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过世后,前夫汪小菲多次表达悲恸,又是在雨中痛哭,又是疯狂地给她社交平台留言哀悼,再三说着“好想你”。
最近两天,全网最震惊的,莫过于大S的死讯,真的太突然了。
一个才48岁的女明星,一场流感,短短几天就夺去了她的生命。
她过世后,前夫汪小菲多次表达悲恸,又是在雨中痛哭,又是疯狂地给她社交平台留言哀悼,再三说着“好想你”。
和她结婚短短三年的具俊晔也情绪崩溃,直到告别仪式上还恋恋不舍地亲吻她冰冷的脸。
但是,大部分网友似乎并不买账这两个男人的悲伤和“深情”,反而很多人都在说,大S的死,很大程度就是被糟糕的婚姻害了。
要是不结婚,不生孩子,她多半会过得幸福得多,也不会这么年轻就香消玉殒。
大S的婚姻是不是真的毁了她,甚至,害死了她?
她和汪小菲的那些陈年往事我也是了解过的,的确,她在那段婚姻里付出了很多,明明身体不好还拼命生下两个孩子,还试图想要拼三胎。
婚后事业发展也停滞了,很长一段时间就是一门心思相夫教子。
而最终的收场确实算不上体面,汪小菲接二连三地发小作文,明里暗里阴阳怪气,为她也招来了不少骂声。
后来她又和具俊晔闪婚,很多网友更是大跌眼镜,觉得这男人要长相没长相,要事业没事业,要名气没名气,怎么看都配不上她。
所以我们会忍不住想象,如果大S没结婚,可能真会过得更好一点,可以一门心思搞事业,也不用总被男人拖后腿。
日子过得舒心了,自然更容易长寿。
这些我都理解,我也相信大S的确值得这样更好的一生。
但如果就事论事的话,官方给出的结论,她的死因是败血症。
败血症又和流感,以及随后引发的肺炎息息相关,所以归根结底,她是病逝。
这个病为什么这么摧枯拉朽,短短几天就严重到危及生命呢?
当然也和流感本身的属性,以及日本的医疗条件相关,但也必须考虑到一个因素,就是患者自身的免疫力,也就是她的身体素质。
而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大S的身体一向很不好。
她有癫痫病史,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呼吸停滞。
生二胎时被送进ICU。
去年因为心脏病住院。
这次旅游之前哮喘也没康复……
那她的身体为什么会这么差?
稍微了解她的人都知道,她之前的这四十多年,活得太拼命了。
为了保持身材,她常年节食,一米六几的身高,怀孕前体重常年不足80斤。
某种程度上讲,与其说大S是在追求美,不如说,她就是很沉迷于这种把命赌上去,疯狂地消耗和燃烧自己的感觉。
比如,真到了要备孕的时候,她也是不顾一切,美不美的不在乎了,宁愿边吃肉边呕吐也要补身体,哪怕命悬一线也坚持要一个又一个地生孩子,落下一堆生育损伤的病根。
所以,与其说是糟糕的婚姻毁掉了她,可能更准确的说法是,她之前的人生,在几乎所有事——包括,但不限于婚姻——当中,都在拼命地,透支式地,消耗着自己。
直到燃烧殆尽。
可是,她又为什么会这么逼自己?
大S从小生活在一个不太和睦的家庭里,父亲重男轻女,又赌博又家暴,父母离婚后,母亲独自抚养三个姐妹,挤在一间小公寓里,一年四季蟑螂横行,冬天只能用报纸糊墙取暖。
所以她十几岁出道起,就坚信自己必须做这个家的顶梁柱,守护全家人。
为此,不惜一切代价。
从这个时候开始,拼命地活着,竭泽而渔地自我消耗,就成了她一辈子的写照。
这种消耗,几乎蔓延到她生活的方方面面:
对外形当然是苛刻的,为了美可以不要命。
对事业也一样,每次大病未愈都要赶着去接通告,拼命维持自己在媒体前的良好状态。
当然,对婚姻和爱情也同样如此,两段婚姻都是飞蛾扑火式的,和汪小菲初次见面,就坚定地要给他生孩子,可以为他放弃一切:
几十天就闪婚。
离婚后和具俊晔也是闪婚,也是全情投入。
这就是她。
成长经历让她极度地不安,焦虑,害怕失去控制。
从而她形成了一种“极端化的生存模式”,方方面面,都严苛得惊人,而自我消耗,也只是这种极度严苛下的必然。
至于婚姻和恋爱,只是其中的一个面。
所以我们可以说她的婚姻遇人不淑,但其实以她的经历和性格,婚姻并不是她人生的决定性因素,而是她焦虑和“拼命”的放大镜。
“拼命”本身,才是她从小培养出来的生存方式,是她对抗不安全感的一种习惯性防御机制。
退一万步讲,就算平行世界里的大S真的不结婚,只要她依然是这样的性格,她也会在其他层面去拼命,直到把自己彻底燃烧干净。
当然,不管怎么说,她的去世依然是一个莫大的遗憾,很多网友形容为,她的人生好像是一部很精彩,但潦草烂尾的小说。
那什么才算是过得更好,没这么遗憾的人生?
