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会儿竞争可真是超激烈,报名的人有上百个,个个都气质出众、长得漂亮。
唐宝云,是开启琼瑶剧女主角辉煌时代的首位。
1961年,她高中一毕业,就去参加了台湾中影训练班的招考啦。
那会儿竞争可真是超激烈,报名的人有上百个,个个都气质出众、长得漂亮。
还好,有位监考评委发现了她那双灵动的大眼睛,被她特别的气质所吸引,硬是顶着压力把她拉进了中影班。
结果证明,唐宝云真的适合这行。
没想到刚进中影班一年,就迎来了自己的首部电影之旅。
《台风》
虽然只是个配角,但对刚入行的新人来说,这确实是个难得的机会。
她牢牢把握住这次机会,把影片里那个天真纯真的山地女孩演绎得入木三分。
她凭借出色的演出拿下了那个大奖。
第一届台湾电影金马奖获得最佳女配角;第九届亚太影展也拿下最佳女配角奖。
从那以后,她成了不少导演和制片人瞩目的对象,顺势接连参与了好几部作品。
《养鸭人家》《我女若兰》《寂寞的十七岁》等等……
不过她真正成名的还是琼瑶的创作。
1965年,琼瑶的小说改编的电影《婉君表妹》闪亮登场,搬上了大银幕。
当时,中影的当红女星唐宝云,以其清新妩媚的气质和卓越的演技,成功赢得了琼瑶的青睐,成为首位饰演婉君的女主角。
这部“瑶式”的爱情片一出炉,立马火遍大江南北,街头巷尾都在热议电影,还有唐宝云那棒棒的演出。
她把女主的那份害羞和单纯,还有对爱情的那种执着和坚定演绎得恰到好处,正因如此,她也因此角色成为了无数观众心中的“玉女”象征。
知名度和演技都更上一个台阶,事业如火如荼,成为那时宝岛上最具影响力的女星。
那时候的她,运气真不错,事业蒸蒸日上。
她的粉丝遍布台湾、香港、东南亚一带,每当她的新片上线,都是一票难求的火爆场面,她的海报更是成为粉丝们争着要收藏的宝贝。
可就在她事业达到巅峰的时候,她却做出了一个让大家都始料未及的选择。
02
事业有成,家庭幸福。
这就是唐宝云生活的真实写照。
她的老公戚维义,是个美术老师,俩人的缘分早在年轻的时候就开始了。
他们两家的父母关系很好,从小就认识,真是青涩的童年伙伴。
长大后,他考上了师范大学,正巧被分配到她就读的高中教书,还曾在她的班里上过课呢。
曾经那种无忧无虑的情谊,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变成了爱情。
后来,他去了美国留学,以画画为生,而她在演艺圈里大放光彩。
虽然两人的处境有很大差别,一个成了炙手可热的女星,而另一个却还是个默默无闻的小画家。
不过这并没能阻止唐宝云对爱情的向往。
在她眼里,爱情是最重要的。
就在23岁那年,她选择隐退影坛,嫁给了戚维义。
这个消息一下子掀起了轩然大波,大家都惊呆了。
她沉浸在爱情的甜蜜里,心里满满都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和老公一起远走重洋,去了美国安家落户。
刚到美国的时候,他们确实享受了一段幸福的日子。
就像一般的夫妻,他们一同打造一个温暖的小窝,探寻那周围既陌生又新鲜的天地。
可这一股新鲜劲儿没过多久,各种问题就像水银泻地一样接连而来。
说到语言不通这个事,真是让人头疼。
除了老公,她几乎没有可以聊心事的朋友。
平时她忙着社交,生活热闹非凡,工作也节奏快,突然间却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和不适。
还有性格上的差异。
老公是个画家,性格蛮沉稳的,他喜欢在宁静的环境里创作艺术,过的生活也挺简单的。
这跟唐宝云那种外向、爱交际的性格相比,真是天差地别。
