外》,但是上级觉得琼瑶还不够红。要求平鑫涛去争取名家的稿子。

平鑫涛认定《烟雨蒙蒙》是一部很好的小说,连载一定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所以他利用自己的主编权限,先斩后奏直接违规刊登了《烟雨蒙蒙》,事实证明他果然眼光精准。

《烟雨蒙蒙》不负他的期待,取得了很好的连载效果。琼瑶的名号进一步打响!

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琼瑶在遇到平鑫涛之前,也四处投稿刊登过不少作品,但是竟然都没有一部走红。

但是在平鑫涛手下打造出来的琼瑶作品,却几乎每部都能走红。[灵光一闪][灵光一闪]这是否能看出平鑫涛对于她作品的助推作用?

这是否意味着对于一个好的作家,背后有一个好的推手运营者,也是相当重要的呢?

八年前,因为和平鑫涛子女针对平鑫涛治疗产生的矛盾,琼瑶带着版权离开了皇冠,去到了其他出版社,之后又出版了七本书。

琼瑶以前写书可以单纯的只写,后续的销路运营,有平鑫涛一手搞定,所以她根本不用去操心写作之外的事情。

去了其他出版社,琼瑶为了新书,不得不自己出来开新闻发布会,上节目访谈,努力营销宣传自己的新书。尽管如此,最后的销售效果依然不甚理想。[捂脸][捂脸]

非常遗憾,她后来离开皇冠出的七本书,无一成为畅销书。[泪奔][泪奔]

而以前被人口口声声说靠琼瑶作品维系的皇冠,在没有琼瑶版权的情况下,目前依然正常运转多年。

其实皇冠很早就不是只靠琼瑶一个人的版权了,因为琼瑶的书早就不是畅销书了。如果他们只依赖琼瑶一个人的版权,可能早就倒闭了[捂脸][捂脸]

平鑫涛和琼瑶这一生,应该是互惠互利,互相成就的一生。

平鑫涛是一个很有商业头脑和敏锐眼光的文化商人,琼瑶有着优秀的写作才华。他们俩的合作就是强强联手。也实现了彼此利益的最大化。

但是平鑫涛不满足于让琼瑶只成为一个单纯的作家而已,他带着琼瑶一起建立电影公司,电视公司,将琼瑶的作品大量的影视化。这些都是琼瑶如果一个人,想都不会去想的事情。

对于她的人生来说,她很幸运遇到了平鑫涛这个最重要的partner。

而平鑫涛倾注心血打造的琼瑶,也助力他的皇冠越飞越高。

没有皇冠的琼瑶,也许迟早会成为一个知名作家,但是也许就仅仅止步于著名作家而已了。恐怕很难做到后来这么大的事业。因为她不可能遇到第二个老板像平鑫涛这样给她开公司,且只拍她一个人的作品。

当初如果没有琼瑶,皇冠就会早早倒闭吗?应该不会,因为在1961年没有遇到琼瑶之前,皇冠经过扩版改革成功,已经扭亏为盈,开始在起飞盈利了。

没有琼瑶的出现,也许皇冠起飞的速度会慢一点,但是依然不影响它越飞越高,因为有平鑫涛百折不挠的工作热情和事业态度,成功对于他来说,只是迟早的事。[奋斗][奋斗]

来源:极速哈密瓜00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