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S走了,我们为什么追着看?

好看影视 港台明星 2025-02-03 15:06 1

摘要:我愣了两秒。不是粉丝,但这个名字像刻在记忆里一样——杉菜、美容大王、和汪小菲的十年纠葛……她的人生像一部狗血剧,而我们都是追更的观众。48岁,猝然离世,热搜炸了,评论区挤满了“遗产怎么分”“汪小菲会不会去日本”的猜测。有人看不下去:“科学家死了都没人关心,你们

早上刷手机,看到“大S去世”的消息,我愣了两秒。不是粉丝,但这个名字像刻在记忆里一样——杉菜、美容大王、和汪小菲的十年纠葛……她的人生像一部狗血剧,而我们都是追更的观众。48岁,猝然离世,热搜炸了,评论区挤满了“遗产怎么分”“汪小菲会不会去日本”的猜测。有人看不下去:“科学家死了都没人关心,你们就盯着明星?”这话扎心,但事实如此。为什么?

明星的“戏”,演的是普通人的七情六欲
大S和汪小菲离婚时,全网围观他们互撕账单、床垫和电费。网友调侃:“比追剧还刺激。”为什么?因为明星的私生活像一面镜子,照见了普通人藏在心底的欲望:有人爱看豪门恩怨,有人好奇天价赡养费,有人代入婚姻里的鸡毛蒜皮。科学家研究量子力学,劳模在车间焊铁,他们的故事当然伟大,但离普通人的柴米油盐太远。

说白了,明星的“瓜”里藏着人间烟火。我们看大S,何尝不是在看她如何应对中年危机、处理家庭矛盾、甚至对抗衰老?这些事,你我都要面对。

媒体喂什么,我们就吃什么?
有人说:“都是媒体炒作,天天推明星八卦!”这话对,也不对。媒体是生意人,他们最懂流量密码。你试想:如果今天头条是“某科学家攻克癌症难题”,评论区会热闹吗?恐怕点赞都寥寥。但换成“大S遗产留给现任还是子女”,立马能吵上三天三夜。

不是媒体不想捧科学家,是普通人的注意力太“诚实”。我们嘴上喊着“致敬英雄”,手指却诚实地划过明星八卦。这背后是人性的弱点:比起仰望崇高,我们更爱围观热闹;比起理解艰深的科学,我们更容易被狗血剧情吸引。

48岁去世,刺痛了谁的焦虑?
大S48岁离世,评论区有人说:“延迟退休到65岁,能不能活到领养老金都难说。”这话带着自嘲,也戳中现实。年轻人焦虑加班猝死,中年人害怕失业断供,老年人担忧看病无门……她的突然离开,像一盆冷水泼醒了所有人:原来死亡离得这么近,原来拼命卷到最后,可能一无所有。

我们追着看她的遗产分割,何尝不是在算计自己的未来?房子留给谁?存款够不够治病?这些藏在热搜背后的恐慌,才是真正的共情点。

不是明星不该关注,而是英雄需要“新剧本”
总有人质问:“为什么不多关注科学家?”但问题在于,我们真的“不会”关注。媒体写科学家,往往只有“十年苦研”“为国争光”的标签,可他们的挣扎、孤独、甚至生活里的趣事,却很少被看见。反观大S,连她用什么护肤品、怎么教育孩子都能上热搜。

英雄的故事不该只有悲情叙事。如果科学家的日常能拍成vlog,如果劳模的奋斗能写成小说,如果他们的人生也能有“烟火气”,谁不愿意多看两眼?

大S的去世,照见了我们自己的影子
说到底,我们追的不是大S,而是她身上那点“人间真实”。她的光环背后,有普通人的挣扎、欲望和无奈。她的离世让我们怕了:怕努力半生来不及享受,怕家庭纠纷撕破脸面,怕生命突然按下终止键。

与其争论该不该追星,不如承认:人性就是爱看热闹,但也需要温暖;媒体就是爱追流量,但也能传递力量。下一次,如果科学家的故事能讲得更“接地气”,或许我们也会为他们熬夜刷屏。

大S走了,热搜会凉,但留给普通人的思考不会停:我们究竟在为什么活着?是像她一样活成别人的谈资,还是为自己认真活一次?答案,在每个人心里。

来源:云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