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演员戴耀明转战内地,低价接商演,坦言香港做侍应难维持生活

好看影视 港台明星 2025-02-04 17:47 1

摘要:娱乐圈卷不动了,演员们也开始寻求“Plan B”。以前开机拍戏如流水,如今等三个月都未必有个角色。昔日的TVB黄金配角戴耀明,也逃不过这场行业寒冬。别人忙着转战直播、进军大湾区,他却一天干足20个小时,白天端茶送水,晚上赶场商演,靠着“薄利多销”的策略,在内地

#2025新春快乐#

娱乐圈卷不动了,演员们也开始寻求“Plan B”。以前开机拍戏如流水,如今等三个月都未必有个角色。昔日的TVB黄金配角戴耀明,也逃不过这场行业寒冬。别人忙着转战直播、进军大湾区,他却一天干足20个小时,白天端茶送水,晚上赶场商演,靠着“薄利多销”的策略,在内地闯出一条新路。有人替他惋惜,有人佩服他的拼命,你说这是无奈?还是另类的精明?

戴耀明的名字,也许很多人不熟,但他的脸,你一定在无数TVB剧里见过。警察、古惑仔、跟班、伙计,啥角色都演得出彩,可惜,这些年行业不景气,剧组开机变少,机会也越来越少。

以前是拍不完的戏,现在等个三四个月,连个龙套都排不上。戴耀明自己心里清楚,年纪上去了,角色选择有限,市场也早就不比当年。朋友劝他去直播带货,他摆摆手:“不行啊,我得照顾八十岁的老母亲。”

很多TVB艺人都跑去内地捞金,他却进了朋友的茶餐厅,干起了服务员。这一幕,被港媒拍了个正着,端茶、洗碗、倒垃圾,啥活都干得风生水起。有人心疼他“落魄”,他倒乐呵呵地说:“还能学点手艺,未来转行也能派上用场。”

演员的饭碗端不稳,那就多找几个饭碗。戴耀明白天在茶餐厅做服务员,晚上继续跑副业,忙起来一天能干足20个小时。娱乐圈卷不动,他卷自己。

这事被港媒爆出来后,迅速登上内地热搜。不少人惊讶:曾经在港剧里刷脸无数的配角,怎么连打工都这么拼?

这一波热度,意外给他带来了机会。内地不少商演找上门来,二三线城市的夜场、商场都愿意请他登台演出。TVB的老演员,在内地一直有市场,毕竟太多人是看港剧长大的,那股熟悉感,还是有观众买账的。

内地商演的价格,向来是“咖位决定收入”。一线港星,商演报价五十万起步;二线艺人,一场十万到二十万;普通演员呢?没个市场定位,可能连场子都接不到。

戴耀明直接选择“低价竞争”——一万块,随便唱,观众不喊停,他就继续唱。

这招听起来像是“自降身价”,但仔细一看,简直是市场营销的典范。他自己都说得很直白:“十万二十万当然可以啊,可是没人找啊。”与其把自己捧高,没人敢请,不如用低价打开市场,场次一多,赚的也不少。

他说得更透彻:“我们卖的不是歌艺,而是熟悉感。”很多人是看着TVB剧长大的,看到他站在舞台上,感觉就是港剧人物“走进现实”了。观众图个情怀,他图个稳定收入,双赢局面。

戴耀明不傻,他知道自己不是专业歌手,所以商演前都会认真练歌,定期更新歌单。经典的《为你钟情》《Monica》是必备,最近还挑战了洪嘉豪的《黑玻璃》和MC的《记忆棉》,虽然高音部分有点吃力,但他还是愿意练。

“观众喜欢听啥,我就学啥。”这不是“随波逐流”,这是清醒的市场意识。

演艺圈最怕什么?不是没才华,而是过了风口还死守着老一套。戴耀明没被困在“演员身份”里,而是用一种最现实的方式,重新定义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TVB黄金时代早就过去了,曾经的配角们,有的消失,有的转行,有的靠回忆杀挣一笔。但戴耀明的方式,算是活得最真实的一种。

有人说他可怜,打工、商演,忙得像陀螺;但换个角度看,他至少还能在自己熟悉的圈子里赚钱,不必去陌生行业摸索。

他没摆烂,没怨天尤人,没等着“天降机会”,而是主动出击,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生存策略。比起那些守着过气名气不愿下场的人,他的心态,才是真正的清醒。

有些人,被行业淘汰了;有些人,找到新活法。戴耀明属于后者。娱乐圈没有“安全感”,但他找到了活着的节奏。

来源:颖宝LOVE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