我会认为,其实就是大S人生中遗憾的反面:
拥有健康,包括身体的健康,和心理情绪上的健康。
而看看大S的人生我们也会发现,这两种健康的核心,都是卸下过重的负担。
和生命中那些太过沉重的,不健康的,消耗你的人事物,做切割。
照这么说,其实大S也试图做过一部分,比如当她意识到和汪小菲的婚姻不幸福的时候,她也决然地离开了这段关系,在人生的最后几年,选择了让自己相对更轻松舒适的生活。
只不过她的负担实在是太多了,除了婚姻,还有家庭和自我审视,她没来得及卸下更多。
那落到我们普通人的生活来说,什么是不健康的,沉重的,应该被卸下的负担?
这件事我倒是真的做过一些尝试,也有些经验可以分享。
我们可以判断一下:
当下的生活中,有哪几件事,是让你压力最大,最难受的?
注意,这里的事件要足够具体,因为越具体,越容易被解决。
比如,我不能说,我压力最大的事情是上班,或者最让我难受的是我的原生家庭。
因为我不可能完全把上班,把原生家庭切割和舍弃掉嘛。
但如果我说,每次和某某同事沟通,我就压力很大,或者每次完成某一项具体的工作,我就觉得很困难,很痛苦。
或者,我妈每次催婚,我就很难受,我妈和我住在一起干涉我的作息,让我苦不堪言。
这是有可能切割的,比如我舍弃掉那部分让我很难受的工作内容,我减少和那个同事的合作,我在我妈催婚的时候想办法结束对话,或者搬出去住。
这是相对可行的。
没错,这就是第二步要做的事,把那些让你最痛苦,压力最大的事,排行前三名的,想办法切割掉,或者至少是做出调整。
我能想到,有些同学一定会说,哪有这么容易,我少做一部分工作就少一部分工资,我敢和我妈对着干就得挨更多的骂,甚至影响家人感情。
或者我明知道现在都恋爱关系非常不合适,最消耗我,但我多少还是会有留恋,等等等等。
这些我当然也都理解,事实上我自己当时做切割的时候,也面临过这种挣扎,确实是很纠结。
但我今天回过头来看,从更长远的角度来说,那些切割和舍弃,对我当下的生活状态无一例外,全都是利大于弊的。
我拿个最直观的例子来说,一份虽然赚钱不少,但是工作内容让你痛苦不堪的工作,到底要不要适当地割舍和放弃?
我听过马东的一个理论,说什么才是你的真实收入?真的是工资条上的那个数字吗?
不是的。
真正属于你的收入,是工资条上的数字,减去这份工作对你的损耗。
这里的损耗,包括房租通勤,也包括身体和情绪健康的损耗。
假设我现在月薪一万五,但这份工作天天996,把我身体搞坏了,以至于我必须每个月花3000块钱吃药,那我真实的月收入,就是一万二。
或者我月薪一万五,但工作压力太大,我精神濒临崩溃,每天必须喝酒才能睡着,一个月酒钱就得花2000,那我真实的月收入,也只有一万三。
用这个标准去判断,会发现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从事高薪的工作,但事实上很可能得不偿失。
同样的,这个标准也可以拿来衡量很多其他的事情,一段关系,一种生活方式等等。
看起来,当下我去舍弃它,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但如果理性地,更长远地看,它对我的拖累和消耗,很可能远大于我这一刻割舍它要付出的成本。
那么,我现在敢当机立断,就是勇敢,就是智慧。
发稿前我刷到了一条消息,是大S在微信留下的最后一条签名:
死亡是必然的。
大概那时候她已经躺在病床上,看到了结局吧。
我钦佩她的洒脱,当然也认同这句话本身,死亡的确是必然的,无可避免的。
但至少在此之前,少一点遗憾,多一点尽兴。
我们每个人,都是。
来源:拾文姑娘