两个人常常因为生活习惯和想法不一样而发生冲突,吵架也越来越频繁。
有时候,就因为一件小事,比如晚上吃啥,或者周末怎么玩,就能让人闹得不可开交。
每次吵完架,她都觉得特别累,心里也特别乱,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决定到底对不对。
最终是事业上的成功。
无论戚维义怎么拼搏,事业上还是没能取得太大的进展。
他既给不了她物质上的富足生活,也无法在情感上给予她足够的安慰。
瞧着曾经在大银幕上风光无限的自己,如今却被生活的小事缠得无比疲惫,她不禁开始怀念那段在台湾的时光。
那些忙着拍电影的日子,和琼瑶合作的种种经历,再加上粉丝们热烈的呐喊,仿佛都成了一段久违而美好的回忆。
经过反复思考,她决定重新回到银幕前。
可惜这时的娱乐圈,已经不存在她曾有的那份地位了。
03
1971年,唐宝云不听丈夫的劝阻,果断回到台湾,接下了电影《秋决》的角色。
这部电影是由知名导演李行执导的,探讨的主题是人性、道德以及救赎。
她在电影中扮演女主角莲儿,把莲儿的温柔、善良和坚韧展现得淋漓尽致,真是再次证明了她的演技有多棒。
可这部电影的票房和口碑却不是很好,让她感到很失落。
更让她心痛的是,她的婚姻也因她的复出而完全崩溃。
她的老公真是没法接受她再回到演艺圈,觉得她背叛了当初的诺言,俩人因此吵个不停,矛盾越来越深。
到了1980年,唐宝云和戚维义正式离婚,13年的婚姻画上了句号。
这段不如意的婚姻真是让她疲惫不堪,心情也日渐低落。
为此,她只好把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在演艺事业上。
她想在事业上重新找回自信和价值,结果开始拼命接戏,一年里竟能接七八部风格各异的电影。
不过,这时候的台湾电影圈已经大变样了。
新的明星就像春天里的蘑菇,纷纷冒出来,而观众的审美和口味也悄然转变。
她曾经的风光已经是个故事,她不再是观众心里的那颗明星,也不再是导演与制片人眼中首选的人选。
为了能有戏拍,她只好降低要求,接一些小角色或者配角的活儿。
有时,她还得忍受一些不太公道的对待。
遭导演指责,
片酬被制片人拖欠。
她原以为忍耐过去后就能迎来新的开始,结果却恰恰相反。
事业一直没什么进展,长期的辛苦和心理压力,让她的身体和精神状况都遭遇了不小的困扰。
看上去憔悴了不少,脸上也显得苍老,眼神里再也没有过去的那份神采,整个人变得沉默了许多。
1987年,她开始时常出现幻觉和幻听,常常孤独地面对空气自言自语,眼神里满是惊恐和困惑。
有时笑得很开心,有时又泪流满面,心情特别不容易控制。
家人和朋友们对她的情况非常担心,四处陪着她看医生,可是她的病情就是没有任何好转。
最后没办法,她被送到了精神病院去接受治疗。
在那儿,她几乎不怎么说话,总是静静地坐在床边,眼神无神地盯着窗外。
她的世界好像只剩下了一片黑乎乎的,昔日的光辉和荣光都成了回忆,留下的只有莫名的痛苦和无尽的绝望。
她的主治医生回忆道:
唐宝云是个特爱干净、讲礼貌的病人,见到人总是笑眯眯的,但那笑容里却总藏着一股淡淡的伤感。
1999年,唐宝云在55岁的时候,孤单地走完了人生的旅程。
她的离去,仿佛一颗流星划过夜空,曾经光芒四射,却很快融入了无边黑暗。
她的葬礼孤寂得很。
曾经那股粉丝们的热情与追捧早已不在,媒体的关注也少了,只有寥寥几位亲戚朋友赶来送她最后一程,为她的生命画上了一个悲凉的句号。
曾经那个在银幕上熠熠生辉的巨星,现在却只能在冷冰冰的病房里,孤独地与痛苦为伍。
这巨大的反差,让人心里觉得无比难受。
来源:雅俗黄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