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 Microsoft Word 文档

好看影视 港台明星 2025-02-05 12:01 1

摘要:2月5号,上班第一天,我和上海三甲医院一个主任医生聊天,他给我看手机里面的聊天记录,科室除了正常值班的医生和护士,还有个副主任以上医生和护士长随时待命,遇到有突发事件,半小时必须到医院。

关于大S因流感死于日本真正原因的猜测

2月5号,上班第一天,我和上海三甲医院一个主任医生聊天,他给我看手机里面的聊天记录,科室除了正常值班的医生和护士,还有个副主任以上医生和护士长随时待命,遇到有突发事件,半小时必须到医院。

我翻看了里面的聊天记录,主要是一些急救、急诊和病人病情突变,待命的医生和护士长大概是20到25分钟到现场,开始介入治疗。

这和大S的死亡有什么关系?

据知情人士透露,大S与家人1月29日到日本家族旅行,她在出发前已经身体不舒服,但还是强撑病体出发,一行人先是到箱根泡温泉,大S身体状况并未转好,1月31日晚上急转直下,被救护车送往急诊,2月1日转往东京,但病情并未好转,2月2日凌晨再度被救护车送往医院就医,然而仍治疗无效过世。

很多人都在惋惜大S的死亡,有人感慨自己不注意身体,有人在分析流感病毒的危害,但其实很少有人去想:为什么在中国,极少有人相信流感会致命?

据台媒证实,大S最终死因是败血症,扬州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谢润平表示,败血症更为准确的表述为脓毒症,指感染引发的全身性炎症反应,伴随器官功能障碍或组织灌注不足。脓毒症=可通过对症治疗、呼吸机支持或ECMO等方式进行救治,一般只要治疗及时,鲜少有年轻和无基础疾病患者因此死亡。医生表示,如果大S血氧只有89%属实,当时已经属于比较严重的呼吸衰竭,应当立刻进行治疗。

从医生的描述和知情人的讲解,大S这次因为流感死亡的关键其实是没有及时得到有效治疗,大S不缺钱,为什么会这样?是单纯因为自己大意了吗?

为此,中新健康特邀中国新闻社驻日本分社记者,结合其亲身经历及对日本医疗体系的长期观察,深入剖析背后的原因。

以下是他的讲述——

作为一名驻日记者,我在日本东京生活和工作了近三年。对日本的医疗体系有着深刻的体会。2023年12月,我被流感“击中”,那种无助和煎熬至今让我心有余悸。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夜,我突发高烧,嗓子像是“吞刀片”一样疼,全身肌肉酸痛,还剧烈咳嗽,丧失味觉嗅觉。意识到情况不妙,我迅速预约一家诊所前往就医。

到了诊所,医生很直白地告诉我:“可以检测是否确诊新冠或流感,但无论最终结论如何,都只开感冒药,按照感冒治疗。”

我按照医嘱服用了医生开的处方药,效果却并不明显,体温也一直处于39度上下。那种高烧不退的无助感,让我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只能靠喝水和物理降温来缓解。硬挺五六日后,才终于退烧好转。

后来我才知道,日本实行分级转诊制度,由基层医疗机构首诊,“转诊”制度非常严格,大医院并非患者想去就去。 日常看病,主要是去小型诊所和私立医院。而这些基层医疗机构往往以门诊为主,不设病床,在面对新冠和流感等患者时,统一由“发热外来”门诊接诊,而治疗方法也基本上按照感冒处理。

此外,在日本,病人被救护车接走后,并不代表一定会有医院接收病人。 住院治疗需要医院认定确有必要才会收治,而流感被视为“可自行恢复”的疾病,患者往往被安排在家吃药自愈。除非病情极端恶化,陷入昏迷,医院才会接收患者。

据台媒报道,大S在身体不适后,曾数次被救护车送往医院,但未住院治疗。在抢救阶段,医院也未使用ECMO(体外膜肺氧合)抢救。目前上述消息未经徐熙媛家属证实,但结合我的切身经历,在日本流感“中招”后,确实面临住院难。

住院难问题,主要原因是医疗从业人员不足。 从每一百张病床配备的医生数量来看,英国有108.1名医生,美国有93.5名医生,德国有51.9名医生,而日本仅有18.5名医生。这使得在流感高发期,医院难以应对大量患者的就医需求。

有学者认为,当下日本医疗体系的核心逻辑是“医院的运营秩序不可被打乱”,其优先事项是“避免发生医疗资源挤兑”,治病救人不能逾越此前提。即便是日本国民,若没有家属施加强大压力,医院仍可能对病人采取“最低干预”模式。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徐熙媛这样具有相当财力的明星,仍无法得到日本医疗体系强有力地救治。

近年来,日本每年年末都是流感的暴发期。今年也不例外,据日本厚生劳动省1月9日公布的数据,2024年最后一周(12月23日至29日),日本全国定点医疗机构报告的流感患者人数首次超过30万人关口,刷新1999年采用现行统计方法以来最高纪录。在流感高峰期间,日本出现了药品短缺的情况。

从公开信息看,徐熙媛如果在发病初期便前往当地大医院住院治疗,应能获得更多治愈机会。我想提醒大家,前往国外旅游时,应提前了解当地医疗制度,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做好应急预案以减少风险。如果突发重症,在语言不通、对当地不熟悉的情况下,最明智的选择或许是中断旅程,尽快回国治疗。

前几天我们在一个微信群聊日本,有人说在日本得了感冒去医院,是不给你验血、拍片的,就是测量一下提问,然后回家躺着,大部分的医院都是百来平的小诊所,一两个医生+几个护士,有的医院一天就是三天半的班,每天工作六小时,雷打不动的定休,周末想要看病非常难。除非自己出急诊费去急诊中心,但是这个费用非常贵。

他们实行的是以人定床,医院医生休假或者下班了,那就直接拒收病人,中国实行的是以床定人,有病人了,医生或者护士就加班,或者自己想办法解决群众需要。

有人说日本是真好,同一个诊所一个月小孩子1000日元封顶,大人一般报销70%,重疾是90%,国内生了重疾的小孩,可以花二三十万搬到日本长居治病,一个月也是1000日元。

那么作为老龄化社会,日本只需要交很少的社保,医生护士的工作量很低,福利很好,那么病人有可能得到很好的治疗吗?治疗费用可能很低吗?谁来为国民的医疗付费呢?

如果一件事情太美好,那大概率就是假的。

我真心觉得中国的医疗、社保制度和保险是适合中国绝大多数老百姓的。

来源:贫民窟的笨小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