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抵达日本身体无恙,到突发剧烈咳嗽,再到多次被救护车送医却未能及时住院,短短数天时间,一场流感夺去了这位当红女星的生命。
2月3日,知名艺人徐熙媛(大S)在日本因流感并发肺炎引发败血症不幸离世,年仅48岁。
从抵达日本身体无恙,到突发剧烈咳嗽,再到多次被救护车送医却未能及时住院,短短数天时间,一场流感夺去了这位当红女星的生命。
如果不是大S的事情上了热搜,我想很多人估计都不知道日本流感最近闹得有多厉害,可日本医疗体系那么发达,为何在面对流感时却显得如此措手不及?
根据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自2024年9月流感季开始至2025年1月26日,短短4个月时间里,日本国内累计流感病例已突破950万大关,达到952.3万例。
这一惊人数字不仅比上个流感季整体感染人数整整高出三倍,更创下了该国25年来的最高纪录。
2024年12月的最后一周是本次疫情的高峰期,日本单周新增流感病例数飙升至258万例,这一数字不仅刷新了自1999年有统计记录以来的历史新高,更是远超往年同期水平。
虽然进入2025年后,新增病例数量开始呈现下降趋势,但目前仍有包括东京都、千叶县、埼玉县在内的32个一级行政区处于流感警报状态,占日本一级行政区总数的近七成,疫情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面对如此规模的感染人数,日本引以为傲的医疗系统首次显露出不堪重负的一面。
在东京附近的埼玉县川口市,有危重患者等待救护车长达7个小时,竟无法找到一家可以接收的医院。
而在横滨市,已有超过40%的急诊医疗机构被迫进入满负荷运转状态,许多患者不得不在走廊上焦急等待。
横滨市一家大型医院的急救中心主任清水昌之透露,该院原本引以为傲的550张床位在这次疫情面前显得杯水车薪,这是他从医以来从未见过的场景。
不仅住院床位一床难求,连走廊里都挤满了等待就医的患者,更糟糕的是医护人员频频中招,也陆续在不断被感染倒下。
新年伊始,危机还在进一步蔓延。
位于大阪的大型仿制药企业泽井制药在1月初发出通知,由于12月中旬以后订单量远超生产能力,不得不暂停向医疗机构供应抗流感病毒药物奥司他韦。
紧接着,罗氏制药在日本的子公司中外制药也宣布需要调整供货计划,理由是“原料采购和生产系统可能跟不上需求”。
而且不只是抗流感药物,就连最基础的感冒药和退烧药也都出现了严重短缺。
包括PL配合颗粒、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止咳药氢溴酸右美沙芬在内的多种常用药物,在东京多家药店和诊所都已经断货。
有的诊所已经整整两年没有看到过PL配合颗粒的库存了,市面上不要说感冒药,就连最基本的头痛药和止咳药现在也完全买不到。
每天都有大量患者空手而归,这在一个发达国家中是完全无法想象的事情。
关于这一问题,日本厚生劳动大臣福冈资麿在记者会上承认,“目前药品供应确实出现了问题”,但强调这并非是药物绝对量不足,而是出现了“过度囤货”现象。
他呼吁医疗机构和药店不要恐慌性囤积,并建议考虑使用替代药物。
然而民众对于这番表态似乎并不满意,不少患者仍在为买不到药而发愁,他们希望的是政府部门能够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焦虑。
疫情为何在今年的日本选择了“爆炸”?东京市川综合医院传染病科主任寺嶋毅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今年冬季的特殊气候条件是疫情快速蔓延的重要推手。
与往年相比,今年日本的冬季气候异常干燥,这种环境不仅有利于病毒在空气中的存活和传播,更会导致人体呼吸道黏膜防御能力显著下降,大大增加了感染风险。
如果只是这样倒还好,但真正令医疗系统担忧的是该疫情导致的多种疾病的叠加效应,由于本次流感高发期恰逢支原体肺炎的流行期,两种呼吸道传染病叠加已让各大医院疲于应对。
而冬季本就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传统高发季节,大量心梗、脑卒中等急症患者的涌入,让原本就紧张的医疗资源更是雪上加霜。
于是摆在日本医务工作者面前的便成了艰难的抉择题,一边是急需救治的心梗患者,一边是并发重症的流感患者,但可用的床位只有一张,该救谁呢?
这种情况下,按着原则,他们只能优先收治最危急的病人,其他患者则不得不继续等待。
这样看下来,通过对比分析就能发现,其实日本医疗体系本身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才是此次危机的最深层原因。
数据显示,日本每百张病床仅配备18.5名医生,这一数字不仅远低于英国的108.1名和美国的93.5名,甚至不及德国51.9名的三分之一。
这种医疗人力资源的严重不足,在疫情暴发时立即暴露无遗。
此外,日本特有的“分级诊疗制度”也在此次危机中显现出弊端,这个制度规定患者必须先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需要时才能转诊到大医院。
表面上看,这种制度可以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但在这次疫情中,严格的转诊制度反而成了经典的“流程问题”,许多危重患者在等待转诊审批的过程中,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结果导致的另一现象,便是重症病例的激增。
鹿儿岛大学医院急救中心主任在最新发布的医疗简报中透露:今冬因流感并发症住院的患者数量已经是去年的三倍。
这些患者中,不少都是因为延误治疗而导致病情加重,如果医疗资源能够及时跟上,很多重症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这场突如其来的流感危机,不仅给日本的医疗系统带来了巨大冲击,其经济影响也开始显现。
据日本经济研究所的专家测算,包括直接医疗支出、药品采购成本、劳动力损失等在内,本次流感季给日本造成的经济损失已经高达约310亿元人民币,这个数字还在持续攀升。
目前日本医疗多家医院开始实施分类救治制度,建议轻症患者居家休养,将宝贵的医疗资源优先分配给重症患者,药品供应链也在加紧重组,将逐步恢复正常供应。
虽然最新数据显示甲型流感的感染高峰已经过去,新增病例数量也在逐步下降,但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的专家警告称,随着气温的回升,乙型流感可能会接棒流行,这意味着日本医疗系统面临的压力在短期内仍难以得到根本缓解。
参考资料:
来源:昭华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